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三場與世界的對話 中國講了什么?

    最近一周,全世界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三場接連召開的重磅會議。

    上周二,是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金磚五國,約占全球GDP的20%。

    上周五,是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成員,約占全球GDP的60%。

    上周末,是G20峰會。G20成員,約占全球GDP的85%。

    三場會議,舉足輕重。聚集在一周,更是罕見。

    譚主注意到,三場峰會結束后,中國成為許多外媒報道的關注點。

    有媒體報道,中國推進疫苗合作應對疫情。

    三場與世界的對話 中國講了什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和各國聯手加快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

    有媒體關注,中國經濟牽引世界。

    三場與世界的對話 中國講了什么?

    ▲中國正在降低關稅,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進口

    有評論分析,中國在重振多邊主義。

    三場與世界的對話 中國講了什么?

    ▲中國倡導在應對全球疫情中重振多邊主義

    疫情、經濟復蘇、國際秩序,世界當下最關心的三個問題,都在期待中國答案。

    中國,能帶給世界什么?危機之下,世界為什么要聽中國聲音?

    透過三場峰會回望,我們或許能看到答案。

    三場與世界的對話 中國講了什么?

    3場峰會,習近平主席發表了5次講話,其中有兩次的發言主題中,提到了疫情。

    守望相助共克疫情 攜手同心推進合作

    勠力戰疫 共創未來

    毫無疑問,如何對抗新冠病毒、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困境,仍是當今世界,亟需解決的難題。

    世界勞工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僅二十國集團國家就損失了2.25億個全職工作。

    挑戰,不止于此。

    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習近平主席提到這樣一句話,“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愈演愈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

    兩天后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上,習近平主席又有一句相似的表述,“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沖擊,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擴大。”

    四個赤字,一語中的。當下的全球治理,已經落后于全球實踐。

    “赤字”從哪來?

    這3場峰會中,有兩個耐人尋味的細節:

    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20位國家領導人,都在視頻會議中使用了官方背景——藍底加馬來西亞總理府。

    只有一個國家例外。

    三場與世界的對話 中國講了什么?

    G20領導人年度峰會上,當其他領導人在參加“疫情防范及應對的討論”時,美國總統卻離開了白宮,前往高爾夫球場。

    何謂單邊,顯而易見。而更多人選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從今年3月份的G20領導人特別峰會算起,習近平主席已經以視頻形式參加了10場多邊外交峰會,并發表了14次講話。

    14次講話中,“合作”一詞,提到了158次。

    世紀疫情交疊百年變局的大背景下,“合作”不是一句大口號,而是一件件具體的“小事”——

    提出“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建設人員流動“快捷通道”……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還有個詞,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到最多,有261次。這個詞,是發展。

    而這個詞也是中國想與世界分享的最重要的關鍵詞。因為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市場的潛力,就是世界發展的動力。

    英國《金融時報》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二季度運往中國的出口額占全球總出口額的比重升逾11%——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統計該數據的最高水平。

    三場與世界的對話 中國講了什么?

    不久之前,《華爾街日報》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還能再一次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嗎?”

    2009年,在經歷世界性經濟危機后,全球經濟整體陷入負增長,中國經濟仍增長8.7%;

    2015年,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高居世界第一;

    2020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將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國家。

    每一次復蘇的背后,都有“中國力量”的推動。

    這一次,世界仍然期待中國方案。

    三場與世界的對話 中國講了什么?

    倡議和共識,如何落地?四個字,說到做到。

    如果說現在各國最關心的是什么,答案一定有兩個字,疫苗。這件事兒,中國一直在起而行。

    5月份,第73屆世衛大會召開。致辭中,習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國支持全球抗疫的五項舉措。

    五項舉措,實實在在。

    最引人矚目的一條就是疫苗: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

    要知道,一個月前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就反對了一項關于疫苗的決議——該決議要求未來各國都可在公平、有效且及時的條件下分享、獲取并使用他國研究出的新冠疫苗的權利。

    全球,都在期待疫苗。疫苗共享,能否早日達成共識?中國,給了各國定心丸。

    世衛大會召開30天后,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團結抗疫峰會上,重申了這一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愿率先惠及非洲國家。

    世衛大會召開127天后,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再次分享疫苗進度:中國已有多支疫苗進入Ⅲ期臨床實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

    14次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提及疫苗31次。幾乎每一次,都有新進展。

    穩住疫情,才能穩住經濟。

    如何在抗擊疫情與恢復經濟之間,尋找有效的平衡,這是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王朔總結的,2020年各國領導人,最關注的問題。

    今年德國與中國的通話非常頻繁,在雙方第三次通話中,提到了這樣一句話:

    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而這句話,也道出了中國在疫情之后,為維穩世界經濟,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

    早在3月份與G20領導人視頻連線時,習近平主席就強調,“要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連線3天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調研時,特意去了寧波舟山港。

    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這個港口的貨物吞吐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要讓中國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

    當時,受疫情影響,全球制造業PMI大幅度下滑,歐洲更是創下歷史新低,加上國際運輸網絡梗阻,全球供應鏈出現大量斷點。

    中國,既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又是全球最大的中間品和資本品進口國。這一進一出,穩定的是供應鏈,暢通的是全球。

    舟山港,接力的是中歐班列。到11月,今年中歐班列開行已超萬列。

    疫情爆發后,中歐班列累計運送防疫物資751萬件、6.2萬噸,不僅成為沿線各國的“生命通道”,更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歐洲委員會經過分析,得出這樣一個數據:中國制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世界其他各國的生產及銷售就被拉低67億美元。

    世界,需要中國。

    而中國,也在控制疫情后,最先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梗阻尋找解決方案。

    另一個同中國通話次數較多的國家,是越南。

    很多人可能沒想到。一個數據可以解釋:前三季度,中國與越南貿易增速高達23.5%。

    一同被帶動的,還有東盟。第一季度,在疫情最為嚴峻的形勢下,東盟逆勢而上,反超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前三季度,東盟繼續保持了這一地位。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告訴譚主:

    在這么困難的情況下,中國和東盟實現了貿易和投資的雙增長,更加體現了中國和東盟合作的內生動力。

    中國與東盟,距離較近,物流成本低,更重要的是,雙方在經濟上互補性強。隨著中國在國際分工中地位不斷升級,這種互補性,也在不斷增強。

    說到做到的,不是眼前的經濟,更有關乎人類未來的大事。

    全年的領導人通話中,貫穿不變的一個詞,是氣候。

    早在1月份,習近平主席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通話,就開始提及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到了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明確宣布,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時間點劃定。減排,從論述題,變成了數學題。

    最近的金磚峰會上,在談及這一話題時,習近平主席重申,我們將說到做到。

    14次講話,習近平主席提到綠色17次,氣候12次。即便疫情嚴峻,中國依然在踐行著這一事關全人類的重要議題。

    無論是具體的“小事”,還是關乎人類命運的“大事”,中國向來,說到做到。

    三場與世界的對話 中國講了什么?

    G20峰會結束后一天,貴州省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紫云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至此,中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中國距離兌現“消除絕對貧困”這一歷史性承諾已經近在咫尺。

    2020年的中國,即將告別困擾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絕對貧困。這種決心背后,是中國想傳遞給世界的一個樸素道理:

    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是文明的標識。

    習近平主席說過這么一句話,“幸福不應該是一個獨立單元的享受,而應該是全人類共同的感受。”

    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是全人類共同的話語。最弱勢的群體,無疑是深陷貧困當中的人。

    而對2020年的世界來說,貧困依然是難題。

    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20年全球極端貧困率將出現20年來的首次增長。受疫情影響,預計到2021年或有多達1.5億人陷入極端貧困。

    中國在疫情這道加試題面前即將完成“戰勝絕對貧困”的約定,也把扶貧變成了與全世界對話交流的“主旋律”之一。

    今年年初,中國就提出和二十國集團成員一道落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

    現在,中國是G20成員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多的國家。

    不僅僅是財與物的扶持,中國對弱勢群體的關照具體而微。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有注意到:

    疫情之后的首場多邊外交峰會——3月份的G20領導人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就特別提出,要保護婦女兒童,保護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

    剛剛結束的G20第十五次峰會第二階段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再次提到,為中小企業、婦女、青年等弱勢群體提供更多脫貧致富機會。

    一首一尾,與其說是巧合,不如說是中國,對人一以貫之的關注。

    人,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小的子集。

    而一個又一個區域共同體則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個更大的子集。

    APEC第27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對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作出了全面闡述。

    如何構建?關鍵是要做大蛋糕。

    正像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安全外交研究室主任張潔給譚主說的:

    中國模式的核心是為每一個有意愿發展的人提供參與發展的機會。

    進一步說,所有有發展意愿的國家也都要共享發展機會。

    疫情的難題之下,如何發展?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明了方向:創新增長。

    透過最近的幾次峰會講話,以及全年的高頻詞可以發現,數字經濟,正是創新增長的鑰匙。

    僅僅在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至少5次,在不同場合公開提到數字經濟。

    很多人可能只覺得數字是前沿的,但數字也是包容的。

    前幾天,譚主看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江小涓的一場關于數字經濟的演講,她特別提到了一個詞,以人為本。

    中國正在用新技術的包容,讓發展惠及到更多的普通人。

    而人,也正是發展的終極目標。

    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業態,都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有溫度的未來。

    這個未來,要由在一條船上的每個人共同創造。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五一”福建游,臺味火出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百色市| 中西区| 平昌县| 天水市| 兴义市| 闻喜县| 汶上县| 铅山县| 独山县| 东乌| 元氏县| 饶平县| 察哈| 宣武区| 葵青区| 绥棱县| 金华市| 专栏| 漳浦县| 江门市| 济源市| 绥江县| 临朐县| 彭州市| 上思县| 永顺县| 桦川县| 通州区| 罗江县| 阿拉善左旗| 云安县| 岳西县| 金昌市| 门源| 渝中区| 黎城县| 新晃| 澄江县| 巴中市| 嵊泗县|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