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寧德新聞
    分享

    福鼎前岐馬燈:在校園找到傳承者

    馬燈隊出場表演。

    福鼎前岐馬燈:在校園找到傳承者

    傳承人楊麗輝(右一)在前岐中心小學手把手教學生。

    隨著秋季新學期的開啟,福鼎市前岐中心小學的演練廳內又響起了鼓樂聲。只見該校學生腰間綁著馬頭和馬身,一身古裝打扮,左手拉韁繩,右手握馬鞭,列成馬隊,跟著令旗跑動。這就是前岐鎮特有的馬燈表演。

    據前岐馬燈第四代傳承人楊麗輝介紹,作為一種民俗表演,馬燈以制作精美、編排獨特、場面宏大而深受百姓喜愛,更是當地百姓的鄉土記憶,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她說,為了準備中秋節的表演,孩子們連日來抓緊時間練習,以求陣型達到“千變萬化、進退自如”的境界。

    陣型龐大 陣式多樣

    相傳,前岐馬燈誕生于明正德年間的媽祖慶典,每年的表演從正月初三晚上開始持續到元宵。后來,在除夕、中秋節等節日里,當地也會舉辦馬燈游藝活動,寄寓風調雨順、平安吉祥等祝福。

    經過數百年發展,前岐馬燈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表演體系。演出時,由32名少年同場進行。其中24人作為“騎馬將士”,另有2名負責“牽馬”的馬頭軍,以及2名身披戰袍、手舉令旗的“將軍”(實為馬隊的指揮者)和4名“隨軍丫鬟”。表演按陣圖進行,通常由“將軍”帶隊變陣,以鑼鼓聲為指揮信號。整個表演場景模擬古戰場,將馬燈與管弦樂器吹打、民歌傳唱以及曲藝表演結合起來,因而多表現群眾喜聞樂見的傳奇故事,如“穆桂英掛帥”“佘太君出征”“三打祝家莊”等。

    “除了馬隊的32人,鼓手隊還需要至少10個人,每個人要會使用至少2種樂器,涵蓋大鼓、嗩吶、笛子、鑼等。”楊麗輝說,馬燈共有梅花操、蝴蝶操、卷花心、推車輪、編籬笆等12個陣式,大都是象形模仿,其中推車輪、編籬笆是行進式,其他則是原地循環走位。

    人“馬”合一 形神兼備

    馬燈演出道具很多,最醒目的當數“馬”。

    “馬”實際上是竹馬,一般由老藝人用篾片扎成骨架,表面糊上紙或縫上紗布,分前后兩截,系在舞者的前腹和后腰上,猶如人騎在“馬”上。制作者常會選擇相宜的材質嵌上“馬”的眼睛、嘴和耳朵,鬃毛和尾巴則采用仿真尼龍絲,胸前還掛上串鈴、亮片,顯得栩栩如生。

    早年演出時,“馬”的前后兩部分會各點一根蠟燭,因此得名“馬燈”。一套裝備穿戴齊整,人“馬”合一,擅于表現騎馬徐行、疾馳或跳躍,動作輕松活潑,情緒熱烈奔放。“馬”的雙眼安裝了小燈珠,開關掌控在表演者手上,忽明忽暗,極似馬兒眨眼,更加靈動。

    據楊麗輝介紹,2017年,考慮到實用性和觀賞性,前岐馬燈開始使用LED燈,一簇簇如花束一般,五顏六色,亮度好且輕便。

    雖然是小學生參加的演出隊,前岐中心小學的演出服飾從頭盔、頭巾、馬甲到馬褲、彩鞋,一應俱全。比如,頭盔由質地堅韌的紙板做成盔身,其上鑲金邊、嵌銀珠、貼彩飾,再插上亮閃閃的珠花、絨花。待孩子們穿戴齊整,“跨”上戰馬,整個隊伍更顯氣勢。

    “馬來!”隨著一聲吆喝,扮演“馬頭軍”的三年級學生林子豪率先登臺,連翻幾個跟頭后,一個豪氣的“拉馬”動作落定,馬隊穿梭變換,聲勢浩蕩。

    傳統民俗 校園結果

    多年前,福鼎曾組織過一支成人馬燈隊,但表演起來缺少孩童的靈氣。為重現少年表演的傳統形式,前岐中心小學將馬燈引入校園,通過“傳承人+專業教師”模式,開設非遺獨立式和滲透式課程,建立前岐馬燈(竹馬)傳習所,組建竹馬燈社團等,讓傳統民俗傳承有后。

    “我們結合校園文化,聘請傳承人對老師、學生進行馬燈專業教學,同時注重馬燈表演隊伍梯隊建設,按年級劃分A、B隊,選好苗子,搭好‘臺子’,力求把馬燈表演打造成學校特色之一。”前岐中心小學校長徐象黨說。

    引進之初,該校教師潘巧玲便師從楊麗輝,一邊學習,一邊擔任竹馬燈社團指導老師。“除我之外,社團還有5名老師共同教學,每周一下午集中開展社團訓練,有表演時再加練。”潘巧玲說,“挑選隊員時,我們會根據角色特點要求特長,比如‘隨軍丫鬟’需要在馬燈表演中穿插上演舞蹈等小節目,就要具有舞蹈基礎,男生則要練習翻跟斗等。”

    在傳承人楊麗輝和各位指導老師的努力下,前岐中心小學竹馬燈表演隊先后參加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福建分會場、中國廣播藝術團赤溪慰問演出等大型活動的表演,收獲眾多好評。目前,前岐中心小學共組織了3支馬燈表演隊,開學后各自吸納了新隊員,每周一練。

    楊麗輝說,傳承馬燈表演,關鍵還是要落在“傳”字上,“一方面要將12個陣式完整錄制、保存下來,方便以后教學傳授;另一方面,也希望有更多年輕老師和學生加入,做到代有傳人”。

    本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蔡雪玲 王婷婷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國際友人點贊、央媒聚焦,《月映武夷》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措美县| 临潭县| 县级市| 慈溪市| 德昌县| 博罗县| 武穴市| 化州市| 黄陵县| 渑池县| 涞水县| 揭阳市| 公安县| 拉孜县| 邳州市| 常德市| 梓潼县| 丹凤县| 景德镇市| 鸡泽县| 仙桃市| 汝州市| 上饶县| 安阳县| 中西区| 蒙自县| 石棉县| 遂平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文昌市| 湄潭县| 龙井市| 临颍县| 台中市| 通辽市| 五常市| 安图县| 阿坝| 湟源县|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