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人民日報關注福州古厝:千年閩都 躍然眼前

    圖片由上至下為:福州開元寺。葉誠攝。福州三坊七巷。李 芳攝。本版制圖:張丹峰

    核心閱讀

    圖書館、博物館、公園、街區……在福州,古厝有很多“打開方式”。在這里,保護修繕不是最終目標,重要的是如何發掘歷史建筑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傳承千年文脈。眾多古厝的變身就是活化利用的探索和嘗試,為的是讓歷史文化遺存更好地與現代生活、與市民和游客互動。

    不久前的中秋和“十一”假期,福州市澳門路上的林文忠公祠成為不少游客的“打卡”處。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祠堂,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林氏后裔及福州鄉賢為紀念林則徐集資興建的。漫步其中,咸豐皇帝賜予林則徐的3座石碑、道光皇帝御書“福壽”匾額、林則徐的書札手稿等文物呈現眼前。

    “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傳承閩都歷史文脈,彰顯千年古城風貌。近年來,福州市全力修復保護古厝、發掘文化內涵,讓其煥發生機。

    梳理老城記憶,讓歷史建筑“保下來”“活起來”

    如今游人如織的林文忠公祠,曾經住滿了居民,文物建筑也因為年久失修破敗不堪。“1982年,林文忠公祠辟為林則徐紀念館。福州在保留原有古建筑本體結構的基礎上,根據歷史記載與專家研究,按原貌修復了林文忠公祠。”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副館長鐘田田介紹,2008年,林則徐紀念館進行擴建,進一步增設“林則徐史績展”。

    修復保護、不斷升級,林文忠公祠的蛻變,正是福州推進古建筑保護修復的縮影。

    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歷史遺跡眾多,全市現有不可移動文物4746處,歷史地段19處,歷史建筑、特色建筑428處。如何保護好數量眾多的歷史遺產?“要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理念,切實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福州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州市委書記王寧表示。

    近年來,福州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全面梳理老城歷史記憶、古城符號和福州元素,突出閩都歷史風貌和文化內涵。先后確定了兩批歷史建筑(群),合計公布5批754處歷史建筑和13處歷史建筑群。下一步,將通過掛牌保護,加強研究、修繕、保護、利用和宣傳等方式,讓這些歷史建筑“保下來”“活起來”。福州還啟動了首批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同時完成福建船政建筑、華林寺大殿等數十處重點文物和涉臺文物修復工程。按計劃,福州將于2020年完成20項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作與100處歷史建筑保護修復。

    修復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創新形式發掘文化內涵

    福州安泰河畔,沿河古榕垂髯。靜逸河水南側,一片名為朱紫坊的古民居鱗次櫛比。這片始建于明代的建筑,2006年6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月13日,古老的朱紫坊展現嶄新活力。當天,2019福建文創市集拉開序幕,非遺新生、高校青創、文博創意等主題交替在安泰河畔與古厝間吸引四方游客。

    舉辦這樣的活動并非個案,以“活力街區”為基本定位,朱紫坊引進漆文化、閱讀空間、客棧民宿、藝術工坊、眾創空間、親子體驗、教育培訓等文化體驗休閑類業態,主動將街區打造成福州現代城市的教育地標、藝術聚落、時尚河坊。“我們特別在朱紫坊設立了漆藝展示中心,這片古厝群如今已經成功承辦了兩屆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吸引海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參展,成為集中展現福州漆藝與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福州市漆藝術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

    古厝新生,修復保護不是最終目標,挖掘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才能找到一座城市的寶貴財富。如何發掘文化內涵、傳承千年文脈,福州不斷創新。

    漫步臺嶼河公園,古榕與紅磚厝兩個文化廣場引人注目,這是在2017年綜合治理時,勘察發現一座民國時期的紅磚厝與一株二級古樹,于是兩座廣場應勢而建,既增加了公園文化韻味,又留住了鄉韻鄉愁;

    走進修繕一新的福州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這里深入挖掘街區歷史文化和地域特征,通過老字號、老故事、名人軼事,形成具有濃郁的臺江中西合璧建筑文化和典型閩商文化特色的風情一條街;

    深入閩侯縣林柄村,這里的百年古厝李宅搖身一變,成為開展國學活動的書院,讓村民、游客近距離感受歷史文化,既有顏值更有書香;

    結合當地民俗節日,以古建筑為載體的文化街區,舉辦中秋擺塔、重陽登高等特色民俗活動,讓歷史文化在新時代得以延續傳承。

    延續文化遺產原有使用功能,又嵌入現代生活

    8月,乘坐福州地鐵的乘客驚喜發現,身邊多了古厝地圖與首批古厝文化宣講員的身影。“我們特別梳理了地鐵站點周邊的古厝分布,提煉精華游覽路線。宣講員則會以專業視角,宣傳福州古厝的歷史文化。”福州市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不僅地鐵,9月初,福州19路的28輛公交車也有了全新面貌。車體精心涂裝上古厝圖片,燈箱廣告則顯示12處代表性古厝建筑介紹,“福州古厝”主題公交車帶給乘客不同體驗。

    讓古厝化為交通路上流動的風景,這是福州探索古厝動態保護的又一嘗試。如何讓古建筑“活”起來,福州不斷探索歷史建筑可持續發展利用的新路徑。“我們在科學保護的基礎上,堅持合理利用與轉化創新,有針對性地從利用模式、改造技術、管理機制、公眾參與等角度探索有效的歷史建筑活化利用路徑。”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翁國平說。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筑,近年來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福州傳統民俗展示、體驗活動,吸引了脫胎漆器、軟木畫、油紙傘等民間藝術業態入駐,延續了歷史文化遺產原有的使用功能,又嵌入了現代生活。自2015年以來,三坊七巷已連續4年每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萬人次,古老街區煥發出時代活力。

    羅源縣西蘭鄉洋坪村、永泰嵩口鎮等多個示范項目所在社區活化利用歷史建筑促進社區發展。其中,永泰嵩口鎮推出松口氣客棧、嵩口公益圖書館、月溪花渡圖書館綜合體等一批歷史建筑活化利用范本,形成推動鄉村文化發展的“嵩口模式”。

    倉山區將林森公館打造成全公益繪本館,成為周末親子打卡好去處;長樂琴江村開辟琴江博物館,成為當地重要文化旅游陣地。

    “為滿足廣大市民和游客的古厝旅游需求,我們推薦了四大經典福州古厝、8個福州古厝必去‘打卡點’,設計古園林系列、古祠系列、老洋房系列等10條福州古厝主題旅游線路,展示了福州文物古建筑保護的積極成果。”翁國平說。(記者 鐘自煒)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4日 11 版)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韓國最大在野黨要求推遲重審李在明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顺县| 福清市| 富川| 楚雄市| 保山市| 临城县| 苍梧县| 秦安县| 新兴县| 水富县| 察雅县| 民勤县| 湄潭县| 思茅市| 宝鸡市| 红原县| 集安市| 琼结县| 兴和县| 灵川县| 碌曲县| 兴国县| 建宁县| 天等县| 梧州市| 炎陵县| 璧山县| 靖西县| 衡阳县| 右玉县| 定日县| 黑山县| 青海省| 永春县| 仲巴县| 莫力| 山东| 惠州市| 同德县| 大英县|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