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曉菁 實習生 陳語軒 通訊員 楊鳳閣)一年一度的高校畢業生涉農創業扶持項目開始申報了。即日起,2024年高校畢業生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工作啟動,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可以自主申報。
2015年以來,廈門制定出臺《關于培育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八條措施》《廈門市支持大學生返鄉下鄉在農業領域創業創新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政策,明確通過申報認定的大學生創業者可享受每年10萬元的獎勵,最長不超過三年,鼓勵大學生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市農業農村局積極落實,每年組織各區開展申報工作,由申報對象按照通知要求提供申報材料,申報材料經過鎮(街)初審、區農業農村與財政部門審定后聯文上報,經背景審查、實地查驗后提交局務會研究確定扶持對象;同時對擬第二年、第三年扶持的對象加強監測。截至目前,全市扶持高校畢業生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5家、扶持資金達1310萬元。
不久前,市農業農村局明確最新一批扶持高校畢業生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名單,共有25家入圍,享受扶持資金250萬元。今天,讓我們聽聽這些“大學生農民”的心聲。
王紫娟:從法律專業畢業生 到“草藥村”領頭人
2013年從法律事務專業畢業后,我本來有機會回老家法院工作,但因對中藥材種植的熱愛,就隨男朋友回到他的家鄉——翔安的鴻山村,投身農業。
在鴻山村,我一頭扎進這片土地,盡管一開始受到很多質疑,但我始終相信,只要肯學、扎根,就一定能成事。我選擇香茅這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從選地、開荒到平整土地,經歷了不少挫折,也漸漸從一個城市女孩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經過七年的艱難探索,我掌握了多種藥材的種植技術,特別是研發了“立體無紡布袋栽培育苗”技術和“中藥材控水提香”技術,實現了香茅、迷迭香、薄荷等藥材的規模化生產,并賺到我的“第一桶金”。
2020年7月,在政府和村里的支持下,我成立了廈門準提閣德蚨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大規模發展中藥材種植,探索“龍頭企業+科研單位+家庭農場+農戶”的新型基地園區模式,創新“藥稻共生共作”及“藥稻菜輪作”的種植方式,通過機械化種植和現代化的生產線,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還帶動村民增收。
除了種植,我還致力于中藥材的深加工研發,從香草種苗拓展到生態大米、米粉、藥茶、藥香、精油等多種產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如今,我的公司不僅帶動農民增收,也讓鴻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草藥村”。
作為新農人,我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并將繼續在農業領域深耕,服務國家的中醫藥發展戰略,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陳振于: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廈開辦家庭農場
我2015年畢業于漳州城市職業學院園林技術專業。畢業后,我先后在兩家農業公司工作過,但最終還是決定回到家鄉創業,在翔安區開辦家庭農場。
在農場正式注冊前,我就與多家本地種子公司合作,進行新品種試驗和引進。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成功篩選和推廣了適合閩南地區的多種瓜果和蔬菜新品種。例如,文興的“長勝”系列青梗花椰菜、日本瀧井的“花豹”系列西瓜等,因其高產質優,深受本地農戶歡迎。
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我也不斷引進和推廣適合本地區的農作物新品種,如綠色和紫色寶塔花椰菜、優質高產水稻“廣8優165”等。
回鄉創業讓我深感自豪,希望通過我的努力,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湯永強:每天觀察苦瓜數小時 大家叫他“苦瓜湯”
2004年我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隨后在廈門一家臺資種子企業任技術員。2010年,我帶著借來的100萬元,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廈門同安五顯創辦了農運來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開始創業之路。
創業初期,我遇到許多挑戰,特別是在育種研發和市場競爭方面,2014年公司面臨資金枯竭的困境,幸虧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最終渡過難關。我們決定重新定位,專注于苦瓜育種研發,將所有資源和精力集中于此。
在產品定位上,我們的苦瓜追求“莖粗好種,肉厚好運”,并且堅持確保每一粒種子都具有高純度、色澤亮和飽滿。經過14年的積累和改良,成功培育出12款苦瓜新品種,按照中國朝代名稱起名。這些“中國芯”“廈門芯”,獲得全國客戶的信賴和支持。
作為一名苦瓜育種者,我每天花數小時觀察苦瓜的特征特性,甚至夢里都在想著苦瓜。如今,大家都親切地稱我為“苦瓜湯”。我們公司現擁有20人團隊,獲得13個品種保護、4項專利,并推廣9個優秀品種,覆蓋面積達12萬畝,服務了10萬戶菜農。
回首創業歷程,我感恩廈門這座城市和政府提供的優越環境和政策支持。未來,我將繼續為苦瓜育種研發、菜農創收和中國農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鄉村振興做出自己的小小貢獻。
林木權:回到家鄉創業 致力鄉村振興
2022年,我辭去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創辦了廈門市田尚蔬菜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專注于蔬菜種植,并將鄉村旅游業、休閑農業納入產業發展內容。在茄子種植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我們逐步推廣品種多元化種植,引入黃瓜、辣椒、四季豆等蔬菜,并計劃發展水果種植、養殖業、農產品加工與銷售,以及農業旅游。
為了確保農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我們采用了大棚種植,并配備了自動化灌溉系統和施肥設備。在種植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專家建議,合理管理土壤,采取物理防蟲、人工除草等措施,保證了農產品的品質和綠色環保。
回到家鄉創業,雖然充滿了挑戰,但我堅信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勇于面對,一定能夠取得成功。未來,我將繼續努力,為家鄉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溫馨提示
今年的申報工作截至7月31日。具體申報條件、材料、流程等,市民可以關注“廈門三農”網站或“廈門三農”微信公眾號,也可以撥打電話0592-2892341咨詢。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2024-06-12
- 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舉報電話公布2024-05-11
- 福州招募15名高校畢業生 服務閩清永泰社區2024-05-01
- 泉州市舉辦“書記市長送崗留才進校園”活動2024-04-30
- 高校呼吁畢業生不要只盯著升學考公 印度考公100多萬考生爭奪700個崗位2024-03-04
- 漳州舉辦返鄉高校畢業生大型招聘會2024-02-19
- 福州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2023-08-18
- 掏出真金白銀 福州為高校畢業生鋪好就業“快車道”2023-08-16
- 福州市真金白銀助力高校畢業生來榕就業創業2023-08-15
- 福州第三屆人才峰會暨高校畢業生大型招聘會17日啟動2023-08-1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金聯合增殖放流854萬個單位 創十年來新高2024-06-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