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拍拍照,就能讓樹上的榴蓮自己來“報數”,隨后生成“花果清單”。這項由廈門大學一科研團隊研發的AI技術,能讓一棵長了約200個榴蓮的果樹,從人工識別300秒,一下子提速到僅需5秒。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AI給榴蓮識數,無疑是人工智能賦能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以往,傳統農業主要依靠經驗種植,生產效率不高、生產經營方式較粗放等。但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加速演進,水稻直播機、植保無人機、智能烘茶機等現代“農具”,正在全國各地推廣應用。
對于農業而言,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向田野,不僅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還讓農業從傳統的“看天吃飯”轉向現代化標準生產,推動產業升級與結構優化。AI“爆改”農業帶來更多可能,正在重塑農業這一古老的產業,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今年春耕時節,在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廈中村的再生稻AI智慧農場,幾臺無人駕駛高速插秧機裝載著一盤盤秧苗,來回穿梭。原先需要一名農民一整天才能插完的秧苗,現在只要不到半小時就能完成。據了解,此類AI智慧農場已在國內一些省份推廣。AI智慧農場,引領農業生產從傳統的“靠天吃飯”模式向精準、高效的“數據驅動”的現代化模式轉型。
不過,在發展智慧農業中,還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破解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痛點、堵點上,優化整合各生產要素,重塑農業產業鏈條,推動農業產業整體性躍升,提升產業競爭力,進而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
前段時間,兩臺由福建企業自主研發的蛋禽養殖機器人“木雞郎6”出口到馬來西亞。這款機器人有一雙“火眼金睛”,可同時管理20萬只雞,其中死雞檢出率大于99%。目前,已有150多臺“木雞郎”機器人在全國80多家大規模養雞場應用,創造了頗為可觀的經濟效益。
山海交融的生態優勢,孕育出福建農業的多樣性與獨特性。比如,莆田的荔枝、福安的葡萄、長汀的河田雞、平和的蜜柚、晉江的胡蘿卜……如何推動鄉村產業升級,強勢突圍?其實,突破口就在于要為鄉村特色產業注入更多的科技要素。特別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進一步促進特色產業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
如何讓AI農業“看得見”,更要“用得上”“用得好”?有專家指出,一方面,要推動人工智能在農業全鏈條中的融合應用,包括種子、農資、農機、農技、加工、物流等關鍵環節,形成農業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數據—模型的飛輪效應,促進農業產業全價值鏈提升。另一方面,要打造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為基底、面向農業全產業鏈的農業產業智能化綜合平臺,建立“AI模型+人類專家”的雙輪驅動機制,為億萬農戶提供全流程服務,助力農業增產又增收,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責任編輯:趙睿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感知兩岸AI融合發展2025-07-30
- 廈大教授解析AI 助力臺青創業創新2025-07-24
- 榮耀一鏡雙焦段方案首曝 對標華為Pura 80 Ultra2025-07-21
- 專家學者在榕聚論“AI+產業創新生態發展”2025-07-18
- AI侵權案首判:四人獲刑,警惕“二創”背后的法律紅線2025-07-18
- 超六成AI用戶陷自動續費陷阱!深夜扣款成行業潛規則2025-07-17
- 你每天用的AI,可能被“投毒”了!2025-07-08
- AI技術賦能金融服務?中國銀聯出席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2025-06-26
- 超一流AI平板 榮耀首款AI旗艦平板MagicPad3官宣2025-06-25
- AI助力考生填報志愿,靠譜嗎?2025-06-17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防范臺風“楊柳”,福建海事局啟動Ⅲ級應急響2025-08-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