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寧德新聞
    分享

    霞浦半月里:美麗畬寨傳承幸福禮儀

    梳頭

    霞浦半月里:美麗畬寨傳承幸福禮儀

    婚嫁隊伍

    霞浦半月里:美麗畬寨傳承幸福禮儀

    男拜女不拜

    走進深秋時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霞浦縣溪南鎮半月里村,青山依舊翠綠,鳥兒啾啾鳴唱。古樸的青磚素瓦間,“藏”著一座建成不久的畬族婚俗館,花轎、嫁妝、喜服等畬族傳統婚俗用品令人目不暇接。在剛剛過去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中,這里時常舉行畬族傳統婚禮展示,活態傳承畬族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象征性的幸福禮儀。

    隆重繁復的婚禮

    在多年的生產勞動中,畬族青年男女用畬歌交流情感,表達愛意。想當初,閩東畬族婚俗非遺傳承人雷其松與妻子就是因歌結緣,互許終身,并舉行了莊重的畬族傳統婚禮。

    作為畬族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畬族婚俗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據雷其松介紹,一套完整的畬族傳統婚禮包括定親、迎親、成親、回門四大環節,具體又分為提親、看寮、討庚帖、合婚、壓圓、回帖、下定、做表姐、做親家伯、成親、做頭客等十多道程序。

    畬族男女雙方確定戀愛關系后,由男方托媒人至女方家中“提親”;繼之女方隨其母到男方家“看寮”,了解男方情況,男方家則觀察女方容貌舉止,如雙方有意,讓女方帶回舂糍粑;男方經過三次到女方家“討庚帖”,請人“合婚”;數日后,由男方擇定吉日“壓圓”“回帖”,并商定結婚日期進行“下定”,向女方送上約定好的聘金彩禮——以上這些均為定親環節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便是迎親:姑娘收到男方的禮餅、豬腳后到母舅家中“做表姐”,與母舅村或鄰村的青年男子相聚斗歌;結婚前一兩天,男方會請一名機智出色的歌手“做親家伯”,與媒人一起把禮品送往女方家,并在女方家會歌;成親那晚,新郎率若干儐相提著百子千孫吊燈到女方家迎親,新娘要“哭嫁”,與兄弟“分飯”。待花轎到男方家,“拜堂成親”后,眾人入酒席,吃飽喝足緊接著進行“暖房頭”洞房對歌。第二日新娘“下灶前”,第三日新婚夫婦回娘家“做頭客”。至此,整個婚禮才算結束。

    畬族婚禮不僅僅是一對畬族男女的普通婚禮,更是畬族全村村民參與的盛大宴會,它給長期生活在山里的畬族人民帶去了歡樂和希望。

    為愛而唱的畬歌

    畬族有著“俗不離歌”的傳統,這在婚俗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以歌傳情、以歌結交、以歌述懷、以歌歡娛——畬歌貫穿從戀愛到完婚的全過程。

    其中,“做表姐”就是當年待嫁的畬族姑娘,在出嫁前到母舅家斗歌的特殊習俗。在短則一個月、長則半年的時間里,“表姐”按婚禮打扮到母舅家做客,探望親戚,并與所在村落的年輕男子們斗歌比唱。善唱的“表姐”往往連唱數夜不重復,形成“觀音對羅漢,一娘對眾郎”的精彩局面。倘若唱得母舅村無敵手,還可到別村再唱。“‘做表姐’實際上是讓畬族姑娘在出嫁前學習畬歌,以便婚后有機會參加各種賽歌社交活動。”雷其松說。

    如果說“做表姐”是對女方畬歌水平的檢驗,那么“做親家伯”就是對男方的考驗。“親家伯”是男方邀請的歌手,也是男方婚禮儀程中的全權代表。迎親時,女方會選派婦女,一手端裝有大蝦、豆腐、肉骨的盤子,一手將火把伸向“親家伯”找石,實為討喜錢。“親家伯”須進襲退避,以歌代言,討價還價,將紅包用盤子上的紅帶系好,讓討喜錢的婦女分給席中親友。

    宴席過后,會歌正式開始。作為主人的婦女們開唱歌頭,“親家伯”馬上答唱,按照老例,要先唱《祖公歌》,以感頌祖德。接著,“親家伯”往往唱《上東來望》之類的冷僻畬歌,給對方來個下馬威。這類歌又稱為“九重十八合”,每條開頭的詞與前一條最后的詞都緊密相關,如果沒有專門習練,必然對答不上。然后,唱完“一念”“一度”“一口”“一結”“一紐”共5段50條后,就可以隨意唱答了。

    雷其松說,會歌每段多由“親家伯”起頭,婦女們如答不上,可一換再換,村里男歌手亦可幫答,最后無人答上,就算女方輸了,歌會告停。“親家伯”贏了會備受敬重,得到女方熱情款待,直至第三天隨花轎榮歸;反之,婦女們會毫不客氣地起哄戲弄,甚至弄得“親家伯”連夜跑回家。

    展非遺活態之美

    畬族婚俗以歌為主,結合了各種曲牌吹打樂、畬家舞蹈及服飾等元素,具有很高的人文和藝術價值。不過,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加之傳承機制的缺乏,讓畬族傳統婚俗逐漸被年輕一代淡忘。

    “現在畬族婚禮流程已經簡化了許多。”雷其松說,“做表姐”成了姑娘婚前走親訪友的一種形式,只在離開母舅家之前象征性地對唱幾十條;“做親家伯”的會歌逐漸減少,通常只隨意唱幾十條,熱鬧一下。

    為保護和傳承畬族傳統婚俗,霞浦縣著手搜集畬族婚俗文獻資料,在半月里村成立了畬族婚俗保護小組,開辟了畬族婚俗館,舉辦畬族婚禮對歌排唱培訓,培養一大批歌手和“親家伯”,還對現有畬族婚禮進行深入挖掘,全面了解傳承淵源,以便更好地保護和弘揚畬族婚俗。

    作為畬族婚俗的傳承人,雷其松成立了一支由36人組成的畬族婚俗活態表演隊,完整重現畬族婚禮的每個環節。“抬嫁妝、抬花轎、送親,至少要30多人才能表演一場婚禮。”雷其松說,“近年來,有很多團隊、游客前來預訂畬族婚俗活態表演,旺季時每周要表演一場。”

    通過一場場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展演,半月里村形成了集展示、互動、體驗為一體的畬族婚俗活態表演平臺,讓各地游客領略到畬鄉無窮的文化魅力。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國際友人點贊、央媒聚焦,《月映武夷》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西县| 神池县| 阳江市| 白水县| 福海县| 长子县| 获嘉县| 远安县| 集安市| 东乌珠穆沁旗| 济阳县| 汝南县| 海淀区| 佛山市| 定边县| 康保县| 天峨县| 二手房| 荃湾区| 吴江市| 黑河市| 荣成市| 图木舒克市| 霞浦县| 当涂县| 彭泽县| 新河县| 鹤庆县| 汕头市| 仪征市| 建宁县| 盐城市| 林芝县| 布尔津县| 宿州市| 南乐县| 区。| 乐至县| 得荣县| 巴青县|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