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舞動青春 情牽兩岸

    《心升》

    舞臺上不乏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舞動青春 情牽兩岸

    《文脈》

    舞動青春 情牽兩岸

    《溫陵醉傘》

    舞動青春 情牽兩岸

    《離》

    舞蹈的現代藝術形式與民族文化傳統如何結合?

    兩岸舞蹈如何交流提高原創能力,豐富舞蹈表現內容?

    閩臺民族民間舞蹈如何更好表達新時代、新創作理念?

    ……

    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舞蹈大賽雖已落下帷幕,但兩岸舞者激情碰撞的思考還在延續。進入現場決賽的41件暖心之作,釋放中華文化特有的價值,既是情感的表達,更是美的體悟。正如活動總導演,福建省舞蹈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繆麗容所說:“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地域文化始終是兩岸舞蹈作品的共同特色。兩岸的舞蹈流派、編導理念在這個舞臺上碰撞,激發、釋放兩岸青年舞者的青春活力。”

    以舞言情,走進彼此心田

    “之前我在臺灣很少看到這樣高水準的民間舞蹈藝術。臺灣舞者還缺乏專業的民間舞蹈訓練,所以我抱著學習的態度和結交朋友的心態而來,相比比賽結果,真切感受大陸舞者的活力和情緒更有價值。”臺北藝術大學的徐珮嘉說。

    她的同學兼搭檔林則安對這話深以為然。他說:“大陸舞蹈風格多元,令人興奮。我們在臺北的訓練相對寬泛,除了學習舞蹈,還需要學習舞臺和劇場的相關知識。”他很高興,能借這次機會吸收大陸同行的藝術精華,為今后做一名專業舞者和編創積蓄能量。

    在緊張的決賽環節,由徐珮嘉和林則安共同表演的雙人舞《一只手的距離》驚艷全場,以“靜謐中的力量涌動”征服了裁判,斬獲專業組表演及作品雙料金獎。此外,臺北藝術大學選送的群舞《離》獲專業組群舞表演及作品雙料金獎;臺北大學生街舞聯盟的《HiZam》榮獲大賽“組委會特別獎”。

    和多數臺灣高校參賽者的心理境遇相似,參與表演群舞《離》的臺北藝術大學大一學生楊致遠表示,能在舞臺上和閩南拍胸舞相逢,他一見心喜,“那種律動,特別有張力,格外喜歡”。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講師王元俐告訴記者:“作為編導,我更注重通過作品幫學生拓展他們的表現力,所以走出去見識不同的舞蹈格外重要。”

    對于非專業組的大學生來說,參賽更像是人生的歷練。首次參賽的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帶來了街舞《西游記之又見女兒國》。領隊吳瑋瑋告訴記者,這支舞蹈取材于《西游記》中女兒國的部分情節,她用一周時間獨自完成編導,帶領隊伍排練了一個月。“通過這次比賽,我們對舞蹈的編排、動作的設置、音樂剪輯以及舞蹈完整度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吳瑋瑋說,比賽讓所有人明白了團隊的意義。

    盡管稍顯稚嫩,但他們的節目依舊得到了大賽評委的肯定。知名舞蹈家滕愛民認為,即便是街舞、國標舞、現代舞等外來舞種,只要能注入民族地域風格,用國際流行的肢體語言表達中國人的思想和審美,也是很好的講述中國的方式。

    福建省文聯、省教育廳主辦,省舞協承辦的本屆舞蹈大賽,是我省專門為兩岸大學生搭建的舞蹈交流、學習平臺。在這場高校青年的舞蹈深度對話中,兩岸青年舞者走進彼此心田,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襯,各有收獲。舞動青春,相約來年。

    繼承傳統,共育藝術之花

    本次決賽,臺灣高校帶來的舞蹈作品以現當代題材居多,強調編導創作手法、技術技巧的創新和身體語言的表達,有意識地通過作品幫助大學生開發、拓展身體的表現力。

    與此對應,福建高校的節目更加注重挖掘本土文化題材,或以福建名人林則徐、林紓等為主題,或將客家生活、非遺技藝壽山石雕融入其中,或以詩經、古樂作為創作靈感,呈現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思考中華文化如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的原創作品《溫陵醉傘》,以泉州古老的梨園音樂及戲曲科步等作為舞蹈基本元素,一舉摘下普通組唯一的作品金獎、表演銀獎與組織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表演的民族民間舞蹈《上元燈嬉》,再現了上元鬧元宵的莆田當地民俗,將少女制燈、嬉燈、游燈,為家人祈福的過程表現得淋漓盡致,最終獲得“表演銅獎”。編導老師林琳說:“我希望通過這段表演,將兩岸的地域特色繼承下去,把文化傳統融入舞蹈中。”

    同樣,不論是頌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石刻傳承》《文脈》《紙·精靈》,還是展現閩派民俗文化的《芋盤留香》《客紙龍燈》《茶情婆韻》,都在萃取中華傳統舞蹈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用舞蹈表現新時代。

    群舞《文脈》的編導馬俊強說,福州人林紓是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文脈》反映了林紓晚年尋書、讀書、研書、傳書的書海生活歷程和鉆研態度,激勵廣大青年學子傳承書魂精品,延續蒼霞精舍之精神。

    在評委張曉雄看來,通過這樣的舞蹈聚會、感官認知,青年舞者看到了彼此對傳統的繼承和突破,會加深相互認識和理解。特別是臺灣青年學子,能在相互切磋和攜手共舞中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這種無形的文化資產會慢慢沉淀下來,在今后的交流與創作中開出更美的藝術之花。(記者 樹紅霞 通訊員 鐘秋香)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好輕松考研福州學校:助力學子考研夢,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卫辉市| 襄城县| 芜湖县| 胶南市| 西峡县| 城步| 丁青县| 宁强县| 汉源县| 天全县| 丰顺县| 岱山县| 天水市| 东光县| 连平县| 淮南市| 三穗县| 宁陕县| 绥化市| 田阳县| 宜都市| 吉隆县| 融水| 嘉义县| 敦煌市| 文登市| 常山县| 名山县| 利川市| 治多县| 治县。| 买车| 鹰潭市| 冷水江市| 龙陵县| 忻州市| 曲阳县| 伊春市| 昌江| 本溪|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