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營經濟這片“森林”盡享陽光雨露
市人大代表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福建是我國民營經濟發軔地之一。作為省會城市,福州深入落實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一代代民營企業家堅守主業、做強實業,搏擊商海、勇立潮頭,闖出敢為人先的發展新路,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強大動力。
踏上新征程,如何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堅定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推動民營經濟做大做強?連日來,參加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人大代表積極建言獻策,建議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讓民營經濟這片“森林”盡享陽光雨露。
聚焦實體產業
擼起袖子加油干
【報告點擊】
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力爭實有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20萬戶。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民營企業綜合監測評價體系,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和重點項目投資。支持民營企業深度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跨省、市產業對接合作。引導民營企業搶抓RCEP全面生效機遇,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
【代表獻策】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推動中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福建民營企業靠實業起家,也要靠實業走向未來。”長樂團代表林國鏡建議,做大做強民營龍頭企業,建立完善民營龍頭企業培育庫,實施“一企一策”綜合扶持政策,根據年營業收入、稅收貢獻等情況,給予企業更多獎勵扶持;堅持集群式發展策略,支持民營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貫通、產供銷配套、大中小協同,力爭培育更多“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加快建設一批世界一流企業。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傳統產業都在各自領域謀求轉型升級。福清團代表林克興建議,有關部門要在設備智能化、自動化技能改造上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民營企業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傳統生產經營模式更新。同時,要借助“海上福州”發展機遇,延伸發展空間,助力企業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借助“一帶一路”“兩國雙園”等平臺,帶領企業出國進行跨境產業鏈招商,以實際行動幫助民營企業家提振信心,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的發展。
強化科技創新
激活發展新引擎
【報告點擊】
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優勢,推進福州高新區、福州軟件園、一流大學城、東南(福建)科學城、科創走廊建設。加快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做大做強閩都創新實驗室等平臺,健全完善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攻關機制,加快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推動與福州大學新一輪校地戰略合作。
【代表獻策】
創新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更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有效途徑。
倉山團代表陳卉建議,一方面,民營企業要抓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向創新要發展驅動力,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在核心技術領域形成一大批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關鍵技術;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可出臺項目資金扶持政策,支持高研發投入企業創新,減輕企業研發投入負擔。“相信企業與政府雙向奔赴、形成合力,必將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涌現世界級的行業領導者。”
福州大學城匯聚14所高校,創新資源高度集聚,科技創新策源高地作用日益凸顯。“建議福州強化校企地協同創新,讓創新成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閩侯團代表朱祖平說,要加強政產學研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引導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向企業開放共享儀器設備,推動民營企業與高校、閩都創新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深度合作,將科技成果加速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同時,強化人才戰略支撐,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民營經濟產業工人隊伍和技能人才建設,進一步滿足多樣化人才需求。
厚植營商沃土
民企枝繁葉更茂
【報告點擊】
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制度,爭創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打造“榕e辦”政務服務品牌,今年新增高頻“一件事”應用場景30個、政務服務“無感通辦”事項100項、智慧審批服務事項200項。強化融資、用工、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代表獻策】
民營經濟是典型的“候鳥經濟”,哪里氣候環境好,企業就往哪里“飛”;哪里的政策好,哪里的民營企業發展就好。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也是民營經濟最好的發展保障。”鼓樓團代表陳勇建議,結合福州市實際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制定福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法規形式將福州市行之有效的政策、經驗及做法固定下來,并加強不同領域、不同規范之間的協調和銜接,破解營商環境堵點、難點問題,使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增強其穩定性、連續性和權威性,持續鞏固提升福州市營商環境改革成果。
讓民營經濟在有福之州暢享福氣、繁榮興旺,既要法治護航下的向陽生長,也需要提供資金、土地、用能等全方位要素保障,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
連江團代表邱碧香將目光投向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這部分企業是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她認為,要加強政府部門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信息共享、政策協調、風險補償、銀企對接等方面合作,強化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合力。其中,可以在全市范圍建立完整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完善銀企之間信息,讓銀行對風險預期能夠有效把握;建立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機制,探索基于商圈、產業鏈、供應鏈的批量集群式信貸服務模式,降低銀行服務成本和企業融資成本。(福州日報記者組)
責任編輯:趙睿
- 代表委員共話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先行城市2024-01-15
- 福州市政協委員聚焦科技創新建言獻策2024-01-15
- 福州市人大代表何雅琴:當好職工群眾“代言人”2024-01-15
- 福州市政協委員王曉昉:為勞動者權益發聲2024-01-15
- 福州市人大代表繼續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相關決議草案、計劃和預算報告2024-01-15
- 福州八成財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2024-01-15
- 中共福州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支部委員會獲評“福州市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品牌單位”2024-01-15
- 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2024-01-15
- 開心過大年·兩岸一家親—2024年有福之州新春聯歡晚會歡樂開啟2024-01-14
- 福州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2024-01-1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魚薈”續寫“國魚”傳奇2024-01-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