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原本好端端的家庭,卻因為家庭成員突患重病、遭遇事故花光積蓄而債臺高筑,因病致貧。對于這類家庭,有個名詞叫“支出型貧困家庭”。近日,我市啟動修訂《廈門市低收入家庭認定實施辦法》,其中一項任務就是要對新增這類家庭的認定。

    該辦法此次修訂,一來因為它的有效期即將到來,二來因為出現了新情況。我市的目標是要掃除社會救助“盲區”,有力兜住民生底線。

    【數據】

    去年,我市提高低保對象保障水平,共發放低保金8575萬元;加大醫療救助力度,累計救助24萬多人次,支出醫療救助資金5269萬元;臨時救助6914人次,支出臨時救助資金1370萬元。

    進一步建立健全認定標準和程序

    市民政局救災和社會救助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廈門市低收入家庭認定實施辦法》2012年10月開始施行,如今5年的有效期就要到了,需要對辦法進行修訂完善,并增加對支出型貧困家庭的認定。支出型貧困家庭,有些是因為患病,有些是因為子女就學,有些則是因為突發事故。從廈門的情況看,因病占了大部分。去年開始,我市便將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成員首次納入醫療救助對象范圍,參照低保、低收入家庭認定程序審核審批。此次辦法修訂,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對這類家庭的認定標準和程序。”

    此外,我市民政部門今年還將深入貫徹落實《廈門市困難群眾精準幫扶工作實施意見》《廈門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辦法》,全面清核認定特困人員,調整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將城市“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統一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適用范圍,努力在政策目標、資金籌集、對象范圍、供養標準等方面實現城鄉一體,提升社會救助水平。

    我市社會救助事業實現“四個轉變”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社會救助事業實現“四個轉變”。體系化上實現新轉變,救助內容從單一生活救助邁向多樣化的綜合救助;制度化上實現新轉變,先后出臺7個社會救助法規政策文件,從臨時性、隨意式救助轉向經常性、制度化救助;均等化上實現新轉變,使城鄉困難群眾均享有社會救助;在規范化上實現新轉變,救助對象核定制度更完善,認定更精確,管理更嚴格。

    目前,我市已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等專項救助制度為支撐,重點優撫對象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困難殘疾人兩項補貼、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8+N”困難群眾幫扶救助體系。

    【同步】

    我市出臺扶持政策

    鼓勵社會資本

    舉辦養老機構

    (記者 陳泥)來自財政部門的消息說,市財政局近日會同市民政局、市殘聯出臺《關于扶持社會資本舉辦養老服務機構有關財政政策問題的通知》(廈財社〔2017〕4號),明確對我市社會資本舉辦為老年人提供住養、護理等服務并且床位數在50張以上的養老服務機構的財政扶持政策。具體包括:

    (一)通過結算土地成本獲得劃撥土地使用權舉辦的養老服務機構,以抵押方式融資在1億元貸款總額內,從向財政申請貸款貼息當年起,財政按不超過基準利率的標準給予五年期限的貼息;

    (二)對經衛計部門批準社會資本舉辦具備醫療服務從業資質的,給予每個養老服務機構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醫療設備補助;

    (三)對新建規模在5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服務機構,按新建每張床位一次性補助2萬元、租賃每張床位補助1萬元進行補助,分五年平均撥付。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數讀經濟“新信號”:港口“流量”折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侯县| 宽城| 高青县| 房山区| 上蔡县| 长武县| 云霄县| 天台县| 都匀市| 宁都县| 无为县| 台东市| 来宾市| 余江县| 通州区| 济宁市| 廉江市| 杨浦区| 柳州市| 万山特区| 绥德县| 贡嘎县| 麻栗坡县| 海口市| 鹤峰县| 沈丘县| 辛集市| 育儿| 尉氏县| 都兰县| 县级市| 丹巴县| 江城| 宜城市| 邻水| 六安市| 邹平县| 海口市| 三河市| 双江|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