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閩江河口地區的鱔魚灘、蝙蝠洲、道慶洲、塔礁洲等眾多濕地,像一串綠色珍珠鑲嵌在閩江福州段兩岸及出海口,這里蘆葦飄蕩,是數以萬計的鳥兒覓食、棲息的天堂。

    作為一座濕地面積居全省首位的城市,福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濕地保護作為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探索具有福州特色的濕地保護新路徑、新辦法,促使濕地保護和發展駛入快車道。

    保護放在首位 建立濕地保護體系

    朝陽升起,在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幾只黑臉琵鷺騰空飛起,在水天之間自由翱翔;小天鵝則從蘆葦叢里鉆出,在水面覓食、嬉戲……

    你能想象嗎?這里曾經魚塘遍布、海漂垃圾堆積、污水肆意排放,互花米草泛濫,保護區生態環境一度遭受重創,“紅燈”頻閃。

    完成脫胎換骨的變化,源于閩江河口濕地20年來的保護實踐。從2003年起,閩江河口濕地啟動建設縣級自然保護區,從治理互花米草、改造生態鳥島、養殖塘全面“退養還濕”,到生態圍欄建設等,一系列舉措接連落地,生態逐漸恢復。閩江河口濕地完美實現“十年三級跳”,成為國家自然保護區最佳實踐案例。

    “現在生態環境變好了,來做客、定居的水鳥越來越多。”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管委會副主任林文波說。

    近年來,我市以創建濕地自然保護區為抓手,不斷完善濕地保護體系。當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海洋保護區、濕地公園、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飲用水保護區等相結合的濕地保護體系,重點保護濕地面積4.0298萬公頃。同時,實施規劃管控、分級管理,搶救性保護修復了福清興化灣等一大批濕地。

    健全法規,嚴格保護。2017年,福州在全省率先頒布實施《福州市濕地保護管理辦法》,成立濕地保護中心專門機構,為我市濕地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法律依據和堅實保障。

    加強生態修復 系統治理久久為功

    經一輪輪互花米草治理,閩江河口濕地生態功能再度恢復“活力”。

    互花米草是濱海濕地最常見的入侵物種。本世紀初,互花米草以“跋扈”姿態擠占閩江河口濕地內鄉土植物的生存空間,讓本土植物失去家園,極大威脅著濕地生物多樣性。

    “必須擊退‘入侵者’!”閩江河口濕地管理處副主任林文波說,經多年探索,保護區摸索出一套“獨家定制”:采用“割除、圍堰水淹”法、“刈割+旋耕”法、“塊狀人工翻除”法等多種物理方法除治互花米草;聚焦濕地生態系統構建,在互花米草的“居所”種上紅樹林、短葉茳芏、海三棱藨草、蘆葦等鄉土植被,實現濕地復綠。

    鳥類是濕地環境優劣的“生態試紙”,如今害草盡退,候鳥歸來。據了解,截至目前,閩江河口濕地共發現鳥類266種,其中水鳥152種,不乏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珍稀瀕危鳥類。

    閩江河口濕地互花米草治理是我市實施濕地保護的一個縮影。立足濕地生態系統整體性,福州堅持在綜合治理、系統治理上發力。

    市林業局資源站站長陳世武介紹,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實施閩江河口濕地、馬航洲、東湖濕地等保護修復工程項目,持續管理和實施濕地互花米草治理和鄉土樹種恢復工程,清理海漂垃圾,改造、修復鳥類棲息地,并啟動“三灣一口”紅樹林建設,實現濕地整體生態功能提質升級。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在福清興化灣水鳥省級自然保護區,上千畝的紅樹林迎風而立,從小胚苗種下,在水面時隱時現,到枝葉繁茂,長勢良好,這片“海岸護衛”陪伴守護興化灣,給濕地帶來“新生”。

    綠色空間持續升級——如今,位于閩侯縣的塔礁洲濕地公園,89種維管植物恣意蔓生,白鷺、池鷺、野鴨成群。經保護與建設,3.11平方公里的濕地輪廓如同生命的葉脈延伸舒展,環島步道、觀鳥臺、觀鳥屋點綴其間,造就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的場所,游客紛至沓來。

    在保護中發展 續寫濕地新篇章

    眼下,“蘆葦搖蕩綠水悠,留鳥候鳥滿洲頭”的濕地意境又回來了。

    養殖蝦蟹,對當地村民林發金來說,是有些久遠的記憶了,但每次以閩江河口濕地管護員的身份,騎上電動車,途經曾經在濕地內承包下的魚塘,還是有些感慨:“這片400畝的地,原先是養跳跳魚的,現在都還給自然了。”

    林發金是長樂區潭頭鎮克鳳村村民,自七八年前主動“退養還濕”后,在濕地當上了專職管護員,由生態資源的使用者轉變為保護者。目前,濕地自然保護區已為周邊100多戶居民提供了百余個就業崗位,并帶動周邊村鎮“一產轉三產”,為發展漁灣小鎮等生態康養產業提供發展機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福州通過合理利用濕地自然和人文資源,正在有效促進生態觀光、鄉村旅游等產業的發展,不斷釋放濕地生態紅利。

    閩侯塔礁洲濕地公園一期投資2000多萬元改造,并決定將當地農戶生產、生態旅游納入規劃;羅源灣計劃建造游禽停歇臺及植物浮島,供鳥類休憩和覓食,將觀鳥經濟融入全域旅游版圖……

    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我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推進閩江河口濕地申報國際重要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大力探索濕地可持續保護發展的新路徑,繼續寫好福州濕地保護與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藍瑜萍)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百隊職工扮靚百家工會驛站慶祝百年工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武鸣县| 九台市| 昌都县| 读书| 永丰县| 黄骅市| 新余市| 郧西县| 万州区| 民权县| 北辰区| 三穗县| 平谷区| 湖北省| 邓州市| 灵丘县| 廊坊市| 珲春市| 肇庆市| 溆浦县| 礼泉县| 锡林浩特市| 峨眉山市| 梅河口市| 车险| 宁明县| 颍上县| 内江市| 岱山县| 建水县| 巴林左旗| 石城县| 遵义市| 玉树县| 辉南县| 南平市| 太保市| 隆安县| 舒城县|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