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臺灣姓氏絕大多數傳承自大陸,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阮氏作為中華姓氏大家庭的一員,同樣在臺灣開枝散葉。”在4月19日于福州舉行的《七閩人師阮彌之》新書發布座談會上,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阮詩瑋如是說。

    《七閩人師阮彌之》一書自2022年4月啟動編寫工作,今年3月正式出版,全書內容包括阮氏起源、阮彌之后裔傳略、阮氏家族群體成就等。

    阮彌之(?-436年)的名字至今已少有人提起,他從江左(江蘇南京)來閩擔任昌國郡(今福州)守,距今已近1600年,生平事跡早已隱入歷史的深處。

    福建文史專家、《七閩人師阮彌之》主編盧美松表示,說到福州甚至是福建的教育發展史,阮彌之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他在福建卒后,朝廷為之立廟奉祀,且題匾曰“七閩人師”,表彰他開閩地文教之先河的貢獻,也是對他個人治績的歷史定位和對福建教育歷史的客觀記錄。

    福建古稱“七閩”,“七閩”與我們熟知的“八閩”不同。所謂“八閩”源自宋朝時福建設置的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及邵武軍、興化軍八個同級行政機構,“七閩”則指更早之前生活在福建地區、以蛇為圖騰的七個閩越部族。

    阮氏作為歷史上的“世家大族”,可謂人才輩出。盧美松在座談會上說,這本書對阮氏家族的歷史、歷史資料進行了梳理和羅列,如有不同的意見,后續可以慢慢探討。

    《七閩人師阮彌之》一書整理了元代之后特別是明清兩朝福建、廣東等地阮氏遷居臺灣的歷史。阮詩瑋指出,《七閩人師阮彌之》的發布,既為海峽兩岸阮氏共同的歷史記憶增添了一抹亮色,也為兩岸人民的血脈聯結增添了一份見證。

    “未來,我們還可以探索推動海峽兩岸共同開展阮彌之研究,持續深化閩臺族譜對接和姓氏源流合作研究。”阮詩瑋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百隊職工扮靚百家工會驛站慶祝百年工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水县| 大英县| 沙河市| 轮台县| 平度市| 临澧县| 洱源县| 庄浪县| 霍城县| 巴彦淖尔市| 阳西县| 福州市| 广东省| 抚顺市| 韩城市| 乌拉特前旗| 瑞丽市| 桦南县| 河东区| 镇原县| 项城市| 天水市| 海门市| 成安县| 汶上县| 大方县| 乌拉特中旗| 大关县| 高台县| 峨眉山市| 合肥市| 通城县| 泽普县| 汕头市| 泾源县| 新巴尔虎左旗| 莒南县| 昭通市| 广元市| 汕尾市|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