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臺海網網6月3日訊 據東南網報道鑼鼓喧天,飛槳逐浪。6月3日上午,第十六屆“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在廈門市集美區鳴鑼開賽,兩岸47支參賽隊奮楫競渡龍舟池。

    兩岸47支隊伍齊聚廈門集美 飛槳逐浪賽龍舟

    第十六屆“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鳴鑼開賽。比賽現場,隊員們揮臂劃槳、劈波斬浪。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一點龍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二點天庭……”開幕式現場掌聲雷動,鼓陣氣勢恢宏,來自臺灣的獅頭旺劇團獻上精彩的臺灣獅民俗開場表演,莊嚴肅穆的龍舟點睛儀式隨即揭開本屆龍舟賽序幕。

    3日進行的是200米和500米直道賽,4日上午將進行“嘉庚杯”“敬賢杯”總決賽以及頒獎儀式,4日下午將進行第八屆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本屆賽事設有青少年男子組和女子組、社會男子組和女子組4個組別,共47支隊伍參賽,其中臺灣參賽隊伍19支(含大陸臺胞2支),共有約500名臺胞人員參與賽事。

    作為兩岸同根同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龍舟賽事在海峽兩岸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起源于陳嘉庚先生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凝聚各方力量的龍舟賽事。自2006年開賽以來,賽事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歷經多次升級,已發展成為集美區重要的文化品牌、廈門城市名片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

    時值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10周年、集美學村命名100周年之際,除了龍舟賽之外,龍舟文化節活動還包括第八屆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以及第18屆集美(端午)詩歌節第19屆海峽兩岸(集美)端午文化論壇等系列文化活動,進一步挖掘百年學村積淀的厚重文化和精神內涵,并通過旱地龍舟比賽、童心繪端午、包粽子大賽、閩南曲藝專場、龍舟游園會、龍舟文化奇妙夜等活動,將傳統端午習俗與主題文旅相結合,吸引更多市民群眾體驗龍舟運動、傳承龍舟精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本屆龍舟文化節由中國龍舟協會、政協廈門市委員會、福建省體育局主辦,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政府、廈門市體育局、廈門市集美學校委員會、廈門廣電集團承辦,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協辦。

    兩岸47支隊伍齊聚廈門集美 飛槳逐浪賽龍舟

    海峽兩岸龍舟賽開幕式現場。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賽場邊的故事

    兩岸選手打成一片 送禮物促交流

    臺北霞海城隍廟男子龍舟隊教練陳雨霖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三次帶隊參加海峽兩岸龍舟賽。盡管暌違3年,隊伍一抵達廈門就立即前往臺北霞海城隍廟的祖廟——位于集美后溪的霞城城隍廟,這也是他們每次參賽前的重要行程。據悉,臺北霞海城隍廟男子龍舟隊由一群熱愛龍舟運動的社會青年自發組織,隊員年齡從18歲到58歲的都有,“我們不是以比賽為目的,是為了推廣運動的精神而組成的。”

    談及對這次比賽的期待,陳雨霖表示將全力以赴,但無論成績如何,此行的收獲已然不菲。“我覺得不只是成績,交流很重要。接觸才沒有隔閡,多接觸我們才更多了解。”他表示,再次來廈參賽,“這邊不管是硬體設施也好,人民的生活水準也好,甚至大家對我們的熱情關懷,都在逐年遞增。”

    陳雨霖說,看到兩岸選手們打成一片,感覺非常好。此行,臺北霞海城隍廟男子龍舟隊還帶來了一款以臺北傳統龍舟造型為模板而制作臺灣文創紙藝產品,“交換給所有比賽的同胞”,希望以禮物為媒介,增進兩岸青年的交流。

    聲音

    爭取更好成績 不辜負訓練艱辛

    在成績公布欄前,記者看到了略顯興奮的李卓。在3日上午的200米直道賽上,他所在的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龍舟隊獲得了小組第一的好成績。作為隊長的他難掩高興,“希望我們在決賽能拿出更好的成績。”

    李卓告訴記者,為了全力沖刺比賽,隊伍已經開展了兩個多月的集訓。為了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將近30名隊員早上五點半開始就扎在水上訓練中心,水上訓練和力量訓練交替進行,天天如此。“長時間的訓練大家身體也很疲勞,但每天都互相打氣,充滿了斗志。”李卓說。

    力所能及 爭當兩岸交流的橋梁

    “看到我們兩岸同胞一起比龍舟賽,每年都越比越精彩,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就感到非常開心。”海芋臺胞社工隊隊員賴淑珍說,她所在的隊伍主要由在廈臺胞組成,這是第三次參加“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

    盡管預賽成績不太理想,今年,賴淑珍卻顯得不太在意。“因為蠻多臺灣隊伍的。我就發揮我‘社牛’的個性,跟各支臺灣隊伍聊天、分享。”在廈打拼多年,她和一群臺胞組建了廈門海芋志愿隊,“以這個比賽為契機,相聚在一起,我們把在廈門的工作生活分享給更多臺胞。”

    兩岸47支隊伍齊聚廈門集美 飛槳逐浪賽龍舟

    起點處,各支隊伍整裝待發。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兩岸47支隊伍齊聚廈門集美 飛槳逐浪賽龍舟

    兩支隊伍齊齊沖線,戰況激烈。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兩岸47支隊伍齊聚廈門集美 飛槳逐浪賽龍舟

    比賽在風景秀美的龍舟池舉辦。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兩岸47支隊伍齊聚廈門集美 飛槳逐浪賽龍舟

    海峽兩岸龍舟賽開幕式現場。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記者 李霖 李奇)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泉州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輪候庫開放申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右玉县| 威海市| 成安县| 双峰县| 南涧| 白水县| 新兴县| 云浮市| 新民市| 阳东县| 乌兰浩特市| 鄂托克前旗| 杂多县| 孙吴县| 道孚县| 大姚县| 九台市| 农安县| 庄河市| 栾川县| 靖安县| 尉氏县| 赣榆县| 宣武区| 仪陇县| 松溪县| 游戏| 望江县| 察雅县| 巨鹿县| 遂宁市| 西吉县| 革吉县| 台中市| 山西省| 瑞昌市| 溧水县| 镇赉县| 张掖市|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