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7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吳蘇梅 龔葉琳)夏日的微風輕拂犀溪河畔,游客的歡聲笑語為壽寧縣犀溪鎮西浦古村增添了無盡生機。在犀溪鎮“新農人”工作室里,返鄉創業的“新農人”繆正和伙伴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古村短視頻的拍攝方案。
近年來,壽寧縣大力實施“新農人”回村工程,持續深化落實黨建助力“新農人”回村10條措施,創新發揮“新農人”頭雁效應。遵循“分類實施、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科學思路,重點培育貢獻突出、帶動能力強的“新農人”,并嚴格按照“六有”標準——有標識標牌、有工作制度、有固定場所、有配套設施、有聯絡指導、有臺賬記錄,精心打造“新農人”工作室。
據悉,每個“新農人”工作室配備1名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2名鄉賢顧問和N名鄉土人才,構建起“1+2+N”技術服務體系;同時,打造新農人—特支人才—特聘指導員—天湖人才多層培養體系。目前,已成功孵化3個“新農人”工作室。通過“名師帶徒”“項目跟學”等多樣化培養方式,累計培育120余名掌握實用技術的“新農人”。
“我們每月舉辦的文旅沙龍,就像一場熱鬧非凡的創意集市。大家帶著金點子匯聚于此,再懷揣著精心謀劃的項目滿載而歸。”繆正一邊介紹,一邊翻開寫滿計劃的工作日志。本子上記錄著“藝術踏村”“狀元文化研學”等文創方案。
在這里,資源共享成為常態,創意交流碰撞出無限可能。“新農人”工作室成為“新農人”交流協作、共同成長的重要平臺。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新農人”工作室的引領下,這群平均年齡僅33歲的“新農人”以組團發展模式,為犀溪鎮文旅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鄉村旅游熱度持續攀升。西浦鄉村美術館、老厝咖啡、伍總的花園、云水小筑……一個個融合歷史底蘊與現代創意的網紅打卡點,讓千年狀元古村重新煥發生機。
鄉賢回歸,更為犀溪文旅振興增添強大動能。犀溪鎮鄉賢、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前院長胡榮教授情系桑梓,回到家鄉庫坑村創立“壽寧群學”書院。連續兩年舉辦的“群學鄉村振興論壇”,吸引60余位來自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據不完全統計,去年犀溪鎮接待游客88萬人次,并入選福建省“全域生態旅游小鎮”。
“這是辣椒病毒病,防治的關鍵在于早預防。苗期用少量抗病毒藥搭配微量元素,再做好田間管理,就能有效防治。”在炭山村綠意盎然的辣椒種植基地,種植能手溫進華蹲在地頭,耐心地向“90后”村支書吳慧玲傳授經驗。
溫進華是壽寧高山辣椒種植產業的領軍人物。在外打拼多年的他,毅然選擇返鄉創業。他將工作室變成“田間課堂”,毫無保留地為全縣辣椒種植戶提供免費技術培訓。自“新農人”工作室成立以來,已開展免費培訓8次,為當地提供了23個就業崗位。在溫進華的帶領下,壽寧縣辣椒產業實現了從零星散種到規模種植的蛻變。今年,他的合作社與福建意達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收購協議,以訂單農業的形式保障了辣椒銷路。
在武漢大學的培訓課堂上,劉陳瑞全神貫注,筆記本上記滿了前沿的管理理念。作為首批獲得壽寧縣鄉村振興“新農人”認證的返鄉創業青年,劉陳瑞從在廈門街頭擺攤起步,到毅然返鄉創立寧德市婆媽家食品有限公司,將廠房落戶壽寧縣清源鎮三望陽村,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扎實。
去年,劉陳瑞成立“新農人”工作室,積極吸納縣內創業先鋒,構建起涵蓋生產種植、食品加工、電商運營、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指導體系,為縣內初創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提供有力支撐。今年以來,工作室通過聯合物流的創新舉措,幫助7家初創企業節省年運費成本超20萬元。
責任編輯:趙睿
- 壽寧:打造“無障礙一刻鐘生活圈”2025-03-28
- “途畫西浦·山水圈寫生公益教學作品展”壽寧開展2024-11-28
- 壽寧名特優產品在京推介2024-11-18
- 福建壽寧:葡萄“串”起鄉村致富路2024-08-27
- 福建壽寧:生態鄉村美如畫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4-08-21
- 壽寧犀溪派出所多措并舉 打好矛盾糾紛化解“組合拳”2024-08-04
- 壽寧犀溪派出所多措并舉 打好矛盾糾紛化解“組合拳”2024-08-04
- 壽寧縣精心打造“15分鐘近鄰服務圈”2024-06-25
- 壽寧縣:糾紛有人管 服務更精準2024-05-17
- 壽寧縣:能人引領,帶來群眾幸福滿格2024-04-19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賡續·2025·百園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動啟動2025-05-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