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英華職業學院信火燎原實踐隊暨河小禹專項治理團于2025年6月29日至7月3日,以“追溯河湖污染源頭創新老青少共治體系”為核心,精心設計“英華河小禹”IP形象文創產品,深入榕城河畔、社區、公園等場所,開展了一場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信火燎原實踐隊合照 管霖琪攝)
“溯源躬行禹力聚,織網精勤清流長”
6月29日,實踐隊走進福州市鼓樓區大凰山社區,深度參與“低碳生活·家家時尚”巾幗志愿服務專項行動。隊員們聚焦河湖污染源頭,化身環保引導員,在智能垃圾處理設施前指導居民精準投放生活垃圾,并通過趣味游戲與“變廢為寶”手工體驗,直觀揭示了不當處置垃圾對河湖水生態的嚴重威脅,倡導社區居民們從源頭抑制河湖污染物的產生?;顒舆^程中,女配送員林翠芳“隨車攜帶收納袋、隨時分揀途中廢棄物”的故事分享,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守護河湖清流需從生活細微處著手的重要性。
(圖為實踐隊赴大凰山社區合照、活動照 管霖琪攝)
“河小禹探科技源,繪滴水重生新篇”
6月30日,實踐隊奔赴閩江畔的原厝水質自動檢測站,開啟“一滴水的重生”科技探秘之旅。技術人員向隊員們展示了24小時值守的“智慧哨兵”:一體化在線系統每4小時精準分析水溫、溶解氧等17項水質指標;無人機巡航實時回傳水源地污染隱患畫面,構筑空天地一體監測網絡。在西區水廠,渾濁江水(濁度2.8NTU)經絮凝、沉淀等工藝蛻變為清泉(濁度0.1NTU)的過程,令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了科技在河湖健康診斷與污染溯源中的關鍵作用,感受到了科技對于保障水質安全的堅實力量。
(圖為實踐隊于原厝水質自動檢測站合照、參觀照 包震文、莊曉彤攝)
“禹跡清流書眾志,赤幟碧水映初心”
7月1日清晨,實踐隊在旗山湖公園開展河湖治理相關調研實踐活動。隊員們沿10公里環湖步道清撿垃圾,為清潔河湖環境奉獻團隊力量;同步發起覆蓋全年齡段的“河小禹”知曉度調研,累計發放問卷300余份,匯集“增設河道研學路線”“開發護水小程序”等建議28條,形成來自基層的“水情報告”,為精準溯源污染、優化河湖治理提供了寶貴的民意參考。
(圖為實踐隊于旗山湖合照、活動照 管霖琪、王涵攝)
“眾志聚智護長清,碧水長流譜新篇”
7月1日下午,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青年交流委員會、福州市晉安區飛飛魚志愿服務中心、福州英華職業學院信火燎原實踐隊達成合作共識,在竹林境社區進行三方環保共建簽約儀式,通過整合政府、高校與社會組織資源,搭建起長期穩定的環保協作平臺。未來三方將攜手推進河湖保護、污染源頭防控等項目的全域化、常態化開展,該創新機制將成為基層生態治理的示范樣本,為“河小禹”專項治理行動的持續深化提供了機制保障。
(圖為實踐隊于竹林境社區合照、活動現場簽約照 管霖琪、莊曉彤攝)
“耆幼執彩繪清夢,代際傳薪守碧川”
7月2日至3日,實踐隊將“河小禹”生態理念注入“一老一少”群體,創新實踐“老青少三代共治理念”的宣傳模式。長青頤養院中,隊員們與老人們共制“閩江帆影”超輕粘土作品,在代際交流中宣講“河小禹”護水故事,共話“久久為功”的治水精神;濱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孩子們通過“黏土塑河”認識河流生態,在“凈水小實驗”中驚嘆科技對于水質的作用,“河小禹”守護碧水的種子在幼小心田悄然萌芽。三代人的熱情參與,讓“河小禹”精神在代際傳承中煥發持久生命力。
(圖為實踐隊于長青頤養院、濱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合照、活動照 管霖琪、包震文攝)
“青春答卷落筆,人水和諧交卷”
五日征程,步履鏗鏘。這支實踐隊以“科技溯源+源頭防控+民情匯聚+協同共治+代際宣教”的多維實踐,串聯起科技護河的前沿陣地、社區治理的“末梢神經”、全民參與的綠色網絡。從原厝監測屏跳動的數據到旗山湖畔300余份問卷承載的民聲,從竹林境三方簽約的機制創新到孩子們手中由濁變清的實驗水樣——每一幀“河小禹”的青春畫面都無不展現著:守護綠水青山,重在萬千細微之處的堅守,成于源頭治理的智慧與代代相傳的使命。當協同治理的星火從社區燎原,當青春智慧與銀齡經驗、童真力量共同融入福州水脈,“河小禹”已從一支隊伍的實踐,升華為匯聚老青少三代力量、共護母親河的生態行動,為美麗福建建設、美麗中國建設注入不竭的青年動能。
責任編輯:易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高校資訊 頻道推薦
-
山東職業學院2023年在福建省計劃招生50人2025-07-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