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東南網5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吳舒遠 沈威 通訊員 林志杰)新增6000余個學位,7所中小學、幼兒園預計秋季交付,提升教育品質;打造濱海生態景觀長廊,推進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段集美側海岸帶保護修復;開通全省首個區級臺胞警務稅務服務站,服務臺胞“一站式辦理”……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集美區黨員干部總動員,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力弘揚嘉庚精神,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鄉村振興”“提高生活品質”等8個方面重點民生項目及其他惠民利民實事,梳理“我為群眾辦實事”區級重點督辦項目182個,推動黨史學習與為民辦事有機結合,讓黨史學習入腦入心,為民辦事走“新”走“心”。

    聚焦民生關切,破解民生難題。集美區以“三結合”為導向,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開局之年重點任務、“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等緊密結合,高位部署、統籌推進,制定區委區政府、區直機關部門及鎮(街)、村(居)四級聯動責任清單,建立起收集、篩選、下派、解決“閉環管理”機制,實行“臺賬式”管理、“銷賬式”辦結,推行榜單制、爭先榜等激勵機制,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迅速響應解民憂,打造“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集美樣本。

    ◆實事點擊

    打造濱海生態景觀走廊

    在廈門大橋到集美大橋之間,一條融入嘉庚文化元素、彰顯濱海親水特色的帶狀生態公園正在建設之中。

    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段集美側海岸帶保護修復一期工程項目,全長約3.1公里,包括陸域工程的綠化、廣場、園路、停車場等建設,以及海域工程的觀景平臺、海域橋梁、沿岸沙灘等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生態修復、景觀提升項目。預計明年初部分開放,整體工程在2023年完成。

    項目還將與環東海域濱海浪漫線、環杏林灣步道以及正在規劃的杏林大橋到新陽大橋海岸線生態景觀工程銜接,形成連貫的濱海生態景觀走廊。

    打造全省首個

    區級臺胞警務服務站

    集美區作為全省唯一兩岸融合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區,在服務臺商臺胞、落實同等待遇方面不斷先行先試,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日前,全省首個區級臺胞警務服務綜合受理辦理點——集美臺胞警務服務站正式啟用。集美臺胞警務服務站位于區行政服務中心,服務事項包括臺胞入境后的臨時住宿登記、申領臺灣居民居住證、臺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到期換發、出入境記錄查詢、臨時入境機動車駕駛許可申領、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核發(六年內年檢)六大類,讓臺胞“最多跑一趟”,便能輕松享受“一站式”警務服務。

    ◆實事清單

    樹品牌 緊抓為青少年辦實事

    集美區積極加強思想引領,與人民日報出版社共建“嘉庚書房”,24小時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同時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引入黨史宣講、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

    提升教育品質,新增學位6000余個,7所中小學、幼兒園預計今年秋季建成交付。

    聚焦校園周邊交通整治,灌口鎮與集美區道安辦、區建設局、區教育局等多部門聯動,第一時間就灌南小學周邊安全設施薄弱、道路規劃不合理等問題進行調研,并迅速完成灌南小學周邊路段改造提升工程,讓孩子們“走放心路,上安全學”。

    同時,啟動地校“平安大聯盟”,創新實行校園輪值制度,聯合開展反詐騙、反邪教、反毒品等平安宣傳,啟動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校園食品安全“鐵拳”行動,構建地校共建共享平安“朋友圈”。

    更打造紅色研學,創新打造語文“悅讀”黨史、數學“數說”黨史等特色課程,推出“阿庚伯”研學衍生品,寓教于樂,助力青少年活學活用。

    多形式 堅持紅色文化惠民

    集美區創新發行黨史學習教育定制地鐵卡,用地鐵串聯轄區紅色景點,推出集美學村紅色教育、集美新城跨島發展“雙動線”打卡點,讓群眾走出家門就能學黨史。

    還率先運用AR、VR、5G等高科技,打造全市首個5G+AR黨史館,打破傳統空間局限,“云游”紅色景點。

    啟動“恒春油坊”閩西南灌口團總支革命舊址等28處文物修繕提升工程,打造崎溝村地下黨員王利元故居參觀路線。

    打造集美區行政服務中心黨史學習教育示范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政務服務提升相融合、同促進。

    同時,開展“永遠跟黨走”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文化惠民演出等主題活動,創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十里長堤》《嘉庚星在閃耀》等15個文藝作品,共舉辦了145項文化惠民活動。

    高科技 助力美好生活

    聚焦惠企惠職,集美區升級全市首個防疫發展惠企平臺“i企寶”,利用數據共享、政策結構化和重構業務流程,整合全區16份90個惠企惠職政策,實現扶持兌現“一站式”服務,審核金額達2.5億元。

    聚焦城市管理數字化,建成60個智慧安防小區;與“華為云”聯合推出全國首個基于鯤鵬超算中心的城市精細化管理云平臺——集美“文明云”指揮平合,實時調度、立整立改,推動城市管理數字化、精細化、長效化。

    設立全市首支由臺灣團隊管理的臺資基金——路達華犇創投基金。

    新機制 化解“急難愁盼”

    創新機制,“金點子”問需于民。集美區以網為媒,運用區政府官網“12345平臺”、市民來函、區長信箱等平臺,廣泛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依托“天下集美”微信公眾號,與區政協聯合開展“我有金點子·集美更美好”線上征集活動,聚焦市容市貌、城市交通等6大重點民生問題,建立起收集、篩選、下派、解決“閉環管理”機制,實現迅速響應、及時解決、限時反饋,用心用情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更快更實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

    解決難題惠民生。集美區實行榜單制、“爭先榜”等激勵機制,完成川大華西廈門醫院主體結構建設,啟動杏林醫院擴建改造工程,推進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段集美側海岸帶保護修復、杏林大橋-新陽大橋段岸線整治工程,啟動了大流域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開展48個老舊小區和綜合市場改造、28處不可移動文物修繕、公園道路美化等精細化便民項目。

    提升服務促發展。發揮集美區全省首個海峽兩岸融合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區優勢,集美區開通全省首個區級臺胞警務稅務服務站,實現“一站式辦理;開通全省首條“臺港澳同胞辦稅綠色通道”,實現臺胞稅務“一窗通辦”;推出重點企業人才“掌上辦”業務,以更優的服務、更實的舉措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真我 Neo7 Turbo 正式發布:透明后殼+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海丰县| 潞城市| 神池县| 富平县| 芒康县| 新源县| 南康市| 建瓯市| 洪湖市| 徐汇区| 军事| 浦城县| 花莲市| 双桥区| 纳雍县| 清水河县| 平顶山市| 达州市| 武安市| 通榆县| 彭泽县| 修文县| 丰城市| 黄骅市| 体育| 福清市| 塘沽区| 雷山县| 伊宁市| 资溪县| 宁强县| 张家川| 潜江市| 那曲县| 辛集市| 民县| 阳新县| 行唐县| 谢通门县|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