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 今年上半年廈門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99.85億元,增長15.0%,增速均排名全省和副省級城市第2位,順利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日前,市發改委、市統計局聯合發布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
實現GDP3399.85億元
運行穩、根基穩、民生穩,“穩”字是上半年廈門經濟的關鍵詞之一。
首先是運行穩。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99.85億元,增長15.0%,兩年平均增長7.6%。
其次是根基穩。上半年,廈門市“三駕馬車”有力拉動發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居全省首位。其中,111個省重點在建項目實際完成投資452.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0.9%;消費潛力不斷釋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5.4億元,增長28.1%,總額連續5個月蟬聯全省第一;外貿總量持續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額4081.5億元,增長32.2%。
再次是民生穩。就業方面,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1.06萬人;投入方面,教育、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104.9%和48.5%;物價方面,保持溫和上漲,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0%,環比下降0.3%。
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3元
從民生保障方面來看,上半年,民生事業支出占廈門全市財政支出比重保持70%以上。其中,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3萬套,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數3.8萬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獲批第二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
上半年,廈門人的“錢袋子”也鼓了。數據顯示,上半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3元,增長14.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8.6%,增速和規模繼續保持全省領先。
從全省看,已核定、可比較的指標中,廈門市有19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級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項指標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從副省級城市看,目前掌握的副省級城市6項主要指標中,廈門市均位居前列。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武漢并列第一,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級財政收入均位居第二位,外貿進出口總額位居第五位。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廈門前埔社封閉式管理期間第三輪核酸檢測順利完成2021-08-06
- 廈門4日新增3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其中1例來自臺灣地區2021-08-05
- 廈門:思明多方力量迅速集結 眾志成城共同抗疫2021-08-04
- 中國電信全力保障廈門防控疫情2021-08-04
- 廈門對重點區域開展新一輪全員核酸檢測2021-08-03
- 廈門:首輪重點區域全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2021-08-02
- 聚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為何廈門高素質高顏值?2021-07-31
- 廈門27日新增1例自臺灣地區輸入確診病例2021-07-28
- 廈門26日新增自臺灣地區輸入無癥狀感染者1例2021-07-27
- 福建廈門:高質量發展加速領跑2021-07-27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國際創新中心二期主體結構全面封頂2021-08-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