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河口濕地與鄱陽湖保護區“因鶴結緣”
“姊妹保護區”接力守護候鳥遷徙通道
12月9日,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簽訂了建立“姊妹保護區”的協議。而這背后有著“因鶴結緣”的故事。
從“鶴不入閩”
到“鶴群入閩”
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極危物種,全球數量不足4000只。
白鶴夏季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繁殖,秋季經過東北飛往長江中下游中轉。隨后,98%的白鶴在江西省鄱陽湖越冬,春暖后再北上。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確定白鶴為省鳥。
2020年11月,石獅濕地公園發現白鶴,這是福建首次記錄到白鶴。2021年11月30日,閩江河口濕地記錄到1只白鶴,這是在福州首次記錄到白鶴,又一次打破了“鶴不入閩”的歷史。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候區,自然環境優越,生物多樣性豐富,是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的重要驛站、全球重要生態區、雁鴨類水鳥重要的越冬區,也是鴻雁和小天鵝最大種群越冬地。
眾多鳥類的遷徙將閩江河口濕地和鄱陽湖保護區緊緊連接在一起。2021年以來,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鸛不斷到訪福州閩江河口濕地、石獅等地,甚至“成群結隊”。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瀕危物種,東方白鸛堪稱鳥界國寶,全球種群總數近萬只。今年11月,閩江河口濕地智慧監測平臺在開展日常監測時,記錄到40多只東方白鸛,創下該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
“生態接力”
保護候鳥遷徙通道
從“鶴不入閩”到“鶴群入閩”,它是大自然的壯麗景觀,也是生態文明實踐結下的碩果。
以此為契機,閩贛雙方構建合作的橋梁,共同探討科研監測、保護管理以及公眾教育的途徑,便有了上述的簽約。此次簽約活動,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四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要求的實際行動。
協議的內容包括雙方共同開展有關遷徙水鳥科研監測、保護管理、公眾教育和其他有關保護區建設管理的聯合工作及經驗交流;在各自適當的時間派遣工作人員到對方保護區,參與對方保護區的科研監測、保護管理、行政執法、公眾教育等工作,交流經驗,取長補短。
同時充分利用雙方優勢,聯合開展遷徙鳥類的監測、研究和科研、管理項目申報、實施工作;雙方聯合制訂科研、宣教、管理、執法工作計劃;聯合遷徙路線上的其他保護區或保護組織,共同開展遷徙水鳥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雙方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輪流主持總結聯合工作及技術交流經驗。(記者 徐文宇/文 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管理處供圖)
責任編輯:趙睿
- 閩江河口濕地入選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2023-12-13
- 福州“一秒入冬” 冬候鳥陸續飛抵閩江河口濕地2023-11-14
- 大批候鳥棲息閩江河口濕地 請保持“靜音”2023-11-09
- 閩江河口濕地入選山水工程首批優秀典型案例2023-10-15
- 第四批“全國自然教育基地(學校)”名單公布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上榜2023-09-19
- 閩江河口濕地修復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補助項目2023-09-13
- 從瀕危到“重生”——閩江河口濕地20年“蝶變”觀察2023-08-23
- 從瀕危到“重生” 閩江河口濕地20年“蝶變”觀察2023-08-22
- 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不斷退養還濕 “凌波仙子”又來了2023-06-21
- 閩江河口濕地舉行主題宣傳活動2023-06-1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一帶一路”蘭州走進福州交流推介活動舉辦2023-12-13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漳州文旅消費活力足人氣旺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