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記者 于文靜)走進北京前門一家京味餐館,桌子玻璃板下壓著米票、面票,桌子上面擺著酥皮蝦、烤鴨等美食,仿佛時空穿越。

    小小餐館從一個側面折射了70年來中國人餐桌的變化。在此就餐的河北張家口市退休工人蘇潤風說,小時候糧食短缺,白饅頭是“奢侈品”,主菜只有蘿卜、大白菜等。糧票、食用油票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農業產出持續增加,溫飽不再是問題,餐桌上的果菜肉蛋奶等越來越多。蘇潤風感慨道:“過去過年才能吃頓好的,現在天天像過年。”

    70年,從吃飽吃好到吃健康

    “70年的飲食變化,可以概括為主食越來越不‘主’、副食越來越不‘副’,中國人正在經歷食物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方式的深刻轉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說,主食在食物消費支出和營養來源中的占比大幅下降、副食大幅上升;植物性食物占比大幅下降、動物性食物大幅上升;成品、半成品和在外消費快速增加。

    變化背后是沉甸甸的成績單。我國糧食產量1949年只有2263.6億斤,無法滿足人們溫飽需求;2018年提高到13157.8億斤,糧食人均占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新中國成立初期,畜產品供應總體不足,從1985年到2018年,畜產品產量快速增加,主要畜產品產量持續穩居世界第一。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食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正由吃得飽、吃得好向吃得更安全、更營養、更健康邁進,膳食結構更趨科學,初步形成了以谷物為主、動物性食品為輔、瓜果蔬菜為補充的中國特色東方膳食結構。

    70年,中國人餐桌上的變化與國家的發展同步。從努力果腹到追求健康,變化的是數量和品種,不變的是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責任編輯:李牧晨

    相關閱讀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平潭購物離境退稅實現“即買即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县| 石首市| 香河县| 延庆县| 新营市| 漳平市| 湄潭县| 石柱| 海淀区| 石家庄市| 灌云县| 宁南县| 德保县| 新沂市| 大港区| 大荔县| 开平市| 礼泉县| 大余县| 太康县| 香港 | 北海市| 庄河市| 环江| 甘肃省| 石柱| 濮阳市| 通城县| 平定县| 杭锦后旗| 柳林县| 绥德县| 牙克石市| 北海市| 读书| 怀仁县| 沈丘县| 大方县| 阳朔县| 曲靖市|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