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清零”背后的硬核抗疫
從三個鏡頭看廈門舉全城之力決戰非常之“疫”
廈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以“特區速度”加速奔跑。記者 陳理杰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易福進 蔡櫻柳 雷妤 郭欽轉)64歲的女患者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從廈門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正式出院。35例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于昨日全部治愈,實現“清零”,意味著廈門戰“疫”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游客如織的鼓浪嶼風景名勝區、人流如潮的廈門山海健康步道,在封閉一個多月后,將于明日同時恢復開放,預示著廈門復工復產、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有力加速。
兩則好消息,幾乎同時發布。這是廈門當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成果最有力的見證,也是廈門邁向“雙勝利”的重要一步。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全國熱點旅游城市以及外來人口眾多的城市,廈門防控壓力可想而知。大考之下,廈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科學有力的堅強領導下,“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上下齊心協力、舉全城之力共同戰“疫”,換來今日來之不易的戰果,力爭將一座城市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小。
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千方百計搶救生命、全城動員筑牢城市防線、全面助力復工復產———這是廈門與病毒戰斗的血性與膽氣,這是廈門全面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體戰的決心與努力,這是廈門市委市政府為了人民生命安全始終不放松的使命與擔當。
以非常之役,決戰非常之“疫”。戰“疫”之路,檢驗了全市應急體系的綜合處置能力,檢驗了醫療戰線的硬核實力,也檢驗了廈門市民的整體文明素質。一個個好消息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硬核抗“疫”。
一次深夜的等待 “清零”背后的硬核醫治
3月3日深夜,在位于杏林的廈門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一片歡呼聲打破了原本又冷又靜的夜晚。
“是陰性!結果出來了!”隔離病房樓內,捧著手機看著疾控中心發來的報告結果的醫護人員,激動得快蹦起來。“呼!”聲音輕得幾乎不可捉摸,隔離病區病房主管醫師———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肺科副主任伍定輝慢慢地呼出胸中壓著的那口氣。
休息,想徹徹底底地休息一下。48個日夜,頂著巨大壓力堅守隔離病房,隨著在院的最后一位確診患者符合各項出院指標正式出院,隔離病房“清零”,伍定輝和他的戰友們如釋重負,疲憊而又興奮。
他們在過去一個多月里為之奮戰、日思夜想的時刻,終于盼來了。
一個多月前的1月21日。彼時,廈門還沒有確診病例。廈門市委、市政府未雨綢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昌升,市長莊稼漢主持召開專題會議,部署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要求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和集中救治措施,并要求在市級層面成立醫療衛生專家小組。
兩天后的1月23日,廈門出現第一例確診患者。
“廈門準備充分。早在確診之前,我們就已提前空置出隔離病房,做好應對準備。”事實上,從1月17日開始,作為首批進入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伍定輝和他的“戰友們”一直堅守至今,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廈門醫療戰線的硬核實力。
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是廈門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疫情發生后,像伍定輝這樣的精兵強將隨即集結,市衛健委隨后從廈門多家三級醫院中調派51名骨干醫護人員強力支援;2月5日,經過五天五夜的奮戰,負壓病房等配套設施如期竣工并正式交付。這些“廈門速度”為阻擊病毒提供了堅強的堡壘。有了這樣的周全保障、周密部署,有了白衣戰士們最美的逆行、全力的救治,廈門最終迎來35例患者全部治愈。
此時,脫下防護服后的伍定輝格外牽掛遠在武漢、遠在湖北的戰友們。1月26日,響應國家號令,廈門首批醫護人員奔赴武漢。一批批廈門英雄出征,截至目前,先后已有302名廈門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時刻待命,不到最后的勝利,決不放松,這是伍定輝和戰友們的承諾。他們盼著遠在武漢的戰友們早日凱旋,那是勝利的一天。
一次應急響應 平凡身軀筑起最牢防線
救治分為一線二線,但防控沒有前方后方,每個崗位都是戰位。
“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大“疫”面前,梧村街道衛計辦主任阮德記對此感同身受。當白衣戰士在“疫”線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時,他的使命,就是阻斷病毒。當“宅”也是貢獻的時候,阮德記卻“每天日行兩萬步”。
每天上午,深田社區黨委副書記蘇文偉拄著拐杖、戴著支具,趕往深田社區居委會。自從幫運監測點帳篷受傷后,蘇文偉的每天上班之路都是如此。
深夜的辦公室,廈港街道辦事處四級調研員周宏偉弓著身子,仔細審核著一張張表格,滿眼血絲的他,已經近一個月沒有好好休息過。
“您好,這是定點酒店,請配合量體溫,無關人員請勿跨越警戒線。”盡管來自武漢的客人已剩下個位數,但某酒店外,酒店保安和來自湖濱社區的黨員志愿者依然“巋然不動”。
65歲金湖社區志愿者陳國賢,不僅自己“沖鋒陷陣”,還鼓勵兒子陳健森、陳健仁和兒媳郭巧玲一起當來志愿者,一家六口人,2/3上“前線”。
疫情面前,一座城市的應急體系全面激活。市委市政府一次次召開緊急會議,一次次詳細部署,一次次緊急公告。一位位平凡的身影隨即聞令而動,盡顯文明市民風采———疾控中心的另類“偵探”,爭分奪秒還原患者活動軌跡;市場監管人員身兼數職,起早貪黑;公安民警頂著風吹雨淋,維護穩定;社區工作人員走訪摸排,苦口婆心勸人戴口罩;大爺大媽們,自發組建小區防疫分隊,幫助采購物資、配合消毒防控;還有環衛大叔、食堂阿姨、保安大哥、志愿青年、醫護保障車隊的滴滴師傅……此時、此地、此身,每一條戰線,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小區,每一個路口,每一次體溫檢測……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大家深知,人人置身其中,人人都是防線,每名群眾都是戰士,每次防控都是戰斗。正是每一個人的嚴防死守、敢于擔當,才為一座城市織密最安全的防線。
一個口罩的生產 復工復產的特區速度
生產一線,也是戰“疫”前線。越是艱難時期,越要抓發展。本體定型、接耳帶、切海綿條……春節以來,位于同安的弓立醫療生產現場,生產線正飛速運轉,這樣熱火朝天的場面久不停歇。
不僅弓立醫療,疫情發生后,廈門其他口罩生產企業展現超強戰斗力,位于灌口的中科貝思達(廈門)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生產N95立體口罩,啟動4條生產線;美潤股份大年初一開工生產,已開工三條生產線……口罩是急缺品,多生產一個口罩,就多為大家提供一份防護。超過200萬的市民,通過“i廈門”口罩預約生產平臺,購得了平價口罩。與此同時,數千萬個口罩、數十萬件防護服從廈門調撥到省內外保障防疫物資需求,助力抗疫。 “這次疫情,讓我看到了廈門制造強悍的一面,還有這么多隱形的‘冠軍’。”網上的一則留言被網友們紛紛點贊。
不僅醫療防護企業,復工復產號角響起,一座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隨即以“特區速度”加速奔跑。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廈門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一次次深入到企業走訪調研,了解企業困難、解決企業難題,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企業要盡快復工復產,需要突破“缺人”的瓶頸。廈門市人社局隨即組織省外員工加快返崗、攜帶企業需求外出招聘、深挖其他渠道開發人力資源,并主動為企業解讀政策,讓企業盡快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支持政策。
用水,給予0.8元/噸的優惠;用氣,給予0.2元/立方米的優惠;用電,將電力用戶春節短周期電價優惠政策延長至3月底;一些貸款,最高給予50%貼息……一條條實實在在的幫扶舉措陸續出臺,用心用情地為企業“雪中送炭”,昔日熟悉的忙碌場景又重現了。
走進安踏觀音山營運中心,這座容納了2000多名員工的總部大樓一派忙碌景象。2月17日,安踏集團近2萬員工正式返回各地辦公室恢復辦公,自有工廠也同時陸續恢復生產。軟件園二期內,廈門吉比特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逐步開啟現場辦公模式。易名科技、新五菱汽車等濱海轄內的“三高”、總部企業也陸續傳來了復工的好消息。
以用電指標為例,廈門全市工業全口徑復工電力指數等多項指標均為全省第一。全面復工復產,為廈門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復工復產加快,城市又堵車了;景點公園開放,人流又開始回升了;病例“清零”,并不意味著防控意識開始減弱。正如一位網友所評論的,“春天已經到了,勝利就在眼前,千萬不要讓自己倒在黎明前。”越接近勝利的時刻,越不是放松之時,越要繃緊防護之弦,共同迎接勝利的那一天。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復工復產以來 廈門單車用戶的騎行量如何2020-03-05
- 疫情防控期間 廈門市民復診可選“云”問醫2020-03-05
- 多點發力 光大銀行零售金融硬核戰“疫”2020-03-04
- 廈門一批特種設備完成定期檢查 保障復工復產2020-03-04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再次在京考察 強調這件大事須臾不可放松2020-03-04
- 8000斤消毒水送進豐澤22所學校 助力疫情防控2020-03-04
- 福建檢察送上“法治禮包”助力臺胞臺企復工復產2020-03-03
- 疫情防控期間 福州中小微企業可延緩繳交水電燃氣等費用2020-03-03
- 福州?倉山機關黨員干部筑起戰“疫”紅色防線2020-03-03
- 福州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奮勇戰 “疫”2020-03-03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海事局保障海上客運交通陸續復航2020-03-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