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走進廈門市集美區后溪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的霞城城隍廟,它是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及諸多臺灣城隍廟的祖廟,后溪與臺灣從此結緣。如今,沿著村道一路西行,一棟棟頗具年代感的古建筑里,是一群群臺灣青年的身影,他們圍繞鄉建鄉創的主題,創設黑貓兩岸青年文旅基地(以下簡稱“黑貓文旅基地”),助力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雙創”之路。

    “月老”成IP 兩岸牽紅線

    月老信箱,為你解答愛情里的困惑;月老擂臺,身穿古裝的“月下老人”幫你現場配對牽紅線;月老“囍市集”,帶你感受精美的文創商品,品嘗地道的閩臺美食;市民和游客還可以逛一逛月老廣場里的兩岸婚俗體驗館,體驗中華傳統婚俗的魅力……

    一年一度的兩岸特色廟會,在夏至時節如約而至。這場由黑貓文旅基地舉辦的活動,吸引了300多名兩岸青年參與。這一依托霞城城隍廟舉辦的廟會習俗,已入選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黑貓文旅基地的運營人,臺青吳炳璋、余奕萱在現場忙碌,為參加活動的兩岸青年引路、介紹、拍照。后溪村的月老文化,在他們的運營下,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熱門IP。

    月老文化的靈感起源于村口的霞城城隍廟。康熙元年(1662年),鎮守福建同安等地的施瑯將軍在建造后溪城時,修建了這座霞城城隍廟,除了主祀城隍爺外,還旁祀月下老人等神明;道光元年(1821年),同安人陳金絨奉請霞城城隍廟城隍金身渡臺,并于1859年在臺北大稻埕建造霞海城隍廟,那里同樣陪祀著月下老人,被島內民眾稱作“月老廟”。

    “在臺灣,霞海城隍廟香火鼎盛,許多年輕人會隨身攜帶紅線,前去求取姻緣。”吳炳璋告訴記者,鄉建鄉創最重要的是挖掘在地文化特色,兩岸城隍一脈相承,為此他們將臺灣霞海城隍廟的月老文化引回后溪,利用霞城城隍廟前的空地,打造了一個月老廣場,通過舉辦兩岸特色廟會、青年聯誼活動等,至今已促成50多對兩岸青年牽手交往。

    “在‘月老’的牽線下,我們也走到了一起。”吳炳璋與余奕萱,一個是臺南小伙,一個是臺北姑娘。為了宣傳后溪村的月老文化,他們一起拍攝影片,一起策劃活動,在朝夕相處中逐漸相知相愛。

    他們的“伯樂”則是一對“海峽組合”,廈門聚融壹家臺灣青年雙創基地(以下簡稱“聚融壹家基地”)的創辦人劉柏萱與左星星夫婦。

    2016年,劉柏萱、左星星抓住大陸“雙創”熱潮,成立了聚融壹家基地,主要為在廈臺青打造一個創新創業的孵化空間,至今該基地已入駐150多家臺企和臺青團隊。

    最初,吳炳璋、余奕萱是聚融壹家基地的創業臺青。2022年,劉柏萱、左星星瞄準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模式的發展機遇,在后溪村孵化了黑貓文旅基地,交由吳炳璋、余奕萱運營,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臺青進駐。

    活化老建筑 筑巢引鳳來

    “阿嬤對我講,往海的那邊去,有座城隍廟,我的根在那里……青年夢振家鄉,青年眼中燼星光,砥礪前行啊,不負好時光……”一曲《城內之歌》,是臺青賴淑珍為后溪村寫的歌曲。

    賴淑珍是第一批入駐后溪村的臺青之一。她向黑貓文旅基地租下了一處經過改造的老屋,并將它打造成集交流、創作、教學于一體的“黑貓樹屋青年驛站”,它既是賴淑珍創作歌曲的“心靈驛站”,也為兩岸青年交流提供了空間。“在這里,我與村民同吃同住,他們對我很熱情,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這也是我創作的動力和源泉。”賴淑珍說。

    無獨有偶。臺青王圣棻在距離霞城城隍廟不到300米的一座閩南老屋里,開了一家閩臺特色料理店。8年前,他從臺灣高雄來到集美創業,而后入駐后溪,將三杯雞、姜母鴨等地道臺灣美食帶到這里,迅速成為當地的網紅餐廳。

    在離這家餐飲店不遠處,是臺青陳怡君的另一座古厝,里面展示、售賣的是這位臺灣姑娘自己研發的文創產品。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2020年,她在廈門創立了一個情緒香氛品牌,以心理學為基礎,通過設計出香薰蠟燭、無火香薰、空間噴霧、精油香水等不同的香薰產品,來療愈人們的內心。

    ……

    漫步在后溪村,這座古城散落著50多處具有年代感的老建筑,或是傳統的紅磚古厝,或是閩南洋樓。“我們租下部分老建筑,秉持‘新舊共生’的理念進行微改造,既保留了原本的建筑特色,也融入了現代設計理念。然后,把它們交給臺青打理。”吳炳璋告訴記者,這種筑巢引鳳的方式已吸引了30多家臺灣團隊40多人入駐,涉及餐飲、文創、教育、電商、新媒體等行業。

    “其實,黑貓文旅基地就是一個以鄉村為舞臺的眾創空間。”在左星星看來,廣袤的鄉村擁有更多的機會與無限的可能,臺青既可以在這里發揮專長、實現夢想,也可以豐富鄉村業態,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臺青發展與鄉村建設的雙贏。

    攜手共運營 融在“研學村”

    走村入戶,了解后溪村的歷史;進臺青古厝,探訪閩臺鄉建鄉創的故事;動手DIY,跟著村里的阿嬤,一起制作鳳梨酥、紅龜粿、薄餅等閩南美食……

    暑期來臨,以“行進后溪,眼望臺灣”為主題的研學課程,吸引了許多兩岸學子來到后溪,感受“一座廟、一個村、一群人”的兩岸情緣。依托后溪村豐富的歷史淵源,臺青鄭孟桓入駐后溪村后,將目光投向了“研學教育”賽道。“目前,我們的暑期研學課程已有不少團隊預約。”鄭孟桓說。

    “開設文創設計、音樂創作、新媒體制作等課程,我們希望通過‘研學+’的模式,讓臺青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提高后溪村的知名度,盤活鄉村資源,助力村民增收。”吳炳璋說。

    為了推進“研學+”的運作模式,后溪村、黑貓文旅基地、有關企業合資成立了公司,對后溪村進行整村運營,通過活化古厝、培育人才、文旅賦能等形式,共同推進后溪村的“閩臺研學第一村”建設。

    臺灣團隊的到來,讓村民看見了不一樣的風景。“現在村里不僅變得整潔漂亮了,村子也更熱鬧了,家家戶戶的收入都增加了。”今年74歲的阿嬤陳瑞珍常在研學營里教兩岸學子做美食,每天的生活過得充實又快樂,而像她這樣的后溪村村民還有不少。2024年,后溪村文旅及研學產業年營業額突破100萬元,帶動了1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去年,后溪村被列入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這是對大家工作的肯定。未來,我們將把成功的經驗在更多村莊推廣。”吳炳璋告訴記者,目前黑貓文旅基地已經承接了同安田洋村等村落的鄉建鄉創項目,下一步將通過打造“一村一特色”,開展整村運營,讓更多村莊成為臺青創新創業的樂土。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華為Pura 80標準版7月將發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莱芜市| 淮南市| 平乐县| 调兵山市| 库车县| 高平市| 策勒县| 中西区| 安国市| 银川市| 桐乡市| 泌阳县| 曲沃县| 嘉兴市| 且末县| 金湖县| 拜城县| 西昌市| 文安县| 建瓯市| 原平市| 依兰县| 宁城县| 班玛县| 宜昌市| 泰和县| 遵化市| 林周县| 温州市| 穆棱市| 哈巴河县| 磐安县| 仁化县| 龙南县| 铁岭县| 安丘市| 洮南市| 页游| 襄樊市| 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