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走進漳州市龍文區朝陽街道朝興社區“中梁首府壹號”小區老年活動室,只見裝修溫馨,棋牌桌、健身設備等配套齊全,老人們正聚在一起下棋、泡茶、聊天。“多虧了‘興青年合伙人’的幫助,讓小區老人有一個休閑活動的好去處。”朝興社區黨支部書記鄭雅琴介紹,社區老人曾反映缺少娛樂場所,因此社區協調了閑置用房,并由“興青年合伙人”捐資捐物,為老年人活動室配備了娛樂設施。
這是漳州市探索“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
去年12月,龍文區成立漳州首個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聯合會,吸納6個社工機構及志愿服務組織,以“網格化+精細化”的服務模式覆蓋6個鄉鎮(街道),實現服務直達基層一線。
記者近日走進漳州市龍文區,探訪社區如何通過構建“專業社工+志愿服務”新模式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
打造議事平臺
解決居民煩心事
鄭雅琴口中的“興青年合伙人”,去年由朝興社區黨支部攜手漳州市致尚社工孵化產生。曾經,朝興社區和許多社區一樣,面臨著居民參與度不高、治理效能低下的困境。社區事務似乎總是少數人在忙活,大多數居民只是旁觀者。為改變現狀,2024年初,朝興社區大膽創新,搭建起青年共治共享平臺“興驛站”,并推出“興青年合伙人”計劃。
“中梁首府壹號”小區老年活動室的建設,就是“興青年合伙人”參與社區治理的成果之一。業余時間,青年合伙人通過入戶走訪、“電子暢言意見箱”等多種形式收集居民意見與建議,形成“意見表”。然后在“青年興聲”議事會上,由社區“兩委”、社工與青年合伙人集體討論,總結出“服務表”,通過“接—議—解”服務模式,精準服務社區居民需求。
一年來,“興青年合伙人”圍繞居民提出的痛點難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成功解決小區健身器材安裝、電動車充電等23個事項,化解矛盾糾紛54起,將社區的投訴量由2021年的189件下降至56件,降幅達70.4%。
“有別于普通的志愿者,‘興青年合伙人’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與社區‘兩委’一起為小區建設出謀劃策,讓小區和居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朝興社區居民官雪婷感慨道。
作為典型的混合型安置社區,藍田街道龍興社區也從原來的18個自然村選出熱心公益、威望高、責任心強的志愿者,負責管理18幢樓和調解社區矛盾。社區還建立“厝邊頭尾議事廳”,每月17日,志愿者、社工和黨員代表等群體在議事廳參加“暖‘興’早餐”或“愛‘興’下午茶”議事活動,討論社區問題和文化活動。通過“提議、商議、決議”機制,社區妥善解決了民俗活動禁炮、臨時疏導點占道經營等問題。
“面對復雜的基層治理難題,通過黨建引領,社工提供專業賦能,而志愿者們則憑借廣泛的群眾基礎,協助社工開展工作,提高居民的參與度和支持度,二者互補形成1+1>2的治理合力。”漳州市致尚社工總干事高蜜蜜說。
近日,中社部公布一批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試點社區名單,我省31個社區列入試點,漳州市龍文區的朝陽街道朝興社區和藍田街道龍興社區榜上有名。
對接群眾需求
志愿服務更精準
龍興社區的“鴻浦豪園”是漳州市最大的安置房小區,有不少空巢、獨居老人。為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龍興社區依托社工開展入戶走訪,同時鏈接社區共建單位資源,并攜手漳州市龍文區向陽花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孵化了“興”福志愿者服務隊,對特別需要幫助的高齡、孤寡和困境老人實施針對性的志愿服務。
“有你們來關心我的生活,陪我說說話,就沒那么孤單了,太感謝了。”龍興社區居民黃奶奶對向陽花社工林怡婷感激地說。
黃奶奶今年89歲,長期獨居,加上用不慣電梯,平時很少下樓活動。林怡婷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后,為她量身定制了專屬服務計劃。“興”福志愿服務隊積極參與實施計劃,定期上門探訪老人、提供幫助。
去年6月起,在社工的組織下,龍興社區的老人每晚7點半集體練習八段錦。活動深入后,老人還自發組建了龍興社區八段錦隊,在社區掀起健康養生熱潮。
不只八段錦,經過不斷的孵化,健康操、薌劇演唱、女子舞龍、羽毛球等適合不同群體的文體活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居民提供了展現自我、探索興趣、交友互動的平臺。
此外,龍興社區還創立了“十八班武藝”文化傳承工坊,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增進居民對傳統文化的體驗和情感上的交流。同時,引入創業導師、律師等,為居民提供教育培訓、健康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助力居民提升自我。
“‘專業社工+志愿服務’協同機制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創新路徑,有效化解基層治理中‘小馬拉大車’的困境。”在閩南師范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學科帶頭人黃耀明教授看來,專業社會工作者依托助人自助理念及個案管理、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專業方法,精準識別居民需求,而志愿者通過廣泛的資源動員、社會參與和靈活的服務形式,有效延伸基層治理觸角,二者的有機融合形成了“需求導向—專業支撐—多元參與”的治理閉環。這種模式解決了基層治理中專業能力不足與人力資源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增強居民主體意識和參與能力,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
據漳州市委社會工作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漳州全市已有注冊志愿者87.78萬名,志愿服務組織7134個,志愿服務時長1787萬小時。接下來,漳州將探索“專業社工帶領志愿者、志愿者協助專業社工”融合發展模式,注重專業社工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志愿服務各方面的實際運用。(福建日報記者 潘園園 李妙珠 黃小英)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啟動2025年全市免費“兩癌”篩查2025-03-14
- 福建漳州推薦一批“醉美閩南水鄉”村落2025-03-13
- 多彩漳州花 香飄海內外2025-03-13
- 臺灣“斜杠青年”深植文教領域:與漳州的牽絆越來越深2025-03-12
- 漳州推介一批 “醉美閩南水鄉”村落2025-03-12
- 漳州77處國省干線邊坡將實現智能監測2025-03-12
- 全國人大代表王進足:以文化紐帶深化閩臺融合,賡續兩岸共同家園2025-03-11
- 春日漫游指南: 解鎖漳州的N種玩法2025-03-11
- 漳州出臺六大舉措加快“新農人”隊伍建設2025-03-10
- 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訪全國人大代表、漳州市委書記王進足2025-03-07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姑娘自辦“村晚” 閩南提線木偶火“出圈2025-03-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