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將非遺帶進校園 泉州通政學子屢登大舞臺

    學校特意從泉州木偶劇團聘請4名專業(yè)教師入校為孩子授課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供圖

    東南網(wǎng)12月1日訊(本網(wǎng)記者 傅心玫 通訊員 施遠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學校擔負著文化傳承的重任,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上世紀90年代,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與泉州木偶劇團共建合作,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泉州提線木偶引入校園,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這門古老的藝術在校園內“圈粉”無數(shù),成為學校一大特色。在“十三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藝術教育綜合改革研究”中,該校被授牌為“提線木偶”特色實踐基地校。

    多學科普及 入校便知提線木偶

    非遺進校園要怎么教?面對著大多數(shù)孩子對提線木偶“不知道”“不了解”的現(xiàn)狀,學校創(chuàng)新傳承思路,將木偶元素與語文、美術、音樂等多個學科相結合,用一堂堂木偶“跨界”融合課,開啟孩子們對提線木偶的興趣。

    《玩偶大本營》這節(jié)美術課,是歷屆三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一堂課,課堂上,美術老師教孩子們用卡紙、廢棄布偶、易拉罐以及繩子等物料自制簡易的提線木偶。通過動手制作,讓孩子們知道木偶是如何被繩子牽引的。

    “每一屆學生上到這堂課,總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驚喜,制作出千奇百怪的提線木偶。”學校美術備課組組長陳鵬騰告訴記者,他們會針對學生不同年齡層特點,開設木偶繪畫、木偶頭彩繪、木偶頭雕刻等課程。

    “入校便知提線木偶!”六年級學生顏語回憶道,她是在一年級綜合實踐課上第一次看到提線木偶表演,當時,老師帶他們到泉州木偶劇團觀看演出。自那以后,顏語便喜歡上這門古老藝術,并在四年級學校少年宮課程中,毅然選擇加入木偶社團。通過兩年的學習,顏語從臺下的觀眾變成了臺上的表演者,“我最拿手的表演就是獅子,通過一絲一線來控制獅子的動作,可有意思了!”

    將非遺帶進校園 泉州通政學子屢登大舞臺

    孩子到木偶劇團觀看演出,并與提線木偶進行互動。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供圖

    編排原創(chuàng)劇目 非遺入校得創(chuàng)新

    “從三年級起,學生便可在學校少年宮課程中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是否加入木偶社團,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提線木偶表演。”學校校長曾鳳蓉介紹道,學校特意從泉州木偶劇團聘請4名專業(yè)教師入校為孩子授課,現(xiàn)如今,木偶社團常年擁有100多位學生。

    專業(yè)老師請進校園,教授學生專業(yè)表演,并編排經(jīng)典劇目。傳承,既要延續(xù)傳統(tǒng),也要有所創(chuàng)新,為此學校師生選取富有故事性的課文,加以改編,排練形成獨特的木偶課本劇。

    今年11月19日,學校原創(chuàng)提線木偶劇《孔融讓梨》參加“表演藝術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名冊)項目后繼人才培養(yǎng)經(jīng)驗交流活動”表演,獲得專家們的好評。“我們自己創(chuàng)編的劇本更符合同學們的視角,演起來更有感覺。”參與演出的蔣毅鍇同學告訴記者。

    為了讓木偶社團學生系統(tǒng)性學習提線木偶,2017年學校專門創(chuàng)編校本教材《泉州木偶》,圍繞木偶起源、構造、制作、獲獎劇目等內容,結合學校木偶傳承實踐活動的開展,全面介紹木偶在學校的傳承情況,幫助學生加深對非遺傳承的認識。同年,該教材被遴選為福建地域文化藝術特色中小學地方、校本美育教學教材。

    將非遺帶進校園 泉州通政學子屢登大舞臺

    學生們多次在各類活動中進行木偶表演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供圖

    非遺進校園 培養(yǎng)潛在傳承人才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將提線木偶引入校園是一個有益的嘗試,為泉州提線木偶培養(yǎng)后繼潛在傳承人才及欣賞者。”泉州市木偶劇團、國家二級演員戴勛評價道,作為一名從業(yè)者,他希望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了解并喜歡泉州提線木偶。

    今年12歲的蔣毅鍇是學校木偶社團的一員,經(jīng)過三年多的學習,他能操作的木偶線從最初的12根增加到如今的23根,操作獅子、孔融、猴子等不同角色的木偶時,一提一揮間各種表演和動作形態(tài)揮灑自如。除了堅持日常練習外,蔣毅鍇一有空還會去劇團觀看演出,他說,不確定自己將來是否成為提線木偶表演者,但一定會保持觀看演出的習慣,成為一名欣賞者。

    校園里像蔣毅鍇這樣的小觀眾還有很多,為此,學校在南北兩個校區(qū)設置“鯉好”小劇場、“海絲”小劇場以及“夢想秀”舞臺,不僅方便演員排練準備演出,也可讓小觀眾們觀看表演。從2018年起,學校每年還會舉辦戲劇節(jié),讓學生在戲劇中欣賞到木偶演出。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曾鳳蓉表示:今后,學校將立足新時代,肩負起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責任,當好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創(chuàng)新者”,承擔起培“根”鑄“魂”的光榮使命,善于繼承,更好創(chuàng)新。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以車為媒 海峽兩岸(廈門)汽摩超級聯(lián)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广德县| 北川| 横山县| 石景山区| 长兴县| 靖江市| 沙田区| 襄汾县| 云南省| 宜都市| 琼海市| 香港| 贵州省| 虞城县| 盐池县| 洮南市| 鹤壁市| 兴山县| 长葛市| 迁安市| 陵水| 湘潭市| 老河口市| 兰西县| 靖州| 旬阳县| 通化县| 辰溪县| 盐池县| 鸡西市| 惠安县| 辉县市| 潮州市| 井冈山市| 大荔县| 许昌市| 闵行区| 麦盖提县| 南雄市|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