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道(文/馬晗雁 粘軼鋒)美聯儲再度宣布大幅加息,引發全球經濟動蕩,臺灣經濟也深受其害,不僅出口步步倒退,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新臺幣匯率也如同失速列車一般大幅貶值,未來甚至還可能面臨“輸入性通脹”的隱憂。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1月7日報道,臺灣學者皆認為,美聯儲加息將使臺灣地區第四季度出口表現不如第三季度,數據顯示,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2023年出口轉好恐怕要等到第三季度,甚至一整年表現都將相當低迷。
據報道,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8日將公布海關進出口初步統計,據之前公布的數據,9月出口降破400億美元,終結連續26個月的正增長,由紅翻黑;第三季度的出口金額為1211億美元,年增率僅3.4%,遠低于統計部門8月所預估的1292億美元。以臺當局的統計來看,2021年第四季度的出口規模為1224億美元,若今年第四季度整體表現低于第三季度,也就可能無法突破1211億美元,就有可能出現“負增長”,這也是自2020年第三季度、將近10個季度以來首見負增長。
報道稱,臺灣“中央大學”臺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美國、歐洲承受高通脹影響,持續保持加息的趨勢,這將使歐美的消費力減弱,經濟呈現低迷。如果美國不停止加息,臺灣出口不可能轉好,甚至明年一整年都可能相當低迷。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表示,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相繼加息,各國制造業活動已見明顯放緩,加上新冠疫情風險未除、俄烏沖突膠著等變數,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前景疑慮,牽制臺灣出口表現。
除了出口受到影響,新臺幣貶值也令臺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構左支右絀。據臺灣“中央社”報道,美聯儲再次暴力加息的外溢效應持續蔓延,在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下,如何出臺最妥適的貨幣政策,讓臺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構負責人楊金龍任期屆滿前的“期末考”難度大大提升。
報道稱,臺“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直言,臺灣現在面臨通脹壓力、利差擴大、經濟增長放緩等考驗,環境復雜度遠高于以往。
王健全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臺灣今年上半年經濟表現良好,下半年卻每況愈下,多數廠商反映新增訂單不明朗、庫存又太高,因而看淡未來景氣表現。
報道稱,反映總體經濟情勢的景氣燈號更已透露景氣走疲的警訊,9月燈號終結連6綠,改亮代表景氣“趨弱”的黃藍燈。
報道稱,王健全直言,這波經濟下修,讓臺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構左支右絀,需要同時面臨對抗通脹以及全球經濟下行的挑戰,貨幣政策難度更高。
報道稱,臺灣除了面臨經濟放緩的壓力,受到美國“雙率雙升”的壓力籠罩,新臺幣匯率貶勢如同失速列車,從年初的1美元兌27元貶至如今的32元。
報道稱,臺灣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貶值應有利于出口,然而強勢美元造成亞洲貨幣競貶,且全球需求放緩之際,臺灣出口動能已持續萎縮,貶值帶來的效應有限。此時,新臺幣“跌跌不休”,反而帶來“輸入性通脹”的隱憂。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炸臺積電、誘兩岸開戰?臺學者一語道破美國陰謀2022-11-04
- 臺灣通報:新增新冠確診病例29977例,死亡81例2022-11-04
- 島內放寬疫情管控措施 港澳觀光團11月7日起可入境臺灣2022-11-04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島內放寬疫情管控措施 港澳觀光團11月7日起可2022-1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