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注冊給排水工程師考試為例,涉及課程有20多門。考試雖是開卷,但得帶一行李箱資料參考。選擇題不僅要寫出答案,還得寫出計算過程,否則就要扣分。”一位市政設計院工程師說,辛辛苦苦考下的資格證,如果所在單位持證人數足夠,不需增加注冊,閑置的資格證多半會選擇掛出去。“一般通過率越低的資格證掛靠費越高,有的證三年掛靠費能達50萬元。”
一些基層建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盡管在相關職業資格管理規定中明確,工作單位與注冊單位不一致的“掛證”行為,會處以撤銷注冊、3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注冊等處罰,但過去信息收集不完善,導致人證分離現象很難發現與查處。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盡管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對于掛靠證照的監管、查處力度,但仍有一些漏洞與應對方法可以繼續“安全掛證”。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環評領域,有人專門為大型環評項目成立一個公司掛靠資質,項目完成后就把公司注銷。這樣一錘子買賣即使出現問題,也找不到編寫環評的相關責任人。
此外,隨著國家對注冊建造師監管的加強,很多人轉向一些監管不嚴的領域,如消防工程師、安全評價師等。內蒙古一位建筑行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這些證照沒有納入“四庫一平臺”管理范圍,每個公司都需要,一級的掛靠價格每年也有3萬至5萬元。
“掛證”造成安全隱患,有環評報告為剛畢業學生下載模版撰寫
一些受訪業內人士介紹,建造師、結構師、環評師等屬于準入類職業資格證,一些持證者將資格證掛靠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機構,將給其參與的工程項目增加不穩定風險因素。
住建部今年3月公布的一份處罰通知顯示,2014年底,北京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體育館及宿舍樓工程工地發生坍塌,造成10人死亡,4人受傷。清華附中工程項目備案項目經理葉耀東,此前已被企業安排至另一家體育館工程擔任項目執行經理,仍未拒絕使用其項目經理資格參與清華附中工程招投標。經過聽證,住建部決定吊銷葉耀東一級建造師注冊證書,終身不予注冊。
一個地市環保局總工程師介紹,他們評審一家醫院的環評報告時,發現報告實際撰寫人是剛畢業的動漫系學生,這種環評企業掛個資質,從網上下幾份模板就出環評報告,“評審時,撰寫人對醫院規劃幾個科室、污染物是什么一問三不知,讓人匪夷所思”。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陳步雷表示,一些職能部門在企業資質體系設置、項目招標要求等方面,對相關持證人員指標要求設置過高。這不僅使一些有實力、有特色的中小企業被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也在助推“掛證”市場需求。
據了解,目前,一些部門已在有序簡化、降低企業資質標準指標要求。住建部10月發布的《關于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提出,除各類別最低等級資質外,取消關于注冊建造師、中級以上職稱人員、持有崗位證書的現場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的指標考核;取消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標準中關于注冊建造師的指標考核。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山鷹等專家表示,根治“掛證”亂象,需要加強信息連通,實現職業資格證與社保、納稅等信息的無縫比對,加大對違規“掛證”的查處、懲戒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