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早上8點,福清市上逕鎮縣圃村內,不少村民陸續朝村東頭趕去。“自己養殖水產品壓力大,上班反而輕松多了!”說話間,村民林盛秋已經來到上市企業天馬科技位于該村的福清星馬·鑫魚生態養殖基地。

    套上膠鞋、系上圍裙,大伙兒開始對基地內近400個養鰻池例行巡檢。池內,一條條肥美的鰻魚活蹦亂跳;與基地直線距離相隔數公里處,目標打造“中國鰻谷”的白鴿山萬畝國家級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已完成八成。在上逕,一個鰻魚產業打開了鄉村振興發展新局面。

    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擬創建名單。福清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榜上有名,成為福州首個擬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鰻鱺正是該產業園重要主導產業之一。小鄉鎮如何承載大產業?大產業怎么反哺小鄉村?記者走進上逕鎮一探究竟。

    綠色生態

    養殖模式全國首屈一指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福清星馬·鑫魚生態養殖基地大棚內光線明亮卻又不失清涼。

    “夏季棚內制冷是大工程,但光伏板建起來后,不但自己用電不花錢,還能賣電。”基地負責人林秉建說,鰻魚生長最佳溫度在23℃~26℃,企業和國能(福州)熱電有限公司合作打造“漁光一體”數智化養殖模式,在16萬平方米的養殖棚頂架設光伏板,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5000噸。

    于養鰻廠而言,比省電更重要的是節水。

    指著養殖池邊的水槽,林秉建說,養殖尾水中的糞便殘餌被收集起來作為有機肥養料,養殖尾水經過消殺后,流入種植有水葫蘆等水體凈化植物的露天水池,最終,凈水將再次進入二次循環使用。

    粗粗算下來,基地可以回用90%以上的養殖尾水,減少能耗20%,同時鰻魚養殖存活率也比傳統養殖模式提高10%左右,解決了傳統鰻魚養殖業一直存在的生態環保問題。

    躬身入局,天馬科技從2002年水產飼料起家,以高標準、嚴要求建設專業化、工廠化養殖車間,推動鰻魚養殖綠色生態智慧之路。福清星馬·鑫魚生態養殖基地精養面積達15萬平方米,年養殖鰻魚可達7000噸以上,將創造產值約10億元。

    該基地和白鴿山墾區組成了天馬科技現代農業(鰻魚)產業園。這個正在建設中的產業園占地300萬平方米,集產業研發、種苗繁育、智慧數字中心、產業培訓等功能為一體,是目前國內最大、全球領先的現代化鰻魚產業園區。建成后,年產量預計達3萬噸,還將配套建設鰻鱺主題公園、鰻魚博物館、鰻魚小吃一條街等餐飲、文旅設施,打通養殖—餐飲—文旅產業鏈。

    多方共贏

    “百萬村”遠近聞名

    一條鰻魚舞動產業“龍頭”,也順勢拉動鄉村振興。2021年,縣圃村入賬了天馬科技交納的海灘租金,全村經營性收入從上一年的41.34萬元躍至103.67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百萬村”。

    福清靠海,水產養殖資源豐富,縣圃村如何搶到“香餑餑”?

    “不論是鄉鎮還是村里,和企業的‘交情’都很深!”縣圃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蔡忠玉告訴記者,上世紀八十年代,上逕就有人從事鰻魚養殖,經年發展下來,養殖戶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大,便擁有“中華鰻鄉”的美譽。彼時,天馬科技瞄準上逕的鰻魚產業,開辦了第一家水產飼料加工廠。

    “養殖業和飼料生產相輔相成,彼此成就、越做越大,政府也看好這一產業,給予了大力扶持,才有了今天如此繁榮的局面。”蔡忠玉說。

    隨著養殖技術迭代更新,縣圃村個體養殖戶“單打獨斗”的困境逐漸顯現,產生效益有限,從而影響到村財收入。2021年,在上逕鎮黨委、政府鼓勵和引導下,縣圃村委果斷將到期的342畝村集體海灘地以及517畝村委代管海灘地進行公開招租,由天馬科技集團拍得。畝均年租金從原來的1000元躍升為2110元。

    “這是多方共贏之舉。”上逕鎮相關負責人說,于上逕鎮而言,推行專業承包能夠有效解決散戶養殖尾水排放不達標的問題,為其他村引產業壯村財提供可借鑒經驗;于天馬公司而言,專業化規模化養殖不僅可以節約成本、避免因收購散戶養殖的鰻魚導致藥殘超標的問題,還能延鏈補鏈;于村集體而言,村財收入的增加讓村里更有底氣上馬民生項目;于村民而言,則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實現增收。

    “多位一體”現代農業服務體系下,當地變化立竿見影。2021年起,縣圃村開始向本村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100元,90周歲以上的200元,每年發放福利約12萬元,提升了村民幸福感。

    今年,縣圃村開始謀劃增加村莊人氣的新出路,以“一條鰻魚”為主線,串聯梧崗、南灣兩個鄰村,發揮聯片帶動作用,增強村集體發展后勁。

    融合發展

    六大特色農業園區齊頭并進

    今年,全國共有5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上榜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擬創建名單。福清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位列其中,實現了福州市“零的突破”。

    “工業立市”的福清,是如何在農業上嶄露頭角?

    從福清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規劃上不難看出端倪——園區以鰻鱺和生豬為主導產業,總體規劃面積8.57萬畝,涉及上逕鎮、漁溪鎮、白鴿山墾區、江鏡鎮、城頭鎮、龍山街道、龍江街道等重點區域,形成“一核、兩帶、四區”總體布局。

    這意味著,福清市農業產業規模大且已形成明確的連片發展模式,即以創建福清農業科技創新產業園為核心,推動形成鰻鱺綠色養殖產業帶和生豬規模化養殖產業帶。在此基礎上,福清還形成了枇杷、花蛤育苗、蛋雞、臺灣農民創業園4大特色農業園區。

    同時,福清還不忘發揮工業和服務業基礎優勢,讓產業之間“雙向奔赴”。當地堅持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一方面,依托“兩國雙園”等平臺,發展水產品、農產品等精深加工業;另一方面,建成了一都露營、東張采摘、石竹夜游、南嶺登山、沙埔觀海等農文旅示范點56個。

    “簡而言之就是龍頭帶動+特色招引+融合發展,形成帶動全域農業產業百花齊放、共同繁榮的大格局。”福清市農業農村局產業科相關負責人說。

    近兩年,福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村建設成效轉化為美麗經濟工作,引導各鎮街重點發展培育露營經濟、溫泉經濟、夜色經濟等鄉村產業新業態,也反哺農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著眼更長遠的未來,我們要繼續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科技化、綠色化發展,同時讓農業產業賦能更多其他產業,成為全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福清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錢嘉宜)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长泰县| 枞阳县| 苏尼特左旗| 沁水县| 河北省| 太谷县| 中西区| 衡水市| 庆阳市| 石首市| 浏阳市| 江永县| 阳江市| 邯郸县| 阳江市| 澄江县| 泰和县| 娱乐| 游戏| 饶河县| 小金县| 天气| 西昌市| 吉林省| 新河县| 将乐县| 鲁甸县| 横山县| 广平县| 竹北市| 通许县| 凌源市| 得荣县| 清涧县| 始兴县| 九龙县| 碌曲县| 黎川县| 金乡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