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貫徹落實人才強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7月8日,福州大學“紅星照學村,薪火在相傳”博士實踐隊,來到三明市大田縣,精準對接大田縣需求,服務當地基層治理、古建筑數字化保護以及基礎教育幫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該博士實踐隊由福州大學研究生院、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聯合指導,由來自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的26名碩博師生組成,指導老師包括國家級高層次創新人才,福建省政府顧問徐開欽教授、福州大學市政工程與水環境研究中心主任范功端教授等。
只此青綠 “河小禹”助力均溪煥新顏
實踐隊與縣水利局河長辦工作人員攜手合作,對大田鄉供排水情況進行調研。一是對均溪流域的國家級及省級控制及中間過程等9處斷面水質進行了科學取樣,現場調研干流匯入的雨水排口及上游匯入支流的情況,并深入探討了均溪各斷面水質的變化情況;二是對縣城區供水現狀進行調研,前往省水投大田水務公司及水廠,現場調研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的最新進展和水廠工藝情況,與水廠工作人員就余氯和消毒副產物控制、智慧水務的建設發展及供水管網運維巡查等問題進行詳細交流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將市政專業技術與現場實踐問題的緊密結合,為大田縣持續做好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河小禹博士小分隊現場取水樣
學村屹立 “數智”賦能古建筑保護
實踐隊赴均溪鎮第二集美學村,開展古建筑群落保護與文旅開發模式探索。實踐隊先以“徒步踏勘+入戶訪談”走訪村落,勘察3217.5畝核心區內28座校舍舊址,記錄“誠毅”校訓等紅色遺存,走訪玉田村原住民。隨后用無人機攝影測量采集全域建筑數據,用手持三維激光掃描設備采集集和堂建筑細節,并制作三維點云模型及全景漫游樣例。最終形成文旅策劃概念文本,為學村“紅色文旅+古建保護”融合、鄉村振興提供支撐,探索出歷史與數字技術結合的保護開發新模式。
古建筑保護提升小分隊用無人機測繪
薪火傳承 “大手拉小手”推動基礎教育素質提升
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靜靜矗立,承載著1938年至1946年,集美職校師生在大田父老鄉親的幫助下,邊學習邊抗戰,創造了抗戰烽火中弦歌不輟的教育奇跡。
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實踐并進一步服務基礎教育提升,共同探索大田縣基礎教育素質拓展新模式,“鑄魂·傳承·薪火橋”——大中小思政實踐與素質提升幫扶實踐隊于大田縣城關第二小學舉行“薪火·砼行”暑期實踐營,通過“學精神”、“護記憶”、“筑匠心”三大主題模塊課程設計,傳承弘揚茅以升先生愛國奉獻、科技報國的公益的精神“薪火”;挖掘第二集美學村古建筑保護經驗、銘記古建筑所承載的抗戰歷史與民族記憶;以橋梁模型制作等體驗式實踐為載體,在共學共踐的“砼行”中厚植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錘煉科學素養與實踐能力,為大田縣基礎教育素質提升新模式、注入新動能。
橋梁結構手工實踐課
慰問指導 校地座談謀發展
7月10日下午,福州大學黨委王向陽副書記專程赴大田看望實踐隊,聽取實踐隊階段性成果匯報,在第二集美學村見證“福州大學土木工程鄉村振興工作站——玉田站”揭牌,并出席校地共建座談會。
實踐隊員在第二集美學村遺址參觀學習
福州大學市政工程與水環境研究中心與大田縣政府共建框架協議
座談會上,針對大田縣政府提出的助推大田縣石墨(烯)產業、河湖長制、古建筑文化遺址保護利用、基礎教育工作等方面發展問題,實踐隊師生和大田縣政府、水利局、教育局等部門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現場應題,并簽訂了《福州大學市政工程與水環境研究中心與大田縣政府共建框架協議》。(福州大學供稿)
責任編輯:易初
-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赴晉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2025-07-12
- 福大材料學院博士實踐隊:校地合作搭橋 產教融合創新2025-07-10
- 福大材料學院博士實踐隊:訪信和研創,聚校企促興2025-07-09
- 最新高校資訊 頻道推薦
-
山東職業學院2023年在福建省計劃招生50人2025-07-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