東南網5月23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魏知秋)在仙風山巔靜候日出云海,呼吸富含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于九龍漈側聆聽飛瀑轟鳴,感受水霧拂面的清涼;駐足麻嶺眺望層疊梯田,體驗田園生活的閑適……當東南沿海盛夏熱浪席卷,平均海拔800米的山城周寧仍保持著日均24℃的清涼。
依托自身優越的生態環境,周寧縣聚焦康養旅游產業發展,加大投入完善設施,全鏈條優化服務,積極培育“康養+”新業態,推動文旅、農業、康養等多元業態深度融合。今年5月,周寧正式發布“24℃康養空間”文旅品牌,以一組精心設計的“24”系列產品矩陣,探索出一條生態資源向文旅品牌轉化的創新路徑。
樹品牌:從單一避暑到康養旅居
周寧“24℃康養空間”文旅品牌的提出絕非一時興起?;厮莅l展歷程,這個擁有“中國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9項國字號生態名片的山區縣,一度曾面臨“捧著金飯碗找飯吃”的困境。
雖然坐擁72.96%的森林覆蓋率、3466個/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濃度和盛夏日均24℃氣溫的優勢,但早期的周寧旅游產品較為單一,缺乏系統性規劃,難以形成強大的市場吸引力,游客僅停留在“景點觀光”的初級階段,旅游消費以門票、餐飲為主,綜合收益有限。
“過去我們主打‘涼資源’,但除了溫度適宜,缺乏深度體驗載體,難以對游客形成持久吸引力。”周寧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旅局局長黃川銘坦言。與此同時,周邊縣市同質化競爭加劇,這讓周寧必須在差異化優勢中尋求突破。
在深挖盛夏日均24℃這一優勢的基礎上,周寧縣對旅游資源進行系統梳理,將“24”這個具象數字提煉為文旅品牌核心,打造“24℃康養空間”文旅品牌,推出“24”系列產品。例如,“24景”涵蓋九龍漈瀑布群、鯉魚溪等24個避暑勝地;“24式”聚焦旅游體驗,打造24個網紅打卡點;“24味”布局輕膳、輕補、輕茶、輕享4大產品系;“24菜”深挖周寧傳統美食;“24鯉”則融合銀飾、霧凇意向,打造出兼具文化內涵與時尚感的文創飾品。
在黃川銘看來,“‘24’不再只是溫度計上的數字,而成為連接生態價值與消費場景的文化符號”。這種資源整合方式,既保留了周寧“天然空調城”的核心競爭力,又通過系統化產品設計解決了體驗碎片化問題,實現從單一避暑到康養旅居的蛻變。
創產品:從資源整合到文化敘事
青磚黛瓦間,潺潺溪水穿村而過。來自漳州的游客莊婷婷蹲在周寧縣鯉魚溪景區溪邊,手機鏡頭里鯉魚悠然游弋,與古石橋相映成趣。“古村落韻味十足,文創店也很有特色,我買了好幾件紀念品。”莊婷婷笑著說。
這條被譽為“中華奇觀”的鯉魚溪,承載著800多年“人魚和諧”的獨特文化,是周寧“24景”的精華之一。如今,通過政府平臺統一流轉,25處閑置老屋修繕一新,民俗館、文創店、特色民宿等次第開張。
溪畔的“鯉禮”文創咖啡館里,醇厚的咖啡香與古樸的庭院相得益彰。“周寧文化底蘊深厚,我們希望以文創的形式,挖掘更多屬于周寧的好故事。”“鯉禮”文創咖啡館品牌主理人黃雪琦說。
在周寧,這樣的融合故事比比皆是。
走進“周寧有鯉”南街店面,周寧土豆面、銀耳露、金線蓮、高山馬鈴薯、高山云霧茶等“24味”產品琳瑯滿目。
自2021年打造“周寧有鯉”縣域公共品牌以來,周寧有鯉投資有限公司大力推進特色農業資源整合,嚴格把控食材溯源,圍繞綠色無公害、有機、產品可溯源等標準,精準對接現代游客對健康飲食的新需求,開發周寧特色茶點、周寧高山云霧茶、高山馬鈴薯及深加工產品等。
“周寧的農特產品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但傳統烹飪方式難以充分釋放植物細胞壁內的活性成分。我們聯合科研團隊,采用細胞工程技術,將這些‘土貨’升級為‘康養珍品’。游客在周寧品嘗后,還能通過電商平臺回購,形成‘旅游體驗+健康消費’的閉環。”周寧有鯉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曉敏說。從輕膳系的高纖維餐食到輕補系的藥膳湯品,去年相關農產品銷售額突破500萬元。
從“單一避暑游”到“全域康養”,從“生態資源整合”到“文化價值敘事”,周寧全域旅游實現質的躍升。數據顯示,2024年,周寧縣接待旅游人數達64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6.58億元,兩項指標增幅分別達17.5%和22.4%。
責任編輯:趙睿
- 周寧縣:用好“涼資源” 激活“熱經濟”2024-08-19
- 周寧縣:向“美”而行富鄉村2024-07-18
- 周寧: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增強經濟發展后勁2019-06-17
- 寧德周寧縣保障房公開搖號 154戶家庭喜圓安居夢2018-08-23
- 寧德周寧23歲男生獲得“世界特級記憶大師”稱號2018-03-23
- 周寧縣扎實開展農產品抽檢工作2016-12-23
- 周寧推進農村衛生改廁工作2016-12-16
- 周寧縣檢察院:推動相關部門整治非法采砂2016-08-25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寧德:畬鄉同慶“三月三”2025-05-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