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中國質量

      ——第三屆中國質量獎及提名獎獲獎者眼中的質量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馮浩

    11月3日,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質量獎及提名獎獲獎組織和個人媒體對話會在北京舉行,同時,“講好質量故事引領創新發展”主題宣講活動也宣布啟動。媒體對話會上,這些獲獎組織和個人分享了各自開展質量工作的經驗與體悟。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中國質量?中國質量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剛剛獲得第三屆中國質量獎及提名獎的大國工匠們給出了回答。

     無處不在的質量

    作為我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第三屆中國質量獎共有9家組織和1名個人獲獎。獲獎組織為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敦煌研究院、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總體氣動部總體布置班組,獲獎個人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技師潘玉華。此外,還有71家組織和9名個人獲得提名獎。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這些獲獎者涉及19個行業。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人們對高質量的追求滲透在社會的各行各業,質量無處不在。

    對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旭光而言,質量就是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我們企業要不斷滿足客戶和社會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比如20世紀主要是追求可靠性,21世紀主要追求低耗、環保”。

    作為我國教育領域第一個中國質量獎獲獎組織,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校長劉希婭說,質量就是要“讓孩子們學得更好,并且能夠適應未來的人才需求”。

    在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看來,質量就是“用這個時代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管理來真實完整地把敦煌遺產保護下來,傳承給下一代”。

    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總體氣動部總體布置班組科室主任王勤超看來,質量就是“要讓飛行員愿意飛,乘客愿意坐”。

    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的醫生看來,質量就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和長期預后。

    在潘玉華看來,質量就是“絕不把問題產品流向下一道工序”,是“不斷學習標準、制定標準、運用標準、完善標準的漫漫長路,一步一步留下堅實的腳印”。

    “要讓中國制造受到全球的尊重,企業必須把質量視為生命。”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質量總監施清清說。

     文化支撐的質量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深入人心的質量文化,想長期保證質量是不大可能的。”第三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獲獎組織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建軍說,質量文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積累。他說,他們秉承“好人釀好酒”的質量文化,所謂好人,就是要有工匠精神,把細節做到極致,而要形成質量文化則需要長期的堅守。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自明認為,質量文化和工匠精神需要像基因一樣固化并傳承下去。中鐵大橋局的質量文化始自20世紀50年代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在那時候第一代大橋人就深深打下質量的烙印,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他說,他們每次制定發展計劃、中長期發展戰略,都會把質量和創新寫進去。如今中鐵大橋局已修建2600多座各種類型的橋梁,沒有一座發生質量事故。

    如果說中鐵大橋局的橋梁設計者和建筑者是現代工匠的代表,那么,景德鎮的陶瓷藝人是古代工匠在歷經千年傳承后的新生。“景德鎮自古以來對質量有一種深深的敬畏。”第三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獲獎組織景德鎮澐知味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筱平介紹,他們的質量文化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毛病不過手,一手壓一手,下手管上手。“景德鎮陶瓷傳承1000多年,工序從來沒有斷過”。

     創新驅動的質量

    質量需要文化和精神的支撐,也需要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推動。

    在媒體對話會上,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麗芬分享了智能制造是如何跟質量結合起來的。江蘇陽光是一家紡織企業,“大家聽到紡織可能覺得是傳統產業,加工技術也比較傳統和落后。其實不然,智能制造正滲透進紡織領域。”她舉例介紹,傳統的紡織染色配方通過手工實現,現在通過大數據技術建立智能配方中心,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精準染色配方,提升紡織品質量。

    與陳麗芬一樣,劉自明也深感科技在質量提升中的作用。現在的橋梁工程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施工難度越來越大,很多項目需要研發特種裝備才能保證工程質量。“我們將研究橋梁工程建造的智能化和橋梁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的智慧化服務,并進一步提升企業標準,促進高質量發展。”劉自明說。

    作為第三屆中國質量獎個人獎的唯一獲獎者,潘玉華在一線技術崗位工作了20多年,把創新融入整個團隊,培養出許多技術能手。“在生產過程中,我們和工藝、技術人員協同創新共同提高產品質量,同時不斷總結歸納先進的工作方法,推陳出新,達到質量有效提升。”她說。

    質量呼喚創新,創新呼喚勇氣。俗話說行行出狀元,“不管從事哪個行業,我們都要不斷超越自己,完善自己。”潘玉華向年輕人呼吁。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價格將低到“難以置信”!福州人今年有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无棣县| 杭锦旗| 定远县| 曲水县| 庆阳市| 襄樊市| 乌兰浩特市| 镇坪县| 昭通市| 麟游县| 上杭县| 湖南省| 南阳市| 城口县| 乌兰浩特市| 基隆市| 夏邑县| 舒城县| 江都市| 大悟县| 临泉县| 宜良县| 南和县| 榆中县| 万山特区| 措美县| 景德镇市| 文安县| 普安县| 湖南省| 新和县| 开原市| 太湖县| 茶陵县| 浏阳市| 胶州市| 宜阳县| 孝感市| 山阴县|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