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艷)到2025年,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塑造生態文明建設與花園人居環境“兩個領先”綜合優勢,彰顯陸海一體協同發展與生態文明治理創新“兩個典范”鮮明特色;到2035年,率先實現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超越,躍升為全球生態文明領先城市。這是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廈門市“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的目標。

    《規劃》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保護與發展,堅持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行動為基礎,以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文為“三條主線”,部署六大工程、兩大行動和一系列改革,系統推進生態文明高水平建設,為我市生態文明領域各方力量提供行動指南。

    二氧化碳排放 2030年前達到峰值

    《規劃》提出,我市將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工程,力爭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增長雙脫鉤,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并持續穩定下降。

    具體來說,我市將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重點,全面深化各領域電能替代工作,統籌推進各類生物質能的市場化和規模化利用,同時鼓勵發展氫能,部署實施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提升工程。加快推動能源生產低碳化,構建以清潔電力為基礎的產業體系和生產生活方式。大力推進能源消費綠色化,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適度控制油品消費增速,適度提升天然氣消費。

    全面實行 排污許可制度

    《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5%(或以上)。打造2-3家綠色產業區域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全國領先的綠色技術創新企業。

    《規劃》明確,我市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度,實施超國標、省標要求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重點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鼓勵企業制定實施嚴于國家、行業標準的企業清潔生產標準,推進清潔生產、建設綠色工廠。探索超低能耗及近零碳建筑建設,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全國領先的智慧交通管理體系。完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等回收體系,建立“全領域”垃圾回收處理產業鏈。

    打造生態旅游新名片

    《規劃》提出,對照國家5A級景區建設標準,加快園林植物園、園林博覽苑景區提質升級,推進東坪山生態休閑旅游開發建設,打造生態旅游精品。結合廈門產業特色,強化科技支撐,重點發展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業,提高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到2025年,將生態旅游打造成為廈門旅游新名片,將海洋原生態水產品加工業和生物醫藥產業打造為海洋經濟發展新亮點,各區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宜居水平 保持全國領先

    《規劃》提出,我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將全面補齊,綠色宜居環境長板將得到強化,推動城鄉綠色一體化發展,宜居水平保持全國領先。

    到2025年,我市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確保達到我省下達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保持100%,綠盈鄉村覆蓋率達85%(或以上)。保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排名全國領先,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保持較優水平。保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實現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或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12平方米。

    人均生活垃圾 日產生量不超1.15千克

    《規劃》提出,生態價值觀要逐步成為全民行動指南。到2025年,綠色出行比例達70%(或以上),人均生活垃圾日產生量不超過1.15千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鎮街、村居全覆蓋,“互聯網+生態文明全民行動”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公民參與度不斷提升,生態文明社會信用體系基本建立。

    我市還將深入推進“限塑令”,建立健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工作數據報送機制,推動物流業快遞包裝、商旅業一次性用品減量化,持續擴大塑料替代品推廣與應用范圍。

    建設高品質 城市公交與慢行網絡

    我市將建設高品質城市公交與慢行網絡建設工程。城市慢行網絡方面,有序推進本島“一環三水兩橫兩縱”、海滄區“兩灣一山三溪”、集美區“兩灣一山兩走廊”、同安區“一灣三山三走廊”、翔安區“一帶一山一走廊”慢行網絡建設,充分發揮廈門山、海自然地形特點,將廈門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高品質慢行城市。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五一”福建游,臺味火出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城市| 凤冈县| 淮安市| 牙克石市| 五家渠市| 荥经县| 高台县| 河北区| 张家港市| 乌拉特前旗| 南昌市| 遂溪县| 宣恩县| 营口市| 河北区| 石首市| 南平市| 甘谷县| 宜兴市| 宾阳县| 烟台市| 资中县| 平南县| 望城县| 思茅市| 获嘉县| 贵港市| 筠连县| 衡山县| 如皋市| 宣化县| 铜鼓县| 济南市| 西充县| 从化市| 石景山区| 武宁县| 蒙阴县| 左贡县| 堆龙德庆县|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