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福州收獲喜訊!就在11月29日,住建部官方網站公示了2023年中國人居環境獎擬獲獎名單。其中,在“范例獎”類別中,福州有兩個項目入選,分別是蒼霞新城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和紅廟嶺園區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

    中國人居環境獎,由住建部設立,是全國人居環境建設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包括面向城市的綜合獎和面向項目的范例獎。據介紹,范例獎授予在改善人居環境相關領域具有重要示范價值的項目。

    此次上榜的兩個項目,又講述了怎樣的“福州故事”,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蒼霞新城:

    “安居”變“優居”

    幸福唱響新曲

    位于臺江區蒼霞街道的蒼霞新城,包括嘉和苑、嘉華苑、嘉盛苑、嘉惠苑、嘉興苑,共42棟樓、3441戶居民。蒼霞新城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講述的是“幸福來敲門”的新故事。

    曾經的蒼霞新城,是連片棚屋區。2000年,蒼霞棚屋區改造工程啟動,這個當時市區規模最大的棚屋區,改造成為了一片新城。

    歷經20多年歲月淘洗,新城又成“舊事”。2021年,福州對蒼霞新城開展新一輪全方位改造提升。項目按照一次設計、兩期建設實施。其中,一期嘉和苑示范片區改造提升工作于2021年9月啟動,當年底完成,獲評福建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行動老城更新樣板項目第一名。去年,推進實施蒼霞新城改造提升二期工程。

    活動中心、便民驛站、智能充電設施、小區智慧運維中心、“長者食堂+學堂”……如今的蒼霞新城,已變成一個“民生服務綜合體”。

    作為閩江之心核心段內小區,蒼霞新城在改造提升中主動融入核心段環境提升,全方位凸顯人文歷史底蘊,著力打造成為社區治理標桿、街區融合典范和舊城改造示范樣板。

    紅廟嶺園區:

    “萬物皆可循環”

    生態文明譜新篇

    占地5000多畝的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是一座綠意盎然的“郊野式休閑公園”。隨著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的建設,紅廟嶺譜寫著“萬物皆可循環”的綠色生態文明新篇章。

    據介紹,福州采取全國首創的分類處理項目高度集中建設的模式,在紅廟嶺園區內建成涵蓋垃圾焚燒發電、協同處置、餐廚、廚余、危廢、大件(園林)、飛灰、爐渣、滲濾液等12個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理項目;基礎設施配套、覆土復綠、宣教中心、數字紅廟嶺項目等也一應俱全,形成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的無縫高效銜接體系,提高了效率,大大節約了土地、建設和處置成本。

    紅廟嶺通過構建“三個循環”,實現各廠區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物近零排放。其中,大循環即廢棄物經成體系集中處理,變成電、綠化基肥、生物柴油、環保透水磚等資源,再回到生產生活中;中循環指園區各項目之間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小循環指園區單個項目內部的循環。

    如今,每天近4000噸廢棄物被運抵紅廟嶺后,在這里被“吃干榨凈”,搖身一變,化為電、綠化基肥、生物柴油、環保透水磚等資源,就連發電時產生的余熱都能用于恒溫厭氧罐的保溫。其中,紅廟嶺園區年發電量約7.8億千瓦時,折合節約標準煤約31.6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77.6萬噸,兼顧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在福州節能減排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紅廟嶺已成為國內門類齊全、工藝先進、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郊野公園式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記者 李錦清/文 陳暖 葉誠/攝)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西吉县| 鹿泉市| 罗江县| 汤原县| 平舆县| 化州市| 阳西县| 封开县| 雷州市| 普陀区| 绩溪县| 古田县| 淳安县| 石河子市| 广南县| 潜江市| 赣榆县| 阿勒泰市| 新安县| 若羌县| 瑞安市| 白玉县| 乌兰浩特市| 历史| 新巴尔虎右旗| 沈丘县| 朝阳区| 吉安县| 合作市| 阿克| 观塘区| 工布江达县| 平罗县| 廊坊市| 玉环县| 德化县| 阿图什市| 三门峡市| 多伦县|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