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教育頻道>教育資訊
    分享

    半個月來,段瑞在微信朋友圈發布的照片里,全是泥沙翻滾的河道以及泥濘山道上艱難行走的小學生。連續半個多月的降雨,位于昆明北部山區的東川區多次收到氣象局和國土資源局發布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段瑞的心每天都懸著。望著咆哮而來的湍流,他在朋友圈里寫道:“以后上班需要裝卸機,推到哪兒,走到哪兒。”

    段瑞是昆明市東川區阿旺鎮木多小學的校長,6月29日,他一個人冒著大雨,著湍急的河水,用兩個小時將67名學生抱到對岸。這段視頻和照片發布在網上后,他被網友們稱為“最帥小學老師”。

    盡管那天下著大雨,可學生們還是步行五六公里到學校上課。一如既往站在學校門口迎接學生的段瑞,發現離學校不遠處的河灘河水暴漲,幾個已經走到河灘中間的孩子,弱小的身軀被湍急的河水困在碎石堆上。

    來不及多想,也沒顧得上叫其他老師,段瑞立即往河灘跑去。他卷起褲腳,跨進泥沙滾滾的水流中,將困在河中的學生抱到河對岸。此時,學生們源源不斷地來到河岸,他們中最小的才5歲。段瑞一次次踏進急流,多次往返,又背又抱又扛,將67個學生安全送到對岸。

    到達河對岸的孩子都沒有離開,他們等待著其他孩子和老師們。有手機的學生將這讓人心酸又暖心的一幕拍了下來。盡管有的照片拍虛了,但段瑞抱著學生在渾濁河泥中的身影,深深打動了無數人。

    那天下午放學,學校全體老師將學生們護送過河。因大雨連續不斷,之后學校要求家長每天接送。有的學生父母在外打工,孩子自己來上學的,段瑞就等在河邊,將他們抱過河,直至前兩天學校放假。

    “我曾以為自己不幸,但有一天我去做家訪時才發現,很多學生比我不幸得多。”段瑞說。

    木多小學位于海拔2200米的東川區阿旺鎮木多村,2009年,因撤點并校,并入村內另外兩個小學后,木多小學成為村里唯一一所小學。學校只有6間教室、6間宿舍和一個僅夠當廚房用的食堂,周圍22個村民小組的孩子在這里上學,學生們讀到六年級都要到阿旺鎮中心小學去就讀。

    木多小學在山溝里,四面都是高聳險峻的大山,是阿旺鎮最艱苦的農村山區小學。4年前,畢業于云南民族大學的段瑞,來這里擔任特崗教師。然而,一走進學校,“整個人都懵掉了”。

    那時候的木多小學,條件比現在更艱苦。一共有5個班,有156個學生,其中彝族學生107名,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學校。全校只有7名教師,都是男教師。過去,學校曾來過兩名代課女教師,后來就再沒有女教師來過。7名男教師身兼數職,不僅要教所有科目,還得管學生的吃喝拉撒。

    最開始的生活讓段瑞難以適應。他居住的房間是土坯房,遇上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得找出盆和桶到處接水,連床鋪都遭殃。

    學校到鎮上有30公里山路,山路崎嶇,一到雨季,出行十分困難;村里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除了風聲、雨聲,偶爾吠叫的狗聲,山里最好聽的聲音就是白天學校朗朗的讀書聲,以及下午放學后孩子們走在回家山路上的嬉笑打鬧聲。

    “我來自農村,從小努力讀書就是為走出大山,沒想到讀完書卻回到了更大的山。”段瑞說,當時十分猶豫,而最終選擇留下來,僅僅是為了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

    就在他自憐自嘆時,一次次的家訪觸動并改變了他。

    當時只有31名學生住校,其他學生每天早晨5點起床,6點從家里出發,7點30分趕到學校上早自習,下午4點15分放學,到家已經晚上6點了。那時學校沒有食堂,學生們白天只能喝一盒牛奶、吃一個雞蛋的營養早餐,一直要餓到下午放學。孩子們回家之后,還要喂豬、放牛、做家務,等著在山間地頭勞作的大人回家。

    與學生相比,段瑞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學校雖然沒有網線,但手機有信號。學校有位老師有摩托車,可他技術不好,讓段瑞騎車帶他,于是一騎就是一年,“要是走路的話來回起碼要6個小時”。

    就這樣,段瑞一待就是4年多,并成了木多小學的校長。

    “畢業后的4年,我的同班同學中,有的成了公務員、警察、大學教師、中學教師,有的自主創業,有的考上了研究生。他們實現了兒時的夢想——走出大山,而我卻恰恰相反,走進了大山。”他說自己留下來的理由,“一是去外面找穩定的工作不容易;二是和學生待在一起時間長了,和他們有了感情”。

    他知道,即使從未見過外面的世界,山里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夢想:科學家、醫生、發明家、教師,“和我們小時候多像啊”。

    然而,要幫助孩子們實現夢想,山區學校的設施設備和教學質量還有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

    阿旺鎮是彝族聚居地,學校現有的137名學生中,89名是少數民族學生。他們中有的孩子家境貧困;有的不會說漢語,給教學帶來困難;有的孩子是留守兒童,家中的老人因文化水平低無法輔導孩子。學校至今沒有網絡,很多教學工作無法開展,想用多媒體給學生看點資料都沒法實現。

    為此,段瑞通過微信等為學校籌集善款,幫助改善學校硬件設施。近年來,學校收到10萬余元的愛心物資。

    2015年以來,學校的條件逐漸改善:這年春天,食堂開張,學生們在學校吃上了熱騰騰的午餐;過去老師們星期天早上在鎮里買好菜,然后找人拉到學校,現在供貨商把菜直接送到學校;去年9月,學校新分來了5名特崗教師,都是女教師,對住校生的照顧多了一份女性的細致;有26名學生得到了愛心人士的一對一幫扶;在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靠社會捐贈的圖書,學校建了一個小小的圖書室。

    段瑞的妻子也是一名小學教師,“從我的學校到她那里要一個多小時”。他們的家在另外一個縣嵩明縣,因為都是寄宿制學校,平時兩人各自住在學校,只有周末回家才能見面。

    當雨季來臨時,夫妻雙方都擔心著對方的安全。作為校長,段瑞還擔憂著那些每天奔波在山路上的孩子。他希望學校能為學生建更多的宿舍,改變孩子們艱難求學的狀況。

    目前,木多小學的新校區正在籌劃選址中。

    “過去我想走出大山,現在我想讓學生們走出大山,實現夢想。”段瑞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2025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丨多維賦能,鼓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丹凤县| 钟山县| 攀枝花市| 漳州市| 鹿邑县| 临夏市| 大理市| 共和县| 瑞金市| 松滋市| 拜泉县| 定边县| 大渡口区| 河西区| 长葛市| 曲阳县| 年辖:市辖区| 肃宁县| 景宁| 岳普湖县| 汾阳市| 平顺县| 休宁县| 赞皇县| 丰宁| 博白县| 江北区| 加查县| 社会| 明光市| 安多县| 吴忠市| 弋阳县| 广州市| 乐昌市| 广宁县| 灵山县| 遵义县| 琼结县|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