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寧德新聞
    分享

    福安市現有畬族人口7.73萬,是全國畬族人口最多的縣(市)之一。在這里,不論是耕作勞動、男女交往,還是走親訪友、落寮相聚,處處能聽到婉轉悠揚的畬歌。近年來,當地高度重視畬族文化工作,福安畬歌在一代代人的吸收、融合與延續中,不斷融入生活、創新發展,通過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吸睛的外在表現頻繁圈粉。

    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學畬歌課堂在教唱畬歌。

    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學畬歌課堂在教唱畬歌。

    重整旗鼓,歌會頻唱響

    寬敞明亮的排練廳、功能齊全的設備、更加活躍的年輕面孔……隨著新年的到來,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畬族民歌的傳習點——福安市畬族文化中心,福安市畬歌協會組織的畬歌練習每回都氣氛熱烈。

    “歌是山哈傳家寶,山哈歌言唱萬年”,畬歌是畬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但在現代社會,畬歌也受到了社會結構轉型、生活節奏提速的沖擊。

    “從前幾乎每個畬族人都會唱畬歌,對歌時唱上三天三夜也不夸張。好歌手正月出門,要唱到清明才回村春耕,一年能唱七八十場。”今年74歲的“歌師傅”雷振寅說,自從上世紀90年代起,大量畬族群眾外出務工或創業,唱歌被視為不務正業,各個畬村唱歌的人少了,出現10多年的斷層。

    2006年5月,畬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概從那時起,許多老歌手發現,如果再不挽救這種民間藝術,可能會使之陷入失傳的窘迫境地。”雷振寅說,老一輩歌手重新聚到一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家租過地下室,唱過小公園,慢慢地,畬歌再次回到福安人的生活中,畬村開始重現昔日的熱鬧場面。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2013年,福安市畬歌協會成立。每逢歲時節令,各畬村都會舉辦歌會慶祝一番,經過多年的恢復和發展,福安現已形成十一大歌會,如后門坪“二月二”會親節歌會、“三月三”歌會、穆云桃花節歌會、“分龍節”歌會、塔仔“七月七”歌會等,每次活動都能吸引十里八鄉的群眾和眾多游客。

    頻繁的歌會,也激發了福安畬族歌手們的創作熱情。2022年,由雷莉穎等歌手演唱的畬歌《這邊山,那邊山》入選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暨第十五屆山花獎·優秀民間藝術表演;2023年寧德市畬族民歌賽,由鐘神滔、雷秀嬌等演唱的《誰歌多》,獲創新民歌組金獎;2024年,福建省第十一屆“三月三”畬族文化節在福安舉辦,海峽兩岸各民族同胞齊聚福安,福安畬歌作品又一次驚艷世人……

    “希望能帶領協會做一些新的嘗試,讓更多年輕人能被民族音樂吸引。老一輩畬族人個個都是‘歌師傅’,過去我們能做到,將來我們也一樣能實現。”福安市畬歌協會會長吳鵬雄說。

    悠揚童聲,傳承民族風

    每周二下午,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學的個性化自主校本課程上都能看到身穿畬族服裝的孩子。唱畬歌、學畬語、跳畬舞、打畬拳、識畬藥……學校通過自主課程,將畬族傳統文化最大程度地教授給孩子,悄然浸潤校園每一寸空間。如今,畬文化藝術教育已成為該校獨具特色的教育品牌。

    “學校多渠道籌措經費200多萬元,從2011年起開設個性化自主課程,分為畬文化傳承、藝術、體育、科技創新四大類,共40多種課程。”校長阮書鈴介紹說,自主課程三至六年級全員參與,五、六年級的學生還要帶三、四年級的學生,孩子們參與度高,自主性強。

    2012年,學校又成立了畬歌社團。該校雖有1000多名畬族學生,但真正會講畬語的孩子并不多。“在畬歌教學中,畬語的發音很具挑戰性。孩子們一般用拼音標記的方式來學習,通過反反復復的練習,將每個字的發音精準背下來。”社團老師鄭雪清介紹說,畬歌通常無伴奏、真假聲轉換頻繁,這對小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因此一開始很多同學提不起興趣,甚至有退團情緒。

    于是,學校組織畬歌社團經常參加比賽和外出交流,孩子們在被認可、被肯定中逐漸找到自信,同時也感受到畬歌的獨特魅力。畬歌社團越辦越好,歌聲越唱越嘹亮。

    2014年,坂中中心小學的《畬鄉百鳥歌》節目參加福建省首屆“丹桂獎”少兒曲藝大賽暨第六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福建賽區選拔賽,榮獲二等獎。這是寧德市少兒曲藝首次獲大獎,實現了畬族少兒曲藝零的突破;2015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快樂小山哈》節目榮獲4個第一;2018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畬山喜鵲嶺茶歌》被評為團體二等獎;2023年,《頌花》獲得第十五屆福建省音樂舞蹈節三等獎……

    畬風漾四方,喜報頻傳來。因畬文化藝術特色突顯,該校被教育部評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被省教育廳、省文聯推薦為福建省首批省級美育師資合作聯盟校之一。學校的小山哈合唱團如今對所有的孩子開放懷抱,還將原生態唱法轉換成更適合小學生音域的唱法,讓畬歌更具質感。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下一步,我們計劃將畬歌與舞臺劇結合的形式編排節目,將守正和創新結合,創作出受眾面更廣、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作品,通過孩子們天籟般的嗓音多渠道將畬族優秀傳統文化帶向更遠的地方。”阮書鈴說。

    (本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雷津慧 李廣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襄湖森林公園盛大啟動 繪就京津冀生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福贡县| 卫辉市| 缙云县| 道真| 南投市| 平顶山市| 虹口区| 阜南县| 平定县| 贵德县| 宜君县| 云梦县| 新宁县| 交城县| 乐都县| 五河县| 铅山县| 湘潭县| 长白| 内丘县| 阳泉市| 九龙城区| 清原| 龙江县| 岗巴县| 和硕县| 荔波县| 南川市| 肃北| 怀宁县| 绍兴市| 榆社县| 慈溪市| 永春县| 井研县| 闽清县| 葵青区| 克拉玛依市| 博罗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