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漳州新聞
    分享

    近日,記者走進南靖縣龍山鎮南坪村“戰地黃花分外香”紅色文化園的炮彈殼藝術展示館,展柜里一件金屬質地的象腿瓶格外引人注目。展簽標注“龍鳳呈祥——炮彈殼藝術擺件”,瓶身鏨刻著花卉、祥云、波浪紋路,正面高浮雕的龍昂首張爪,旁側鳳的十二尾翼舒展清晰。鮮有人知的是,這件精美的藝術品,原本是一枚承載戰爭記憶的76毫米炮彈殼。

    這件藏品的所有者是漳州市政協文史員、漳州一中紅色文化博物館館長林憲杉。他介紹,炮彈殼原材料產自日本昭和十七年(1942年)的大阪兵器廠——當時日本正瘋狂發動侵略戰爭,這枚炮彈曾作為戰場殺戮工具見證過無數苦難。

    “這枚炮彈殼本是戰爭遺留物,后來經工匠雕琢才有了現在的模樣。”林憲杉說,受南坪村紅色文化建設氛圍感召,他將包括這件象腿瓶在內的數十件由世界各地炮彈殼打造的藝術藏品,無償放置在館內供村民和游客觀賞。

    談及放置藏品的初衷,林憲杉解釋道:“把藏品放在這兒,是想讓紅色記憶‘活’起來。這枚炮彈殼就是‘活教材’,它能讓后人真切觸摸到戰爭的冰冷,進而更深刻地明白和平有多么珍貴。南坪村致力于發展紅色文化,我盼著這些藏品能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橋梁。”

    在林憲杉眼中,將炮彈殼從私人收藏轉變為公共展品,是讓歷史與現實展開對話的關鍵所在。“當年,它是戰爭的‘參與者’;如今,它成了和平的‘講述者’。當孩子們圍著它聽故事時,侵略帶來的傷痛、和平承載的分量,就不再是書本上那些抽象的文字了。”林憲杉說。

    展示館自去年12月底開館后,參觀者絡繹不絕。從南靖縣山城鎮帶家屬前來的蔡女士感慨:“以前只聽老人講‘打仗苦’,現在看著這瓶子,才真切感覺出當年多兇險。帶孩子來參觀,就是想讓他們知道現在的好日子是怎么來的。”

    南坪村村民柯炳中也有挺深的感觸,他說道:“你們瞧瞧,這炮彈現在變成藝術品啦,就好像給歷史做了個大‘手術’。把那些仇恨都給‘摘’出去,就留下個警示,還唱出了對和平的盼頭。以前啊,總覺得‘抗戰勝利’這事兒離我們老遠了,跟沒啥關系似的。現在看著這炮彈殼,一下子就明白了,和平可不是從天上白掉下來的,那是先輩們拿命給我們換來的,可得好好守住!”(閩南日報記者 許文彬)

    責任編輯:唐秀敏

    相關閱讀
    關鍵詞: 炮彈殼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風華正茂謀復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象州县| 莱阳市| 建宁县| 卓尼县| 沾化县| 保山市| 宣恩县| 从化市| 沙坪坝区| 进贤县| 格尔木市| 阳高县| 卫辉市| 碌曲县| 昆明市| 集贤县| 女性| 西丰县| 黑山县| 吉木乃县| 车致| 民勤县| 文安县| 桑植县| 绥棱县| 普兰县| 泾阳县| 固阳县| 红安县| 莲花县| 花莲市| 枞阳县| 盐山县| 麻城市| 北碚区| 竹溪县| 武陟县| 土默特右旗| 定兴县| 永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