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滄石室禪院內的智能無水生態廁所,受到市民游客好評。
廈門日報訊(記者 李曉平) 日前,全省首批智能無水生態廁所落地廈門,在海滄石室禪院、湖里忠侖公園、同安甘嶺農貿市場、古坑村和翔安天馬微電子東門對面各有1座,若經過試點測評,有望推廣到各區。
記者體驗 不用沖水干凈無異味
昨日,記者來到石室禪院的智能無水生態廁所,發現沒有異味,地面干燥整潔。不銹鋼制成的便池處于關閉狀態,沒有沖水設施。當人站上蹲位,受光線感應影響,便池自動打開,如廁完畢后,人離開,便池自動關閉。便池打開時,記者打開手機上的燈,往下望去,看到下面是深褐色的生物土壤,沒有異物,更別說異味了。
“不用沖水,沒有異味,干凈方便!”廁所保潔員李麗珍向記者夸道,“擦地板次數大大減少,省水又省力。”
“竟然不用水,廈門就是文明環保,干凈又整潔!”采訪期間,記者碰到一群從廣西來廈旅游的游客,其中游客楊月泉驚嘆道。“還有不用水的廁所?”游客們很好奇,紛紛進去體驗。廁所的外觀和旁邊寺廟風格一致,也頗受大家好評。
原理解讀 微生物降解變廢為寶
按照1人1次沖水5升、1天接待1000人次計算,傳統廁所單日耗水量可達5噸。換言之,智能無水生態廁所1天可節約5噸用水。
“我們從源頭上進行固液分離。”這一項目的引進落地企業——急客方便(廈門)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張昊為記者揭秘了背后的原理。他說,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技術,變廢為寶。這套系統的背后,是不少已經申請下來的國家專利技術的支撐。
建設智能無水生態廁所不需要開挖下水道、化糞池,其主體為鋼結構,無須土建工程。張昊帶著記者走到廁所后面,打開下面一個門,露出一個約1.2米長的立體不銹鋼處理器。“這是微生物處理器,主要用于處理排泄物。”隨后他又開啟旁邊一個小門,里面是經過處理的白色尿液收集桶,沒有任何異味。
“大便分解完只剩殘渣,十天半個月來收集一次即可。”該公司副總經理陳健告訴記者,分解完的尿液,使用者多時兩三天收集一次,人少時一個星期收集一次。
張昊還介紹說:“我們采取一廁一景的方式,盡量和周邊建筑保持一致。”張昊提醒市民游客,使用智能無水生態廁所,最好不要扔進紙張。后期他們將推出二代產品,將光感應升級為重力感應,同時讓廁所更智能化,如可以掃碼如廁等。
責任編輯:劉維斯
- 廈門首個臨空跨境電商作業場所啟用 每單縮短24小時物流成本每公斤減1元2019-03-29
- 廈門二維碼門牌管理運用走在全省前列 “廈門模式”頂呱呱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9
- 臺灣至俄羅斯物流新通道開通2019-03-29
- 廢棄利樂包化身“七彩蝶” 近5000學生動手變廢為寶2019-03-29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正式啟用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8
- 連續11年位列第一 臺灣水果“登陸”廈門口岸最便捷2019-03-28
- 行內糾紛“內行”解 廈門已建立410個專業性調解組織2019-03-28
- 房源靠譜!廈門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官方平臺已通過專家驗收2019-03-2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