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13省份5部門試點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

    建立申請人誠信檔案和虛假承諾黑名單制度

    ●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切實解決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將“為人民服務”變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深化了“放管服”改革和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優化了營商環境。

    ●天津、河北等13個省(市)和公安部、司法部等5個國務院部門將進行告知承諾制試點,推動形成標準公開、規則公平、預期合理、各負其責、信用監管的治理模式,進一步從制度層面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

    ●探索失信懲戒模式。依法建立申請人誠信檔案和虛假承諾黑名單制度,加強信用社會建設,不斷營造守信有激勵、失信必懲戒的社會氛圍。

    □ 本報記者 張維

    “明明是他們自己就掌握的材料,卻要求我們提供材料的原件、復印件、PDF件。”李飛(化名)對于廣東工商行政部門在開展商事主體公示信息監督檢查過程中所提的這一要求非常不滿。

    聽說司法部專設了一個“群眾批評——證明事項清理投訴監督平臺”,李飛決定到這個平臺試一試。事情解決得異常順利,很快,他就收到了廣東省工商行政部門的答復:今后在抽查工作中取消收取營業執照、變更通知書、企業基本信息、公示信息的復印件及掃描件等材料,并進一步完善材料清單。

    據司法部統計,截至2019年4月底,各地區、各部門共取消證明事項13000多項,其中,各地區取消地方性法規設定的證明事項400多項、地方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設定的11000多項、無依據的500多項;各部門取消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1100多項。

    新階段的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已經開啟,做好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便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天津、河北等13個省(市)和公安部、司法部等5個國務院部門將進行告知承諾制試點,推動形成標準公開、規則公平、預期合理、各負其責、信用監管的治理模式,進一步從制度層面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

    出臺有力措施整治

    登記結婚,居然要求我證明身份證上那個人是我;

    明明有戶籍簿,有結婚證、低保證,還要求開家庭關系、婚姻關系、低收入證明;

    汽車被颶風刮倒的大樹砸壞,需要找氣象部門開具“風力氣象證明”;

    去銀行兌換破損鈔票,需要找第三方開具“非被人為故意破壞”的證明……

    面對證明事項中的諸多奇葩證明,李克強總理曾經發出如下感喟:“群眾要辦點事,不知跑多少腿、磨多少嘴,咱們能不能出臺點硬措施,從制度上整治這些‘奇葩’證明?”

    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要求,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

    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提出,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全面清理煩擾企業和群眾的“奇葩”證明、重復證明等各類無謂證明,大力減少蓋章、審核、備案、確認、告知等各種繁瑣環節和手續。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下,一些地方和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對有關證明事項進行清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群眾和企業對證明多、辦事難、辦事繁的問題反映還很多,有的行政機關將自己的審查義務不當轉嫁給群眾和企業,有的行政機關違法增加證明事項和證明材料,提高證明要求,“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等問題還相當程度地存在。不少地方缺乏具體明確的權力清單和程序規定,造成證件數量多、辦證材料重復。信息共享存在障礙、個體誠信有待提升等諸多原因為“奇葩”證明提供了鏟不盡的土壤。

    于是,2018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發布,詳細部署了如何開展證明事項的專項清理工作,對清理的范圍、清理的標準、清理的時限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摸索風險防范措施

    司法部副部長劉振宇在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說,這次證明事項清理的范圍主要包括各地區、各部門通過規章、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以及無設定依據的證明事項;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設定的證明事項中有確應取消的,通過法定程序予以取消。

    這次清理的證明事項主要涉及五類證明:一是對法律事實的證明,如身份證明、出生證明、死亡證明;二是對法律關系的證明,如親屬關系證明、婚姻狀況證明;三是對資格、資質、能力或水平的證明,如職稱證明、培訓證明;四是權利歸屬證明,如住所、辦公地點、檢測場所使用權或所有權證明;五是其他客觀狀態的證明,如備案證明、驗資報告、收入證明、住房公積金提取證明等。

    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用劉振宇的話來講,“切實解決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將‘為人民服務’變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深化了‘放管服’改革和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優化了營商環境。”

    司法部還將持續推進證明事項清理規范工作。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將在下一步工作中“唱主角”。

    《司法部關于印發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已于近日印發,確定在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四川、陜西、甘肅等13個省(市)和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等5個國務院部門開展試點。

    據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局長趙振華介紹,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是指行政機關在辦理有關許可登記等事項的時候,以書面的形式將法律法規規定證明的義務或者證明條件一次性告知當事人,由申請人書面承諾已符合這些條件、標準和要求,同時也愿意承擔承諾不實的法律責任。在這種情況下,行政機關就不再向其索要證明,直接予以辦理。之后,行政機關核查這些條件是否屬實。“這種方式減少了老百姓到行政機關跑腿,還要到其他機關開具證明辦事的麻煩,大大節省了老百姓和企業的辦事成本。”

    為何要先試點而非直接全面推開?“我們考慮,告知承諾制所涉證明事項的范圍比較廣,不僅僅是許可審批,還包括確權登記、向行政機關申請救濟救助等各個方面,這就需要通過試點進行探索。”趙振華說。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考慮因素:第一,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樣。特別是信息共享的程度與信用環境狀況不平衡,可以通過試點先行先試,在一些地區創新形成一些好的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模式,再在全國普遍推開。

    第二,需要摸索風險防范的措施。告知承諾是讓當事人先承諾,就可能會出現虛假承諾問題,帶來行政管理的風險,比如國家財政資金的流失與監管失控等。“這就需要先行探索,看在哪些領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政府的后續監管手段也能跟得上,這樣才能既滿足老百姓辦事的需要,同時也減少政府的監管風險。”趙振華說。

    第三,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方式。趙振華解釋說,這一制度的重點是,申請人承諾后,行政機關通過什么方式核查承諾的事項符合法律規定;如果出現問題,如何加強事后的補救。在實踐中這方面還缺乏成熟的經驗,需要通過試點進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方式,確保監管到位,然后才能推廣。

    第四,為了探索告知承諾的范圍。趙振華介紹說,在試點方案征求意見過程中,有些地方提出涉及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國家安全及一些重大財產安全的證明事項不適合告知承諾,“因為一旦采取告知承諾,行政機關辦完手續之后,有些財產權屬可能就要轉移,法律關系就要變化,有些事后不好補救,或者是補救成本太大”,這就需要在試點中繼續探索告知承諾制在哪些領域不適合,哪些領域比較適合。

    第五,先試點后推開的做法也符合改革與法治相統一的原則。

    探索失信懲戒模式

    趙振華透露,在起草推行告知承諾試點方案中征求地方意見時,地方監管部門普遍關注的問題是,擔心申請人承諾后的事中、事后監管不到位帶來風險。

    據趙振華介紹,試點工作方案為此專門明確了一些具體措施。比如,確定告知承諾適用對象。除試點單位確定必須實行告知承諾制的證明事項外,申請人可自主選擇是否采用告知承諾替代證明。證明事項可以代為承諾的,要有申請人的特別授權。申請人有較嚴重的不良信用記錄或曾作出虛假承諾等情形的,不適用告知承諾制。

    規范告知承諾工作流程。試點單位要科學編制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工作規程,修改完善辦事指南。對實行告知承諾的各類證明事項,按照內容完備、邏輯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制作告知承諾書格式文本。告知承諾書格式文本要在試點單位對外服務場所和部門網站上公示,方便申請人索取或下載。試點單位按照權責一致原則,明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盡職免責、失職追責機制。

    加強事中事后核查。試點單位要針對試點證明事項的特點,分類確定核查辦法,明確核查時間、核查標準、核查方式等。試點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通過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政府部門內部核查和部門間行政協助等方式對申請人的承諾內容予以核實。確需進行現場檢查的,要優化工作程序、加強業務協同,避免檢查擾民。

    探索失信懲戒模式。依法建立申請人誠信檔案和虛假承諾黑名單制度,加強信用社會建設,不斷營造守信有激勵、失信必懲戒的社會氛圍。對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提供虛假承諾辦理有關事項的,依法撤銷相關決定、給予行政處罰。對于經查實承諾不實的,要追究有過錯的單位或個人的責任。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加強跨部門聯動響應,完善“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

    強化風險防范措施。試點單位要加強行政指導,強化告知和指導義務。對核查難度較大以及社會廣泛關注的事項,探索建立告知承諾書公示制度,鼓勵申請人主動公開接受社會監督。采取多種措施,防范行政機關依據申請人不實承諾辦理的事項損害第三方合法權益。梳理工作環節重大風險,制定防控措施。

    責任編輯:黃仙妹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百隊職工扮靚百家工會驛站慶祝百年工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个旧市| 台湾省| 兖州市| 徐州市| 罗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宁城县| 喀喇沁旗| 信丰县| 新民市| 同江市| 牡丹江市| 缙云县| 岳普湖县| 稻城县| 阿拉善右旗| 兴安盟| 西畴县| 鹿泉市| 溆浦县| 天峻县| 高邮市| 景德镇市| 商城县| 太湖县| 吴桥县| 临猗县| 天长市| 宿松县| 承德市| 邢台市| 通许县| 台东县| 含山县| 遂宁市| 定兴县| 浮梁县| 梅州市| 乡城县| 师宗县|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