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氣候行動進入關鍵節點,兩岸綠色合作持續升溫。19日,作為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的重點活動,2025第三屆兩岸碳中和大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從學界的前沿理論探討,到企業界的創新實踐展示,多元聲音與力量匯聚于閩江之畔。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及行業精英200余人參會,以“可持續發展下的兩岸機遇與合作”為主題,共話綠色科技與產業創新發展。
第三屆兩岸碳中和大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記者 包華 攝
前沿論道:
一場尋求合作空間的對話
兩岸在碳中和領域不僅有著相同的愿景,還有廣泛的交流議題及合作空間。為此,清華大學兩岸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與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臺灣)共同發起兩岸碳中和大會。
實現碳中和,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將逐漸扮演主要的能源角色。這一變化,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全球風、光資源充足,且分布較為均勻,未來的發展取決于誰能夠搶先建成大規模穩定使用新能源的技術體系。
“世界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從能源的資源依賴型走向能源的技術依賴型,而近一半的關鍵技術尚未成熟,需要進一步研發提升。”賀克斌認為,除了硅能、儲能、氫能、智能四大板塊,高空發電技術、終極能源技術等未來顛覆性技術前沿也值得共同關注和發力。
全球碳中和趨勢驅動產業深度轉型,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推手。臺灣“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表示,企業的使命已經從獲利走向可持續發展。
“兩岸企業在能源轉型、技術創新與綠色金融領域合作潛力巨大,不僅創造新商機,更有助于貢獻全球減碳目標。”梁啟源建議,臺商可以從提升碳管理能力、參與兩岸供應鏈綠色再設計、推動示范場域建設等三方面進行戰略布局。
示范標桿:
一座高爾夫球場的碳中和創新實踐
大會長期征集碳中和相關政策建議、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產業應用示范案例等,共同塑造兩岸碳中和領域示范標桿。眼下,兩岸在碳中和領域的創新實踐,已在榕城開花結果。
“翠綠連綿的球道,清澈蜿蜒的溪水,成群結隊的鳥兒自由飛翔——這不是童話,而是我們在福州完成的一個項目: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產業鏈降碳案例分享環節,福州市臺協會會長蔣佩琪講述了一座高爾夫球場的碳中和創新實踐。
項目原址是一塊位于鰲江溪畔的荒灘,蔣佩琪父親歷時數年筑堤防洪,植樹數萬棵,保護了球場本身,也保障了周邊村落與生態環境的安全和穩定。多年來,球場堅守生態治理理念,與周邊水系、200多種野生鳥類、生物以及植被樹林共存共榮。
很多人印象中,高爾夫球場化學藥劑使用量多,污染大,何解?蔣佩琪與團隊不斷探索的答案是:大自然本身。“比如我們將球場掉落的松針和樹屑,打碎后化廢為寶,覆蓋地表,既能抑制雜草,又能改善土壤有機質。”
“我們還啟動建設自身的生態管理系統,并試圖同步構建一套完善的高爾夫球場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標準體系,期許未來可復制至全國甚至全球的高爾夫球場,還可以應用到園林甚至城市綠地中。”蔣佩琪說。
凝聚共識:
一份碳中和綠色行動福州倡議
“這是兩岸碳中和大會第二次在福州舉辦,也是第一次登上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的平臺,進一步擴大了會議的影響力,構建起兩岸碳中和領域常態化溝通機制。”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高思博表示,本屆大會舉辦之前,就收到了各界代表的詢問,可見大會已逐漸成為兩岸關于碳中和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活動。
大會組委會現場發布了“兩岸企業碳中和綠色行動福州倡議”,呼吁兩岸企業肩負起在碳中和進程中的重要責任,共同整合科研資源與創新力量,優化生產經營流程,建設零碳產業園區,積極參與綠色公益活動,共同營造綠色家園。
倡議書還提到,推動兩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打造綠色產業鏈與供應鏈,提升兩岸產業在全球綠色經濟格局中的競爭力;建立常態化的兩岸企業碳中和交流機制,提升兩岸企業在全球氣候治理領域的話語權與影響力;構建兩岸青年綠色發展交流平臺,為兩岸綠色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未來,兩岸碳中和大會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搭建產業合作平臺,促進兩岸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的高效流通與深度融合,并推動兩岸企業踐行綠色承諾,為全球氣候治理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記者 莫思予)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首屆海峽兩岸工業發展大會在福州舉行2025-05-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