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斯坦道深耕海洋生態監測領域,實現高端科研儀器國產化替代

    國產“利器”,為海洋體檢

    東南網9月15日報道(福建日報見習記者 傅韜旭)近日,一批由多個鋁合金箱包裝的高端科研儀器從廈門啟程,交付至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海洋中心”)服務重點科研任務。

    箱內,是廈門斯坦道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坦道”)與廈門大學聯合研制的最新產品——船載走航式海水營養鹽自動分析儀。該產品于今年正式實現產業化,是我國在該領域首臺進入商業階段的國產設備,徹底打破了該類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測定速度快、穩定性好、操作性強。”兩年前,這款儀器的樣機在全國“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線調查”中亮相。它被稱為海洋的“血常規檢測儀”,能夠在海上現場對海水水質進行實時準確分析,對了解目前氣候變化下的海洋健康至關重要。

    兩年后,它實現了從樣品到產品的閉環。樣品和產品,一字之差,卻隔著科技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近日,記者走進斯坦道,探尋企業跨越深谷、逐夢深藍的故事。

    從“涉水”到“揚帆”

    自2002年成立之始,斯坦道便和“水”打交道。從湖泊水庫、江河流域、城市內河的水質橫向監測,到水體表層與剖面的縱向分析,處處可見其技術應用的身影。

    如今,斯坦道已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建設500余個水環境監測站,承擔600余個水站的運行維護,是名副其實的水環境監測專家。

    但斯坦道的目標并不僅限于此。

    漳州近海的入海口處,一座座醒目的黃色浮標隨海浪輕輕搖曳。它們如同海上“哨兵”,時刻關注著海洋的變化情況。

    這些浮標由斯坦道自主研發制造。近期,這一黃色浮標首次漂浮在澳門海域,另有約50座新浮標也陸續在福建海域“上崗”。

    “別看它外形簡約,實則是集多種自主創新技術于一體的‘海洋監測中樞’。”斯坦道董事長湯新華介紹,其搭載的海洋傳感器與原位生化監測儀器,可通過無線網絡或衛星通信,實時采集海洋水質、水文、氣象等關鍵數據。這些數據將直接服務于海洋生態環境評估、赤潮預警、防災減災及海洋資源調查等工作。

    2023年,這套“海洋生態浮標在線監測系統”被認定為福建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其憑借100%國產化的核心優勢和僅為進口產品二分之一的價格優勢,市場占有率逐年攀升,已廣泛應用于我國各大海域。

    這款國產浮標的成功“下海”,標志著斯坦道在藍色海洋上揚帆起航。

    從研發到合作轉化

    海洋浩瀚、神秘,充滿未知。即使深耕水環境監測領域幾十年,湯新華對于走航式海水營養鹽自動分析儀這款國產儀器在實戰檢測中的表現,仍知之甚少。

    新機遇出現在2023年6月。由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主辦的首次大規模海水營養鹽現場國際比對航次在南大洋進行。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全國重點實驗室的一名工程師和兩名博士生,攜帶由馬劍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走航式海水營養鹽自動分析儀參與了國際對比實驗。

    “彼時這款分析儀處在實驗室研發測試階段。比對結果顯示,其多項關鍵性能指標已媲美甚至超越部分海外商業化儀器。”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院長、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馬劍說。正是這次國際對比實驗,讓湯新華對這款儀器產生了興趣。

    而當時馬劍團隊正面臨科研成果轉化的瓶頸。“儀器經過17年研發,性能達到應用標準,但高校缺乏穩定的生產與質量控制體系,儀器難以實現量產。加之我們對市場運作陌生,單靠自身力量很難讓這一成果走向市場。”馬劍說。

    為何放心將17年的研究成果交給斯坦道?“我們都想把儀器的性能做到極致。”馬劍說,經過多次溝通和了解,斯坦道的產業化實力以及雙方在研發、成果轉化、商務上的共同理念,很快促成了這次合作。

    談及這次合作,湯新華坦言曾有過顧慮:“在復雜自然環境中使用的高端科研儀器,對質量、可靠性、權威性的要求遠超普通科學儀器。因此所產生的研發、生產成本也更高。”湯新華說,高端科研儀器的市場難以預估,如此高投入可能會給公司經營帶來風險。

    當時,這類高端科研儀器基本依賴進口,嚴重制約了海洋相關科研工作的自主開展。深耕海洋生態監測裝備領域的湯新華決定一試。“這不僅是一樁生意,更是一項使命。”

    2023年,湯新華與馬劍團隊嘗試制造首臺工程樣機。僅用20多天,初代樣機便順利完成,并收到海洋中心的積極反饋。這次試驗的成功,正式開啟了雙方合作的大門。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科技創新與成果產業化這兩個環節,都需要克服很多難題。”湯新華告訴記者,與馬劍團隊的合作,并非簡單的由高校負責0到1,企業負責1到10再到100。

    “測試、提出意見、反饋、優化……從樣品到產品,這樣的版本修改,我們經歷了無數次。”湯新華說,在馬劍團隊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公司結合自創分析體系,在性能和關鍵參數指標等細節上不斷打磨、優化,今年量產的儀器不僅在性能上可與進口儀器媲美,更在大洋監測靈敏度上取得了新突破。

    在斯坦道海洋創新實驗室內,記者看到研發人員正在對這款儀器進行出廠前的調試。三臺分析設備與一臺主機拼裝在一起,只需要一名研發人員進行操作。不同于實驗室研發階段的樣機,這三臺設備共用一臺主機操控,大幅減少了監測過程中的人力干預。

    設備的智能化改造不僅提升了效率,更解決了進口儀器的痛點——體積過大。

    “進口儀器體積龐大,往往需要借助吊裝搬運,多限于實驗室使用;我們的產品體積縮小了,可拆卸拼裝,便攜性強,適用于多種復雜的應用場景。”湯新華舉例說,以往監測只能在大型科考船上進行,近海作業時,科考船面臨停靠不便、易擱淺的風險。有了這款儀器,科研人員可以輕松將其從科考船運至小型船只上,實現在近岸、入海口的實時走航生態監測。

    目前,該儀器已在國內外多個航次的大洋、近海走航監測中應用。同時,斯坦道還聯合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機構開展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提升該儀器的市場認可度和國際話語權。

    隨著產品訂單數的增加,三年前的顧慮已被實實在在的市場成績打消。湯新華說,近期,公司與泰國相關科研單位達成意向,這款“中國造”科研儀器正加速走向國際舞臺。

    從自主設計到聯合創新,從普通科學儀器到高端科研儀器,斯坦道向著難關不斷發起挑戰。“下一步,我們將探索人工智能在海洋監測中的應用,為海洋生態監測提供智能化、自動化的解決方案。”湯新華說。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海洋生態監測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哈馬斯一高官在多哈遇襲后首次亮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体育| 白银市| 三河市| 杨浦区| 曲沃县| 永安市| 济南市| 丽江市| 宾阳县| 龙里县| 沿河| 襄汾县| 晴隆县| 铅山县| 大同市| 连平县| 南部县| 丽水市| 洱源县| 蚌埠市| 潮州市| 黄大仙区| 钟祥市| 江达县| 清河县| 扎赉特旗| 洞头县| 乌拉特中旗| 浏阳市| 高清| 天台县| 深水埗区| 清河县| 孝昌县| 彰武县| 永新县| 海伦市| 乾安县| 牟定县| 丹凤县| 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