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5年奮戰高樓建設 他不斷刷新 “廈門高度 ”
◆蒲生孝
海峽網1月28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通訊員 李潔)35年前,廈門特區建設,他臨危受命,奔赴廈門,帶著建設者奮戰157天,創造了“富山速度”;
35年間,從低矮平房到摩天大樓,他見證了一座座高樓在拔地而起,并且不斷刷新“廈門新高度”;
35年后,他鄉音未改,依舊操著一口濃濃的四川口音,偶爾跑跑工地,幫忙解決工程難題。
他叫蒲生孝,中建三局三公司技術總工程師,今年79歲了。老驥伏櫪,耕耘不息,蒲老說,年齡大了,但還想為廈門建設出份力。
A奔赴廈門蓋富山國際展覽城
蒲老畢業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現在叫重慶大學了。科班畢業,學的是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念了5年,用現在的話叫土木工程專業。
蒲老畢業那年,文革開始,他被分配到當時還在貴州的中建三局五公司,即現在的三公司,后隨公司遷到湖北,一直從事施工技術工作。
1984年,時任廈門市市長鄒爾均在香港向與會客商和媒體宣布,廈門首屆國際展覽會將于1985年6月在廈門富山國際展覽城舉行。
彼時,富山國際展覽城還是一片水稻田。現場考查的外國商人投去懷疑的眼光,指著這片土地說:“半年多時間,就算是竹編紙糊也完成不了廈門富山國際展覽城的建設。”
此后,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邀請中建三局三公司赴廈門參加特區建設。
中建三局三公司臨危受命,抽調精兵強將組建項目指揮部,奔赴廈門。蒲老便是其中一員,第一批來到廈門的建設者。
◆富山國際展覽城的老一輩建設者們
B 施工艱辛租奶牛場當宿舍和辦公室
1984年9月,中建三局三公司的建設者們晝夜兼程,從武漢乘汽車趕赴廈門。
“當時,湖濱北路只有一棟種子大廈是高層,其他都是一兩層的樓,樹只有拇指粗。”蒲老說,“人民會堂還是小山包,公司就在小山包下臨時建的條石房子里。”
工地附近,沒有往宿和辦公場地,就租用工地對面的奶牛場。“三四百人都住在那里,一條路走進去,奶牛睡一邊,我們睡一邊,睡覺時牛都是走來走去的。”蒲老說,“當時的環境很差,旁邊就是稻田,一開口說話,蚊子都能飛到嘴巴里,一點兒都不夸張的。”
施工機具落后,手推車是混凝土運輸的主要工具,大部分混凝土柱,是工人們用灰桶由下向上傳遞混凝土完成的。施工跨越1985年元旦和春節,圖紙也一直在修改,加之當時施工技術和工藝落后,要在不到200個日歷天內完成富山國際展覽城施工(含樁基和土方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由于工期緊,幾十臺樁機同時施工,整個施工現場覆蓋了厚厚一層的泥漿,為了主體結構能早穿插施工,對泥漿采取分區塊臨時圍擋,用雙層枕木作移動式臨時施工道路,將泥漿和土方同時運到場地外。”蒲老回憶說。
施工的日子,建設者幾乎沒有離開過工地,不知道中山路在哪里,也沒去過鼓浪嶼。
最終,歷經157天的奮戰,1985年5月25日富山國際展覽城拔地而起,保證了廈門首屆國際展覽會于當年6月25日準時開幕。富山國際展覽城的建設速度也被譽為“廈門特區基本建設史上罕見的高速度”,即“富山速度”。
C 高樓建設不斷刷新“廈門高度”
富山國際展覽城項目的建設,不僅讓中建三局三公司在廈門樹起了第一座豐碑,更為其在廈門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隨后,一座座高樓在廈門拔地而起,并且不斷刷新“廈門新高度”。廈門市政府大樓,高53米,1986年7月竣工;振興大廈,高67米,1987年4月竣工;福聯大廈,高71米,1989年11月竣工;國貿大廈,高168米,1995年竣工……蒲老,是這些地標建筑的親歷者,更是建設者。“1989年,我們承建的廈門國際金融大廈為當時國內最早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內筒體外巨柱高層建筑,工程提前60天封頂,并為建設方節約投資100多萬元。”說起一棟棟建筑,蒲老都記得很清楚,“在施工中遇到大小問題都找我,鋼筋綁扎、混凝土攪拌發現的問題也找我。”
1999年,當時廈門市最高的標志性建筑——廈門建行大廈工程開工,這是蒲老退休前一年的項目。“當時要建近200米的高樓,塔吊不夠高,原來的塔吊只能到100多米。于是蒲老利用原有塔吊改成內爬塔吊,解決建行大廈施工塔吊高度不夠的問題,同時節省了新購置塔吊的費用。“在建行大廈工程上,我們用了建設部推廣10項新技術中的7項,同時創造性地應用其他5項新技術,其中利用GPS衛星定位技術進行建筑測量和日照變形監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這棟樓高197米的大廈以開創全國先河的垂直精確度,獲得廈門市第一個“全國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金獎”。
D
老驥伏櫪退休了還跑工地解決難題
工作34年,蒲老獲得中建總公司、中建三局、中建三局三公司頒發的施工技術科技成果獎共計61項。1996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并榮獲1996年-1998年度廈門市勞動模范稱號。
2000年,蒲老退休了,但他并沒有閑下來,繼續支持公司的技術管理工作,多次指導項目基坑支護優化、高標號混凝土配比處理、大體積混凝土跳倉法施工、基坑降水處理等技術攻關,并取得顯著成效。
他還是習慣往工地上跑,全國各地飛,一些項目請他去解決技術難題。作為廈門市建筑行業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2003年至2015年期間,他曾先后擔任廈門地質工程勘察院巖土工程設計中心技術顧問、廈門市建設工程招標管理辦公室特邀專家、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建設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論證專家,他參與的“七度抗震設防區厚板轉換高層建筑抗震性能與抗震設計方法研究”,獲得廈門市人民政府頒發的2014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這兩年,蒲老稍作休息停下了腳步,“碰到難題我就電話給他們講講,最近空閑下來,在幫老家設計房子,畫設計圖。”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首個臨空跨境電商作業場所啟用 每單縮短24小時物流成本每公斤減1元2019-03-29
- 廈門二維碼門牌管理運用走在全省前列 “廈門模式”頂呱呱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9
- 臺灣至俄羅斯物流新通道開通2019-03-29
- 廢棄利樂包化身“七彩蝶” 近5000學生動手變廢為寶2019-03-29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正式啟用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8
- 連續11年位列第一 臺灣水果“登陸”廈門口岸最便捷2019-03-28
- 行內糾紛“內行”解 廈門已建立410個專業性調解組織2019-03-28
- 房源靠譜!廈門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官方平臺已通過專家驗收2019-03-2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