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泉州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日前,《泉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發展專項規劃》印發,提出將著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深化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及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市旅游人數1.3億人次,旅游總收入2000億元。
實施“泉州戲窩子”傳播力塑造工程
泉州是有名的“戲窩子”。“十四五”時期,泉州市將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文藝隊伍建設,搭建文藝作品創作展示平臺,強化泉州特色文藝品牌塑造,推動泉州文藝再攀高峰。
《規劃》明確,泉州市將實施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泉州戲窩子”傳播力塑造工程、廣播影視和網絡視聽精品工程等文藝精品創作提升重點工程,力爭到“十四五”期末,全市累計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扶持項目達到10個以上,創(復)排30部以上木偶戲、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等傳統戲曲劇(節)目,創作10部以上舞臺藝術高質量劇(節)目,制作30部以上廣播影視和網絡視聽精品。
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
如何發揮民營企業力量,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質,是“十四五”泉州文旅改革發展的重點之一。《規劃》提出,泉州市將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為目標,重點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
“十四五”時期,泉州市將完善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爭取到2025年,實現每千人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不少于263平方米,繼續保持全省領先水平。重點實施公共文化設施811工程、“百姓大舞臺”品質提升工程、街頭藝術展演點項目、文化志愿服務3331工程等四大工程。培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50個以上、街頭藝術展演點50個、鎮村旅游服務中心60個。
每年舉辦非遺主題傳播活動80場以上
作為新晉世遺城市,泉州市將堅持把保護放在首位,依托22處遺產點,串聯世界遺產展示館、考古遺址、革命舊址、涉臺涉僑文物、博物館等特色項目資源,推動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泉州歷史文化名城整體性保護與利用,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
《規劃》明確,到2025年,泉州市將實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防”工程全覆蓋,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中文物檔案、保護范圍劃定、保護標志樹立完成率達100%,排查重大險情隱患整治率和智慧安消防系統建設率力爭分別達到100%、50%以上。
同時,泉州市將實施非遺記錄工程、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培計劃,健全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管理體系。力爭每年舉辦各類非遺主題傳播活動80場以上,推出20條以上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建設提升20個以上非遺傳習所,培育15個以上特色民俗、非遺項目常態進駐A級景區演出,新增各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50個。(泉州晚報記者 郭雅瑩)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專項規劃發布2022-01-06
- 廈門發布專項規劃 5年內將新增就業65萬人2021-11-04
- 廈“十三五”專項規劃出爐 突出四大亮點2016-11-01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海西濱海第一路”泉州海灣大道二期建成通2022-02-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