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老師,他是不是中了狀元?”“不,他中的是榜眼。”9日,泉州市鯉城區第五實驗小學的教室里不時傳出驚呼和歡笑聲。原來,該校正在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活動。

    “我們學校有88%以上的學生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部分學生都沒體驗過泉州人傳統過中秋節的方式。今年我們讓各班老師給孩子們安排上,讓他們在校園里體驗一把有‘泉州味’的中秋節。”校長張江鋒介紹說,希望小小“新泉州人”在校園內感受到家的溫暖,盡快融入第二故鄉。

    飛花令、趣味博餅、學習制作月餅……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該校30個班級的科任教師給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節目,充滿了過節的儀式感。其中,富有閩南特色的趣味博餅是每個班級的必備節目。

    各個班級里,孩子們以10人至15人為一組,將小課桌拼成大桌。桌上除了有老師提前準備的節日禮物,還有一個大海碗。學生們依次抓取碗中的6個骰子擲入碗里,隨著“叮叮當當”的脆響聲,老師宣布相應獎品,其樂融融的場面,讓人感覺特別溫馨。

    來自河南的李詩琪同學說,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博餅、過有“泉州味”的中秋節。由于從小在泉州生活,她早已把這座城市當成第二故鄉,希望在校園內多了解泉州的習俗和文化。

    今年12歲的肖閩璇是地地道道的泉州人,在參加活動時,不少來自其他地方的同學對泉州人過中秋節的傳統習俗非常好奇,爭著向她詢問。肖閩璇盡可能地作出解答,但她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仍有不少盲區。她說,回家后會向父母學習,了解更多的泉州傳統習俗,以后能更好地為外地同學解答疑問。

    “據我們了解,不少小小‘新泉州人’的心愿就是長大能留在泉州工作和生活。”張江鋒說,他也是一名“新泉州人”,來泉州工作27年,不僅熟知當地的傳統習俗,還能講一口流利的閩南語。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所以他希望能發揮學校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泉州。接下來,鯉城區第五實驗小學還將著力提升軟硬件設施,打造閩南文化墻、引入泉州特色的非遺文化,讓學生們在校園內便可接觸、了解閩南文化;同時,鼓勵教師在課后推廣閩南語,讓更多學生了解、喜歡這一方言。(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施遠圻)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從入境消費到離境退稅 跨境服務便利化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风县| 澳门| 靖远县| 那坡县| 霞浦县| SHOW| 南汇区| 武胜县| 德阳市| 河东区| 浪卡子县| 西吉县| 宁远县| 东台市| 云龙县| 杭锦后旗| 朔州市| 光山县| 绥阳县| 久治县| 荆门市| 榕江县| 清徐县| 高邑县| 金门县| 崇左市| 枞阳县| 文山县| 资中县| 潍坊市| 海淀区| 股票| 天祝| 县级市| 秦皇岛市| 北海市| 电白县| 文安县| 子洲县| 贺兰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