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告別“暴雨天” 迎來“桑拿天”

    榕城20日迎今年首個高溫日,比常年偏晚14天

    告別了“暴雨天”,福州迎來了“桑拿天”。記者從市氣象部門獲悉,20日福州多地最高氣溫突破35℃,主城區迎來了今年首個高溫日。

    主城區首個高溫日

    姍姍來遲

    20日上午,福州上空先后出現了日暈、日華現象,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十分浪漫,引來不少市民拍照并在朋友圈轉發。

    記者了解到,日暈又叫圓虹,屬于一種大氣光學現象,為日光通過卷層云時,受到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日華也是大氣的一種光學現象,當太陽的光線被薄云遮蔽時,在太陽部分周圍產生一圈彩色光環。

    在驕陽“助攻”下,福州的溫度逐漸攀升。知天氣App數據顯示,20日福州多地最高氣溫突破35℃,其中閩清坂東鎮更是達到了39.6℃。

    記者從市氣象部門了解到,20日12時55分,福州主城區鼓樓烏山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氣溫達到35.1℃,標志著福州主城區出現今年首個高溫日,較常年(氣象數據統計中的“常年”指的是近30年,目前使用的常年值為1991年至2020年這30年的平均值)平均6月6日偏晚14天,為2014年以來最晚。

    那么,高溫日是怎樣確定的呢?福州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連東英告訴記者,氣象學上,將日最高氣溫大于或等于35℃的日子定為高溫日。

    為何今年的福州主城區首個高溫日姍姍來遲呢?這是否意味著今年福州會更熱呢?連東英介紹,今年冷空氣勢力較常年偏強,冷暖空氣交匯頻繁導致降雨偏多,使福州主城區氣溫一直無法突破35℃,“根據數據顯示,早在今年4月,閩清、永泰就已經出現了高溫日。需要注意的是,高溫日出現的早晚和今年夏季會更熱或更冷,沒有直接關系。夏天天氣熱度受到大氣環流、海洋影響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連東英還表示,每年進入6月下旬,高溫日數會明顯增多。這是因為此時福建前汛期通常結束,接著高溫天也將多起來。

    體感溫度

    并非氣象溫度

    為何有時明明感覺悶熱難耐,但氣象臺報的氣溫卻還沒到35℃?20日,家住倉山區倉前街道的市民陳先生對此疑惑不解。

    連東英解釋,氣象上所說的氣溫是在距地1.5米高百葉箱內測得的空氣溫度,“簡單來說,氣象臺報的溫度是指剔除各種人為和其他自然因素干擾情況下的自然狀態的空氣溫度。而市民的體感溫度受到許多外在因素影響,如濕度、風速、輻射等”。

    此外,連英東告訴記者,市民平時除了看氣溫外,還可以結合知天氣App上的生活指數。其中包含舒適度指數、中暑指數、紫外線指數、穿衣指數等。

    福州接下來的天氣如何呢?根據市氣象部門預測,21日至23日,福州市以高溫晴熱天氣為主,偶有雷雨到訪。這個周末,市區最高氣溫將攀升到37℃,酷熱來襲,請公眾減少在高溫時段的戶外工作,日常生活中要適當補充水分。

    老弱病幼人群

    注意防中暑

    “每年剛進入高溫天時,中暑的病例往往比較多。再往后,天氣雖熱,但病例就沒有那么多了。”福州市第一總醫院達道院區急診科主任江金鋒副主任醫師介紹,這是因為剛進入高溫天時,人體不能一下子適應,加上心理上的疏忽,就容易中暑。

    很多人以為不出門就不會中暑。江金鋒表示,事實上并不是白天在室外才會中暑。中暑和人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通風條件有關。環境密閉以及溫度和濕度都高的地方,也容易導致中暑。

    江金鋒提醒,在高溫天氣,要分多次大量飲水,不要等到口渴時再飲水;穿質地輕薄寬松和淺色的衣物,容易散熱;外出時做好防曬,戴寬檐帽子和墨鏡,用遮陽傘防曬;出行要避開正午前后時段,戶外活動盡量選擇陰涼處;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要做好體檢,避免高溫作業禁忌癥。

    江金鋒介紹,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先兆中暑時,就要引起重視,千萬別拖到重癥中暑。重癥中暑的死亡率非常高。

    先兆中暑一般表現為: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輕癥中暑一般表現為:體溫在38℃以上,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加快。

    重癥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癥,主要表現為高熱和神志障礙。

    熱射病多見于體溫調節能力不足者(如年老體弱者、兒童)、有基礎疾病者(如精神障礙、腦出血后遺癥患者等)及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者。

    “如果發現中暑,一定要立即脫離熱環境,盡快到陰涼通風處;快速測量體溫,體溫越高,中暑程度越重;積極有效降溫;快速補充液體,喂淡鹽水等。”江金鋒提醒,如果中暑比較嚴重,要及時撥打120,或立即就近送醫。

    戶外遇險多發

    謹防溺水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在高溫日,游泳、趕海、溯溪等親水活動增多。

    近日,福州發生了多起涉水被困事件:兩名驢友去永泰莒溪游玩,因水位上漲被困;22名驢友因暴雨被困于永泰九龍潭;2名游客去永泰白馬峽谷游玩,因強降雨被困。

    福州應急管理部門提醒:關于溺水,學生常見的危險行為有8種:到野外開放性水域捉魚、摸蝦等;在水里或水域周圍與同伴打鬧;進行水上活動時不穿救生衣;在雷雨天氣游泳、溯溪等;對自己的游泳能力認識不足而做出大膽逞能行為;爭強好勝,迫于同伴壓力嘗試冒險;飯后、劇烈運動、飲酒或者服用藥物后游泳;在身患感冒、眼疾等疾病的情況下去游泳。

    同時,公眾要警惕3個認識誤區。

    誤區一:因為會游泳,就放松警惕。

    疲勞、抽筋、空腹等,可能導致溺水。在海邊、河邊等野外水域,水草、碎石、淤泥、激流等都可能導致意外發生。

    誤區二: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身邊有人溺水時,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伸手去拉,但形成“人鏈”后,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會讓更多人落水,導致悲劇發生。

    誤區三:帶上游泳圈,就能“保命”。

    因海水存在大浪、高溫、漂浮雜物等情況,充氣游泳圈并不能在下海游泳時有效保證使用者的安全。(記者 林舒穎 鄭瑞洋 陳丹通訊員 黃蓉 王曉佳 陳文璇/文記者 包華/攝)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依法矯正五周年 共創平安促和諧——福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理县| 伊金霍洛旗| 四会市| 湖州市| 永修县| 沈丘县| 蓬溪县| 景德镇市| 呼图壁县| 威海市| 淳安县| 五指山市| 乐至县| 富蕴县| 竹北市| 固安县| 文化| 泸溪县| 通山县| 神池县| 梅州市| 彰化市| 政和县| 都匀市| 临西县| 大埔区| 石屏县| 武胜县| 刚察县| 辽宁省| 榆树市| 迁安市| 博野县| 西林县| 濮阳县| 乌拉特中旗| 香河县| 德化县| 大新县| 黄大仙区|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