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明日處暑至 提防“秋老虎”反撲

    福州新聞網8月2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李錦清 見習記者 王月玲)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快到盡頭了,為期40天的加長版“三伏天”將在下周一結束。然而,明天來臨的新節氣——處暑提醒人們:暑熱消散需要一個過程,“秋老虎”隨時會反撲。

    處暑將至出伏在望

    昨日的市區日最高氣溫剛剛到達高溫線35攝氏度。根據市氣象臺昨日預報,近期市區日最高氣溫將在35攝氏度上下浮動。受副熱帶高壓北抬影響,福州部分地區或伴有降水,白天天氣仍較為悶熱。跟前期相比,隨著新節氣將至,福州氣溫強度已有所減弱。

    說到處暑,它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暑氣將在處暑這一節氣終止。今年為期40天的“三伏天”,到這里接近尾聲,出伏在望。雖然白天炎熱還將繼續,但隨著晝夜溫差加大,最近榕城的夜晨天氣已經比此前涼爽一些。

    處暑時節,尤其得提防“秋老虎”反撲。根據氣象學的標準,“秋老虎”指的是:處暑節氣后,連續5天日最高氣溫在35攝氏度以上的情況。

    福州有句俗語“處暑一過臉覷厝”,意思是過了處暑節氣,臉要朝著自己在城里的家看,表示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

    處暑有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到了處暑節氣,天氣開始變得肅殺,鷹擊長空捕獵,這兩種情景在北方會感受得更明顯。而對于南方而言,此時人們感受更多的,無疑是稻田即將豐收的喜悅。

    “老福州”有講究

    處暑時節,老一輩福州人有自己的講究,比如龍眼搭配稀飯一起吃。據了解,夏天人體消耗太多熱量,而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白丸子則是“老福州”在處暑時節喜歡的另一種食物,這是一道湯煮的糯米丸甜品,如今在榕城一些傳統小吃店還能吃到。

    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處于處暑時節。在福州的傳統民俗中,中元節這一天更多強調的是感恩、孝親、敬祖和緬懷親人。

    “做半段”是福州地區特有的慶祝豐收的傳統民俗活動,舉辦時間可從處暑時節開始,持續到10月。記者了解到,清朝初年“做半段”已興盛于福州地區,旨在慶豐收、祭天地、會親友,人們趁著早稻或晚稻收成的農閑時候舉辦。不過,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大家仍應避免舉辦人群聚集的活動。

    處暑養生防秋燥

    處暑養生要注意防秋燥。專家表示,處暑時節要特別關心肺,因為燥邪首先犯肺,易導致干咳無痰。“養陰、多酸、潤燥、補肺”是處暑飲食養生的八字訣。

    處暑時節,市民應盡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食物,多吃甘寒滋潤之品。除了銀耳等各類菌菇外,百合、山藥、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也可潤肺生津、養陰清燥。此外,隨著暑氣消退,人們食欲普遍增加,此時不宜過多進補,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時期,從養生的角度看,從這時起,人們的起居作息應該做出相應調整。處暑后每日中午最好睡一個小時。通過午睡,年輕人可有效對抗秋乏,老年人可降低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病率。

    上班族工作時若感到疲乏,可伸伸懶腰,擠壓心肺,促進心臟供血,增加全身供氧。市民日常要注意胃腸和臍部保暖,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醫生建議,晚上睡覺時腹部要蓋上被子。市民可適當選擇慢跑、爬山、散步、太極拳等運動,消耗體內多余的熱量,以清熱除濕。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百隊職工扮靚百家工會驛站慶祝百年工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扶沟县| 辽源市| 上犹县| 临邑县| 广南县| 灵武市| 营山县| 嘉兴市| 合江县| 新丰县| 临高县| 漳州市| 梁河县| 都兰县| 凤凰县| 浪卡子县| 安新县| 兰溪市| 资源县| 林周县| 禄劝| 资中县| 湖南省| 托克逊县| 潼关县| 裕民县| 眉山市| 临西县| 贡山| 济宁市| 丹寨县| 长乐市| 青河县| 诸暨市| 永康市| 武宁县| 石狮市| 宁都县| 阿克陶县| 嘉峪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