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訊(吳紅) 第二屆“振興杯”科特派(“科技特派員”簡稱)賦能武夷巖茶大賽歷時2個多月,取得圓滿成功和預期成果。賽事活動得到全國30多家主流媒體及平臺的報道和傳播,獲廣泛關注,“振興杯”及總贊助商巖湶號的品牌形象與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本屆大賽于10月6日-15日收茶樣,共收到1595個茶樣,其中水仙488個、肉桂550個、大紅袍557個。來自福建省茶葉學會、武夷學院、武夷山市茶葉專家庫的15名評審專家,經過初評(10月21日—22日)、復賽和決賽審評(11月2日—3日),分別評出大紅袍、肉桂、水仙三大系列茶王各1名,特別金獎各3名,金獎與銀獎獲獎數量占送樣總數的2%與12%。頒獎典禮于11月18日在會展中心廣場舉行,現場設大眾品鑒席,供茶博會客商、茶人品鑒入圍茶樣。大賽如期如愿完成既定的各項日程,贏得市場、行業主管、業界專家、茶企茶農各方普遍贊譽。
頒獎典禮現場
武夷山市副市長張立明在頒獎典禮上致辭,代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對第二屆“振興杯”科特派賦能武夷巖茶大賽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說,本屆大賽匯聚了茶農茶企的匠心優品,展示了科特派服務成果;希冀科特派繼續發揮科技才能,深入田間地頭,熱心服務茶農茶企,繼續推進武夷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武夷山市充分發揮科特派機制作用,積極向茶農茶企推廣新技術,及時解決茶農茶企在茶葉種植、生產、加工、文創、銷售等方面遇到的技術問題;全域推廣綜合生態茶園建設模式,建設“智慧茶山”管理平臺,推動茶企和科研院校合作,促進茶產業、茶科技、茶文化統籌發展。今年,“武夷巖茶”在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榜單上位居第二位,品牌價值730.13億元。
頒獎嘉賓合影
武夷山市茶產業科技特派員協會會長余盛良總結了科特派賦能大賽的三大特點:一是鼓勵科技特派員服務過的企業、村民、茶農積極參賽,力求廣泛性;二是協會邀請了大量的學者型、技術型專家參與日常指導及賽事審評服務,體現了技術性、權威性;同時大賽定位公益性茶事活動,著力服務鄉村振興,彰顯公正性。
本屆大賽評委、科技特派員劉國英說,從每個系列來看,今年參賽的茶葉質量都相當不錯,特別是入圍和獲獎的茶葉都是好茶;得益于全域綠色生態茶園建設和科特派制度深入實施,這些年武夷山的茶葉品質和巖茶技藝水平逐年提升,通過振興杯等賽事能夠得到很好的驗證。
大眾品鑒現場
本屆大賽評選出三位茶王,大紅袍茶王吳孝忠、肉桂茶王季達珍、水仙茶王吳啟賢,都是年富力強的80后,他們代表的武夷山新一代茶人正在快速成長,懷著對事業和家鄉的熱愛之情,10余年如一日初心堅守、潛心實踐,已經成為武夷山巖茶傳承和發展的中堅力量。展望未來,在科特派的助力下,三位茶王都有信心和能力,繼續提升茶葉種植制作技術,擴大茶葉產能,精耕茶品牌,為武夷山的茶產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武夷巖茶的發展離不開茶農茶企對茶葉品質精益求精的匠心融鑄,本屆大賽是武夷山茶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體現。”福建省巖湶號生態莊園有限公司連續贊助兩屆賽事,公司品牌代表陳敏表示,作為一家落地于武夷山的新時代茶企,將積極響應“三茶”統籌的號召、助力鄉村振興、傳遞武夷大美名片,致力于讓中國茶,成為茶禮,走向世界。
頒獎現場氣氛熱烈
“振興杯”科特派賦能武夷巖茶大賽創辦時間不長,但其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頗高,本屆大賽得到了全國30多家主流媒體的報道和關注。新華社、新華網、中國新聞網、新華財經、經濟參考報等央媒,福建日報、東南網、海峽網、福建僑報等省級主流媒體,以及閩北日報、大武夷新聞網等南平市主流媒體對賽事進行了大篇幅的宣傳報道,主要商業門戶網站和新媒體平臺如騰訊、新浪、搜狐、網易、今日頭條、微信、微博、抖音廣泛轉載,掀起全網的傳播熱潮,為大賽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其中新華社系列平臺瀏覽量目前已超百萬,中國新聞網《“科特派”賦能茶產業 武夷巖茶評出新茶王》的新聞稿一經發布,24小時內閱讀量即達40萬人次,傳播效果顯著。由此,“振興杯”賽事和茶企巖湶號的品牌形象與影響力得到進一步傳播和提升,擦亮了武夷巖茶金名片。
責任編輯:趙睿
- 巖湶號成功贊助第二屆“振興杯”科特派賦能武夷巖茶大賽2023-11-28
- 第二屆"振興杯"科特派賦能武夷巖茶大賽獎項揭曉 新茶王誕生2023-11-06
- 第二屆"振興杯"科特派賦能武夷巖茶大賽獎項揭曉 新茶王誕生2023-11-0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我國快遞包裹業務量同比增長2.1% 穩居世界第2023-11-28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