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數次“蝶變”煥生機 泉州港:繼往開來再揚帆

    石湖作業區集裝箱吞吐量保持穩步增長,日前單日吞吐量首次達到8649標準箱,創下開港新高。

    基礎設施,從沒有一個正規碼頭到如今五個港區十七個作業區(點)(含湄洲灣南岸,下同);貨物吞吐量,從1949年的約5萬噸到1997年突破千萬噸,再到2018年的1.28億噸;集裝箱班輪航線,從1978年恢復對外輪開放到當前和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有海運往來。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一代又一代港口人的接力奮進下,逐漸復興的泉州港,經歷數次“蝶變”,煥發新的生機。

    泉州港貨物吞吐量

    70年“大翻身” 增長約2560倍

    說起有1500多年對外開放歷史的泉州港,老泉州人都知道,它曾是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港口之一,宋元時期曾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明清以降,受海禁遷界、戰爭破壞等影響,逐漸衰落,淪為地方性小港。

    1957年以后,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對泉州港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在內港、后渚等作業區陸續開展碼頭建設,結束了泉州港沒有正規碼頭的歷史。“慢慢發展起來的泉州港,貨物吞吐量也有了直觀的增長,由1949年的約5萬噸,增長到1978年的約30萬噸。”省泉州港口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蔣少懷說。

    更大的飛躍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當時,福建沿海港口發展環境大大改善,泉州港再次迎來機會——1979年后渚港被批準為外貿物資起運點,通航香港;1983年1月正式恢復對外籍船舶開放,成為國務院批準的全國24個對外開放港口之一,從那一天起,外籍輪船可以出入泉州港,世界各地貨物可通過泉州港往來。“意味著泉州重新向世界敞開懷抱,開啟與國際經濟往來的新征程。這是機遇,更是挑戰。”蔣少懷告訴記者,之后泉州港一路奮起直追,成績喜人:貨物吞吐量于1990年突破百萬噸,1997年首次突破千萬噸大關。

    “十五”期間,泉州港航建設投入9.4億元,其中大部分投入到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00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港口建設,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為港口向深水化和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2018年,泉州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28億噸,比1949年的5萬噸增長2560倍。如今的泉州港,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內貿集裝箱運輸港口之一。

    近年來,隨著泉州港口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泉州港進一步融入全省港口發展大局和服務“五個泉州”建設,港口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港口綜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目前,泉州市共有五個港區十七個作業區(點),已建成投產碼頭泊位9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5個,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碼頭泊位優勢互補、配套設施比較完善、分工比較明確的碼頭群體。航線遍及世界各地,與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毛里求斯等30多個國家通航,擁有52條集裝箱班輪航線。

    此外,2006年6月開航的泉金客運航線,也讓對臺海上客運實現從無到有到繁忙的歷史性跨越,現已累計運送兩岸旅客124萬人次,成為兩岸交往的重要通道。

    石湖作業區

    挺起泉州港高質量發展“脊梁”

    蔚藍的泉州灣內,有一個天然條件優越、港池水域寬、常年不淤積,避風條件好、全年作業天數可達320天以上的核心作業區。這里,每天都是一派繁忙景象,現代化的碼頭、屹立泉州灣畔的十余個塔吊、井然有序排列的集裝箱、循環不止的巨型貨輪,都在爭分奪秒地運作著。

    這里是石湖作業區,其碼頭泊位、堆場、吞吐量、臨港產業等在泉州港轄內都是“脊梁”般的存在。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22年間碼頭總長度增長6倍多

    1997年,石湖作業區誕生,第二年建成了碼頭長度200米的萬噸級1號泊位。時隔3年,港口運營公司投資建設石湖港長度300米的3萬噸級2號泊位,2002年7月完工并投產。

    “如果港口建設跟不上,地方經濟的質和量都會大打折扣”,秉持著這種共識,2005年、2009年,這里相繼建成并投產均是5萬噸級、長度350米的3號和4號泊位。“石湖作業區現有5個碼頭泊位,總長度達1325米,比1998年1號泊位的200米增長6倍多。”泉州灣港務站站長張志強說,每一次碼頭的建設和運行,必將為港區發展注入新動能,也將帶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2017年,石湖作業區迎來更大規模的港口設施建設。當時的決策層明確要建設2個10萬噸級、碼頭長度為850米的集裝箱專用泊位。這就是目前正在進行全力推進的5號和6號泊位工程。“這兩個泊位建成投產后,石湖作業區總長度就變成2200米,集裝箱吞吐量將超過300萬標箱,相當于再造一個石湖港了,這對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外向型經濟及泉州港未來發展都具有深遠意義。”泉州太平洋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操作總監黃景生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總結。

    內貿集裝箱吞吐量 單日突破8000標箱創下開港新高

    如果說港口是經濟的“晴雨表”,那么集裝箱吞吐量是港口經濟的重要衡量指標。上世紀90年代初,當廈門、深圳等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都已是數以萬計時,泉州的集裝箱吞吐量卻只有130標箱,且未在企業中普及。

    根據記載,1997年9月30日,泉州第一座5000噸級集裝箱碼頭(2個泊位)在后渚港建成并投入試運營,首泊巴拿馬籍“蘇悅”輪載運74個標準箱直航日本,才拉開了泉州港大規模發展集裝箱運輸的帷幕。那時候,雖然起步比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到2007年泉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就已經突破百萬標箱,且多年來,保持兩位數增長,2018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40萬標箱。

    漂亮成績,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石湖作業區糧食、煤炭、建材等集裝箱業務。2010年5月,后渚港經營13年的集裝箱業務與石湖港整合。“也在那時候,泉州港開始步步靠近現代海灣型港口。”張志強說,20多年潮漲潮落,石湖作業區一路高歌,集裝箱吞吐量成績亮眼: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50.81%,2018年占泉州港的64.99%,穩坐“泉州港核心作業區”寶座。今年,石湖作業區的內貿集裝箱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9月13日,單日港區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8000標準箱,達到8649標準箱,創下開港新高。

    一路高歌的還有內貿集裝箱航線,現今,國內外知名集裝箱班輪公司已在石湖作業區開辟17條內貿集裝箱航線,輻射國內各大主要港口;外貿近洋集裝箱航線也在不斷加密中,通達印度、菲律賓、越南、日本等國家。

    邁入新時代,泉州港仍將秉持初心,繼往開來再揚帆,朝著建設“以內貿集裝箱和礦建材料、煤炭等散雜貨運輸為主,逐步拓展集裝箱外貿航線,對臺客貨運輸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綜合性港口”這一目標繼續奮進。

    (記者 吳麗嬌 林勁峰 通訊員 陳舒顏 張一斌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華福證券赴閩侯林祥謙紀念館開展五四青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阳市| 阜平县| 香港| 济宁市| 潍坊市| 精河县| 民乐县| 容城县| 翁牛特旗| 荥阳市| 奉节县| 临海市| 沙雅县| 门头沟区| 万州区| 铅山县| 呼图壁县| 双桥区| 奉新县| 六枝特区| 启东市| 仁寿县| 台中县| 惠东县| 刚察县| 松江区| 武强县| 阿拉善右旗| 宜春市| 贵阳市| 静乐县| 玉门市| 哈尔滨市| 呼和浩特市| 平邑县| 潮安县| 汽车| 德令哈市| 西安市| 和平区|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