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開營,活動參與者走進福州多個社區
探尋基層善治的密碼
“什么是好的基層治理?”11日,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開營。由臺灣里長、鄉民代表、社區志工及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學生等26人組成的“兩岸社區治理標準共通調研團”帶著這一疑問,走進福州基層社區尋找答案。
上午9時,調研團抵達第一站金洲社區時,這里早已熱鬧非凡。“今天我們正好在舉辦‘跳蚤市場’,這是來自臺灣社區營造師的創意。”金洲社區黨委副書記于美玲說,在福州,有不少臺胞參與到社區建設隊伍中。
走進社區長者食堂、中醫保健室、鶴齡學堂等功能區域,臺胞們一邊和老人們聊著家常,一邊驚嘆于社區的健康養老服務。
“和大陸一樣,臺灣社區很注重對長輩的關懷,只是方式有所不同。”從事社區工作已有八年的臺中市北區賴旺里里長黃育嘉表示,他所在的社區可用空間較小,他便通過與中醫診所合作,為居民提供優惠看診服務。“我也很希望在自己的社區里設置功能區,為老人提供健康檢查等服務,金洲社區提供鶴齡學堂、健康講堂、長者食堂和社區醫務室的‘三堂一室’志愿服務的做法值得借鑒。”
調研團一行中,來自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的臺胞劉慧琪正是金山街道的居民,活動中,她現身說法,講述了這幾年社區的變化。劉慧琪說,2006年她剛到金山街道時,道路交通、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都還在建設中。“社區這幾年的迅速發展得益于黨建工作的引領。不僅如此,這些年數字福州的建設成果落地,不斷推進基層治理數字化,也給我們提供了新思路。”
遠程駕駛機器人,就可以把外賣送到家樓下;居民在“微”平臺上動動手指,垃圾分類機器人就能上門收取垃圾;社區智慧平臺通過“一張圖”對社區進行全面有效的治理……走進金山街道中天社區,社區的智慧應用不斷引起臺胞贊嘆。
“臺灣的社區也可以探索應用垃圾分類機器人。”臺胞林彥良一邊觀察,一邊詳細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亮點。中天社區的數字化應用也讓臺胞林彥群印象深刻,“如果在社區治理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就能節省更多的人工成本。”林彥群說。
在“蒼霞人家”生活館和蒼霞社區,調研團了解了蒼霞棚屋區改造的歷程。“像這樣的舊房改造在臺灣叫都市更新。”臺胞林彥良說,步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城市和房屋老化問題同樣嚴重,加快都市更新進度,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很重要。
據了解,本次活動作為第十屆海峽青年節的“重頭戲”之一,是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以來,臺灣高校學生領袖首次組團來大陸參與調研活動。活動以“兩岸基層社區治理”為主題,推動兩岸基層社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經驗融通及兩岸社區治理標準共通實踐探索,助力全省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記者 唐蔚嬙 實習生 饒應潔)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第二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參觀福州 營員拜師學藝2018-08-09
- 兩岸大學生領袖營在福州開營 80名營員來自臺灣2018-08-08
- 兩岸大學生領袖營開營 海青節集中活動陸續啟動2018-08-06
- 兩岸大學生領袖營即將開營 120名大學生參加2018-08-0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清:小微權力立清單 清廉高效助振興2023-03-12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