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金融頻道>金融家訪談
    分享

    “我認為中國的綠色金融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性的增長,包括我行在內的各家金融機構都將由此迎來重要戰略性機遇。” 9月6日上午,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在“綠色金融國際研討會”上表示。

    陶以平認為,一方面,中國政府對于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綠色發展的決心之大,前所未有。在理念上,國家已把“綠色發展”寫入“十三五規劃”,將其作為國家戰略,并推動G20峰會在發展綠色金融議題上形成廣泛共識;在實踐中,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面推動傳統產業向低耗、環保方向轉型升級的同時,大力促進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的加速發展。

    另一方面,綠色發展需要巨大的金融資源投入,金融業大有可為。比如,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開展的“綠化中國金融體系”研究,從2015年到2020年,我國綠色發展的投資需求約為每年2.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政府的出資比例只占10%到15%,綠色發展融資需求缺口巨大,金融業擔負著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綠色事業的重任。此外,綠色產業的整合、綠色金融市場體系的健全完善等,也需要金融機構貢獻智力資源。這是我國綠色金融大發展的基礎。

    陶以平表示,興業銀行是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的先行者和重要參與者,從2006年開始,在綠色金融的道路上已經走過了整整十年。期間,興業銀行運用多樣化的融資產品,共計為6400多家企業客戶累計提供綠色融資超過9000億元,目前綠色融資余額超過4300億元,在本行企業融資余額中的占比已超過14%,而且這塊資產的不良率也低于行業和本行不良資產平均水平。另據測算,我行綠色金融支持的項目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2629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7383萬噸。

    陶以平認為,興業銀行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因素。

    第一,順應大勢。過去十年,中國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以及綠色信貸、綠色金融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規章,有力促進了綠色金融事業由小到大,蓬勃發展。截至2015年末,我國綠色信貸已經超過8萬億元;綠色債券市場已經是全球最大,今年上半年綠色債券發行量約占全球30%;碳交易試點的市場體系日益完善,交易規模以指數級不斷擴大,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建設指日可待。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

    對此,陶以平表示:“我們相信,隨著《指導意見》的出臺,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首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經濟體。”

    第二,不懈創新。過去十年,興業銀行創造了國內綠色金融領域的多項第一。比如,開展首筆排污權抵押貸款和碳資產質押貸款,首個上線基于銀行系統的碳交易代理開戶系統,首發低碳信用卡,首發綠色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和綠色金融債等。

    第三,開放合作。興業銀行進入綠色金融市場,起因在于同IFC合作開展能效項目融資業務。因此,從開展綠色金融業務以來,興業銀行就非常重視開放交流與合作。

    陶以平透露,十三五期間,我們要實現“兩個不低于”、“兩個一萬”,即整個集團綠色金融業務的增長速度不低于全集團業務平均增速,增長量不低于上年增長量;到2020年,集團的綠色金融融資余額突破1萬億元,綠色金融企業客戶突破1萬戶。同時,提供多樣化的“融智”服務,努力成為全球一流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提供商。

    責任編輯:莊婷婷

    相關閱讀
    最新金融家訪談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茶人會泡茶嗎?百萬懸賞掀翻“傳統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山县| 琼海市| 县级市| 郓城县| 塘沽区| 犍为县| 屯昌县| 罗源县| 长宁县| 通海县| 灵台县| 平罗县| 潞城市| 嘉禾县| 山阴县| 正阳县| 长宁区| 荔波县| 唐河县| 化隆| 长海县| 全南县| 逊克县| 万宁市| 即墨市| 聂荣县| 宜春市| 清原| 盐池县| 常宁市| 句容市| 攀枝花市| 邓州市| 弥渡县| 邳州市| 伊川县| 日土县| 方正县| 日土县| 宜宾县|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