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東南網12月24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廣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TOD)模式,打造站城融合綜合體,鼓勵軌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

    什么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TOD)模式?為什么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推廣TOD模式?TOD模式在福州等城市的應用場景推廣是否可以打造“軌道上的美好生活”?近日,戴德梁行聯合香格里拉中心在福州舉辦的《全域TOD綜合開發之中國城市實踐白皮書》發布會暨重塑閩都城市格局高峰論壇上,專業人士、企業代表、行業機構聚焦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

    TOD模式已來

    事實上,TOD模式開發在我省的城市發展中已有多個應用場景,每天都在為市民生活提供著切實的便利。

    今年,全國首條按照路地合作TOD模式推進的高速鐵路福廈高鐵順利開通。這意味著,福廈高鐵作為我省與國鐵集團共同出資建設的國家干線鐵路,在土地綜合開發、城市發展與鐵路建設相互融合的探索層面上也是一條全國“示范路”。高鐵沿線車站各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設計和相應配備的福產品銷售,依托車站與在地公共交通系統的緊密銜接,打造起了“福廈一小時”生態圈、經濟圈、生活圈。

    同樣在今年,福州地鐵實現“五線并行”,邁入“環線換乘”時代。經由地下步行通道貫穿的東街口地鐵站和南門兜地鐵站顯現出了TOD模式開發的疊加效應:不僅可以讓市民享受到交通出行的便利和東街口商圈、南門兜商圈購物的便利,而且將兩站之間的沿線節點的商業、文旅、企業、醫療等資源串聯,展現出資源聚合的便捷高效生活場景,打造“軌道上的美好生活”。

    TOD模式通過混合土地使用、一體化開發、綠色交通優先、完善末端交通等方式,推動城市空間布局優化。TOD模式在城市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為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

    作為全球一流的房地產服務和咨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多次發布TOD系列白皮書。戴德梁行大中華區副總裁陶汝鴻表示,與傳統思維不同,TOD模式強調混合用途的布局以及多功能的空間交互,實現商業、辦公、居住、休閑、娛樂、文化等功能集于一體,以滿足人們對生活和環境多元化、多樣性的追求。當前,我國TOD模式處于高速發展期,此次發布白皮書,正是希望能為城市發展與軌道交通建設提供更多科學路徑參考。

    TOD核心是“人”

    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商業經營恢復良好,T1航站樓商鋪出租率為93.48%;客流迅速復蘇,預計全年客流量可達1350萬人次——與2019年的1476萬人次已十分接近。

    與此同時,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二期塔臺在11月封頂,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GTC)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我們有信心明年將會達到甚至超過2019年的客流量。”元翔(福州)國際航空港候機樓管理公司商務運營部經理游發文說道。在重塑閩都城市格局高峰論壇上,他分享了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商業概況、航站樓及GTC商業規劃。

    “人的需求,被擺在了T2航站樓和GTC規劃的核心位置。”游發文透露,T2航站樓和GTC是兩個典型的TOD開發項目,此前已邀請包括戴德梁行在內的專業機構參與了前期定位與規劃。

    據了解,T2航站樓與GTC預計2026年投用。其中,GTC是省內首個“高鐵進機場”的換乘樞紐;T2航站樓規劃設計在2030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800萬人次,與T1航站樓合計總體吞吐量可達到3600萬人次。GTC規劃地鐵F1線、城際F2、F3線,實現多圈層快速軌道服務,規劃商業面積2.4萬平方千米。

    如何讓數量龐大的旅客在機場獲得優質的服務體驗?在陶汝鴻看來,這需要回到TOD開發的出發點來思考問題——圍繞“人的需求”,統籌考慮“站、產、城、人、文、綠”六大要素的融合,再從目標定位、空間整合、換乘接駁、慢行系統、產業生態、職住平衡、功能業態、核心設施、地標空間、地緣融合、綠色低碳、自然交互等維度,推進TOD項目的開發,實現對城市空間結構的重塑和資源的高效配置,并助力打造新的城市經濟中心。

    可持續的未來

    對于10月底剛剛榮膺“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稱號的福州來說,城市TOD開發的前景討論毫無疑問被納入“雙碳”背景之下。

    “‘雙碳’背景下,城市綠色交通亟需向TOD模式轉變。TOD不是土地導向,而是開發導向。”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董敬明認為,“好的TOD項目,前期要做好頂層設計,研究好TOD在本地落實的思路與方法;其次,在用地開發過程中,要注重站點周邊用地功能的混合與高密度開發;最后,應在項目全過程中全方面落實以人為本理念,促進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福州堅定不移按照“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的城市發展格局,積極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通過這十余條軌道交通的建設,把莆田、福清、長樂、連江、永泰串聯在一起,實現互聯互通,激發周邊城市發展潛力。TOD模式的應用,不僅拉動城市之間、區域之間交通的互通和要素的流動,更給福州帶來“虹吸效應”,為大量來榕的高端技術人才、高時間價值的商務人群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加速數字經濟、科創研發等優勢產業的集聚,為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蓄勢賦能。

    “TOD可以促進城市產業升級及新舊動能轉換;不僅包括經濟發展,也包括社會發展;不僅考慮當前發展,也考慮未來可持續發展。”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實踐,董敬明有感而發。

    在“雙碳”背景下去探索TOD的應用場景,也不再是簡單的“軌道+物業”,而是發散出“軌道+社區”“軌道+特色產業”“軌道+公園”“軌道+小鎮”等多種模式。據了解,近年來福州TOD項目已在站點類、車輛段綜合開發類、地下空間類及軌道產業園類等多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記者手記

    以TOD助力城市群經濟發展

    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魯提出,如果把發生支配效應的經濟空間看作力場,那么位于這個力場中的推動型單元就可以被描述為增長極。

    從區域經濟學的視角來看,TOD模式開發建設的交通樞紐恰恰具備了增長極的特征——因為通過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交通樞紐及其周邊片區被建設成為兼具交通站點、商務產業、休閑購物、文化旅游、綠色生態等多項城市功能的綜合體。多種功能復合的背后,是以“人”為核心的城市規劃建設理念,而這也成為一座城市可以吸引高素質人才、高科技產業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TOD模式開發建設的交通樞紐在城市的區域經濟發展中,其作為增長極的帶動作用也十分明顯——高效匯集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助力打造新的城市經濟中心。

    從更廣的視野來看,增長極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不只局限在一個城市之中,而是可以助力一個城市群的經濟發展。究其原因,在于公共交通是改變城市格局、聯通城市之間最為有力的手段,而TOD正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以福廈高鐵為例,應用TOD模式開發使其有力聯接起沿線城市資源要素,促進站城融合、產業協作。

    放眼未來,TOD開發必將以其增長極的特性,在助力城市群經濟發展中體現出更加明顯的效應。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五一”假期前兩日“小三通”發送旅客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桐乡市| 碌曲县| 石柱| 府谷县| 翁牛特旗| 洪泽县| 阳春市| 绥化市| 英山县| 锡林浩特市| 文化| 肃宁县| 二连浩特市| 清新县| 盱眙县| 泸定县| 孝义市| 章丘市| 钟祥市| 深水埗区| 南安市| 驻马店市| 韶关市| 卫辉市| 溧水县| 长子县| 嘉黎县| 盐亭县| 靖宇县| 剑河县| 临西县| 勃利县| 邳州市| 田东县| 定襄县| 苏尼特右旗| 涡阳县| 乐业县| 东阿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