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泉州構建完善“1+N”政策體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發展

    今年以來,泉州聚焦發展所需、企業所急、政府所能,進一步構建和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1+N”政策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充足保障、營造更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發展。11月1日,在“泉州企業家日”座談會上,印著一系列政策的文件匯編書被送到了每位與會企業家的手中,以幫助企業深入了解泉州支持民營經濟發展“1+N”政策體系。

    激發民營企業內生發展動力

    “1+N”政策體系的“1”,是指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的意見》。

    《意見》主要圍繞“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內生發展動力、推進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創新政府管理服務方式、優化民營企業獲取資源要素政策”等五個方面,提出25項任務舉措,以2027年為目標節點,力爭實現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25家,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30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0家等一系列目標。

    加大對企業創新轉型的政策傾斜

    “1+N”政策體系的“N”,是指圍繞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突出“強創新、強產業鏈、強公平環境、強政策服務、強要素保障”等五個方面,配套出臺一系列政策。

    在“強創新”方面,市委、市政府剛剛召開了首屆泉州市創新大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企業創新轉型上加大政策傾斜。其中,支持企業創新提升,對被認定為“燈塔工廠”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對首次認定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的獎勵。由政府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設立規模不低于100億元的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研發投入,最高支持3000萬元融資。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經認定的異地聯合創新孵化中心,按其年度投入建設運營經費的50%給予補助,3年最高補助300萬元。支持“高精尖”人才引進,對引進境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符合條件的,按勞務報酬總額的20%給予用人單位引才補助(每年最高補助50萬元);對以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等方式聘請高層次人才的,符合條件的按實際支出費用總額的10%,給予一次性引才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助30萬元)。

    推動企業向高端領域布局

    在“強產業鏈”方面,針對當前產業發展的一些短板弱項,泉州逐項梳理、精準施策,著力打通堵點、補齊缺環,助推民營企業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關鍵環節和高端領域布局。比如,以園區聚產業,深化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對租賃園區產業用房的入園企業,給予入駐首年度租金全額減免;對入園企業在項目建設期內購置生產性設備金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竣工投產后由受益財政按項目生產性設備投資額20%的比例給予補助。以鏈條鑄集群,突出做強九大千億產業集群,支持傳統制造業“智轉數改”,支持民營企業進軍產業“新賽道”,著力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打造“二一一”萬億產業鏈群。支持產業鏈全球延伸,鼓勵產業外向型程度高、與海外國家經貿協作基礎好的縣市區或園區建設“兩國雙園”,對建設方案經國務院批復實施的項目,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公平環境助企業輕裝上陣

    在“強公平環境”方面,針對民營企業家反映的一些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政策環境等方面問題,泉州推出了一系列務實解決舉措,讓民營企業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比如,在行政執法上,全面推行不予、從輕、減輕行政處罰和免予行政強制事項清單等“四張清單”,預計可為企業減輕經濟負擔5000萬元以上。在企業護航上,建立“法治護企”定期調度機制,探索推廣“駐企警務專員”模式,市、縣兩級公安機關分別掛鉤聯系本地重點企業,保障企業順利經營發展。在市場環境上,加大力度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行業準入、資質標準、產業補貼等歧視性規定,完善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持續完善企業訴訟“白名單”制度,將信譽好、前景優的合規企業納入“白名單”,減少企業因涉訴導致的信譽受損。

    打出服務“組合拳”加速政策兌現

    在“強政策服務”方面,泉州始終堅持“服務好現有企業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資”,針對一些民營企業反映的政策實施、項目審批過程中,存在的“兌現難、溝通少、效率低”等問題,對標學習先進地區,著力打好服務“組合拳”。比如,加速政策兌現,推廣“政策找企”平臺應用,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惠企政策申兌時間在原有90天壓縮到45天的基礎上,再提速10%。密切政企聯系,實行市領導掛鉤聯系重點民營企業機制,持續開展“萬名干部進萬企”、政企“早午晚餐會”等活動,為企業提供更加直接精準的溝通幫扶。優化窗口服務,推進更深層次的“減環節、減時限、減材料、減跑動”,對重點工程、重大制造業項目等,采用“幫代辦”+“模擬審批”方式,主動為項目業主提供咨詢引導和靠前服務;設立“辦不成事”反映專窗、“企業訴求接待處”,配備專職投訴協調人員,想方設法把企業難辦的事辦成。

    為企業提供融資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

    在“強要素保障”方面,泉州針對長期困擾民營企業的融資難、用地難、用工引才難等問題,分類施策,想方設法為大家排憂解難。針對融資難,泉州設立1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增信基金,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增信基金規模的15倍安排貸款額度;嚴格執行抽貸壓貸停貸提前報告制度,設立規模5億元的市級應急周轉資金,為企業續貸提供過橋資金。針對用地難,放寬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建筑高度等指標限制;實施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推行模擬審批、樁基先行、分期規劃核實,“交地即交證”“拿地即開工”等服務措施,促進項目早開工早投產。針對用工引才難,支持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來泉設立分支或提供離岸服務;鼓勵企業聯合技工學校、職業院校開展“訂單式”培養,按照“中級工”班每人每年5000元、“高級工”班每人每年6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泉州晚報記者陳云青 通訊員林希純)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五一”福建游,臺味火出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会理县| 双城市| 天水市| 武城县| 岳阳县| 鄂托克前旗| 延寿县| 霍邱县| 通化市| 莱阳市| 台山市| 太湖县| 镇江市| 靖边县| 长汀县| 山阳县| 福州市| 新竹市| 澄江县| 万全县| 漳平市| 志丹县| 海原县| 青铜峡市| 彩票| 出国| 阳西县| 安图县| 屏东县| 富宁县| 苍南县| 安图县| 西林县| 武邑县| 镇远县| 成都市| 武清区| 句容市| 巴林右旗|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