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泰同安鎮三捷村內,一座由青石建成的莊寨——仁和莊格外引人矚目,它靜靜佇立于崇山峻嶺與田園景致之中。歷經百年如初,這座以堅固高大寨墻為特征的宮殿式建筑被后人稱作民間“固宮”。
2019年,國務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永泰莊寨建筑群榜上有名,其中就包括了仁和莊。在這里,返鄉青年可見可觸可感鄉愁。
青石筑造 踐行“仁和”思想
仁和莊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由張序捷、張序儀、張序光兄弟建造,并以“仁和”為名,此舉不僅是對傳統儒家思想的尊崇,也是對子孫后代踐行“仁和”思想的期冀。
據永泰縣村保辦工作人員介紹,仁和莊是典型的閩中土寨(堡)建筑,規模較大,形制保存完整,是介于傳統中庭型護厝式建筑與福建土樓建筑的過渡類型。整幢建筑以“九宮格”形狀布局,三條軸線并行。正門在中軸線上,三進院落,各有天井,通風、采光、排水性能良好,占地6000余平方米,可容納數百人同時居住,是永泰規模最大的莊寨之一。
“莊寨的四面墻、院內臺階、天井地面等都由青石筑成,所以又被稱為青石寨。”該工作人員表示,青石的一大特點就是色澤穩固,因此仁和莊在百年的風吹雨打中依然能夠保持色調柔和、樣式柔美。遠遠望去,規整穩固,給人以莊重肅穆的感覺。
仁和莊內,永泰民居獨有的掛瓦墻(封火墻)是目前永泰莊寨中最精美、保存最為完好的掛瓦墻之一。
張氏三兄弟相互扶持的故事,一直在三捷村內口口相傳。長兄張序捷性格溫和,勤勉忠厚,負責經營田地山場,管理佃戶;二弟張序儀豪爽仗義,能說會道,擅于交際,以協調事務為主;三弟張序光頭腦活絡,精明能干,專事營銷。兄弟仨勠力同心,蓋莊寨時,家族名下已有良田數千畝,開設商鋪10多家,富甲一方。
在百年的歲月里,張氏族人始終將“仁和”思想作為標尺,耕讀傳家,人才輩出。民國總統黎元洪曾為張氏族人題寫過一塊“急公好義”的牌匾,至今仍懸掛于仁和莊正堂之上。
搭建平臺 支持鄉創活動
隨著時代的變遷,仁和莊內人煙逐漸消散。為守住先人的智慧財富,2016年以來,張氏族人在仁和莊文化的挖掘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僅成立了莊寨保護與發展理事會,還修復了“文革”期間被破壞的楹聯,對仁和莊的歷史文化、建筑精華、選址格局、家族歷史等進行了全面整理與展示,并完成了莊內后殿等建筑結構的搶修加固,以及左右兩個側廳的修復工作。
同年,永泰召開莊寨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文物、建筑、考古、世界遺產保護等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實地考察了包括仁和莊在內的10余座莊寨,并針對莊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問題開展研討,為仁和莊的保護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激活人氣是莊寨“復活”的關鍵。從2019年起,永泰連續兩年在仁和莊前舉行耕讀文化藝術節,通過熱鬧的節慶活動將游客吸引至此。文化藝術節不僅有舞臺表演、耕讀市集,還有各類鄉土教育課讓人目不暇接,課堂就設置在仁和莊內,幾乎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此外,隨著永泰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發展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告別城市的喧囂回到農村,投身振興家鄉的行列,并在廣袤的鄉村干得風生水起。設于仁和莊內的永泰縣鄉村創客空間(No.001),成為他們交流合作的平臺。
走進鄉村創客空間,裝飾一新的吧臺前,年輕的創客們熱火朝天地聊項目、聊夢想,分享創意,交流思想,各類創業資源在這里交匯融合,濃厚的創業氣氛無處不在。
“這樣的經驗交流平臺讓我們受益匪淺,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同時鄉鎮也為鄉村創客、創業團隊和創業企業等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各類新型創業服務。”在創客空間尋求發展的創業青年說。
福州日報記者 葉欣童
責任編輯:趙睿
- 廖俊波鄉村教育基金走進永泰2021-06-22
- 永泰首個山水林田湖草PPP項目試運行2021-06-22
- 永泰舉行紅領巾學黨史觀摩研討活動2021-06-20
- 福州永泰:百年風華映初心2021-06-16
- 永泰上演“百年風華”原創音樂史詩2021-06-16
- 永泰愛荊莊:為愛而建的浪漫 莊寨“復活”的典范2021-06-15
- 永泰云湖溪谷2021赤壁漂流狂歡節開啟2021-06-14
- 永泰莊寨亮相央視直播間 展示古民居文化2021-06-13
- 緊扣“三條主線” 永泰教育系統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2021-06-11
- 永泰縣鳳落村的紅色記憶2021-06-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建工集團舉辦2021年“安全生產月暨安全生2021-06-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