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的經開區營商環境為何不如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全國開發區軟環境前十強怎么會有哈爾濱?北京在30個經開區所在城市中建成區綠化率最高意味著什么?蘇州工業園區市場容量指數憑什么居首?這些與城市管理者、城市規劃制定者以及普通市民息息相關的營商環境問題,將可能決定“誰的家鄉”將在未來高質量發展競賽中拔得頭籌。
8月21日,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2019年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京東數字科技提供技術支持。《報告》選取商務部發布的綜合排名前30名國家級經開區,對營商環境的發展水平進行測算。其中,一級指標為2019年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還選取了軟環境、基礎設施、商務成本、生態環境、社會服務、市場容量等6個二級指標以及30多個三級指標。《報告》力爭通過對經開區的營商環境水平進行測算,為經開區營商環境改善提供預判分析。快來看看“你的家鄉”營商環境怎么樣?
指標變化催生營商環境新需求
《報告》不但對國內30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營商環境進行指標評價,而且對軟環境、社會服務、市場容量等單項指標“打分”排序,具體看有5方面主要內容:
一是從經開區營商環境情況看,前十名分別是廣州經濟開發區、青島經濟開發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長三角、珠三角的營商環境水平最高,營商環境指數前10名中珠三角占2個,長三角占4個。
二是在以市場主體和人口數量、人口增速、內外資利用情況、稅負情況等為指標的軟環境指數評價上,前三名分別來自青島、西安、成都,東北有一家哈爾濱經開區上榜。
三是國內部分二、三線城市企業數量增長較快,“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經開區企業數量增速放緩。這說明二、三線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潛力遠高于一線城市,城市“智慧”升級的想象力較多。
四是在包含圖書館數量、醫院數量、學校數量等指標在內的社會服務指數上,上海漕河涇、哈爾濱、西安分列前三位。北京在30個經開區所在城市中最高的建成區綠化率。排名前五的經開區中,除北京外,其余四個均靠近海洋,屬于海濱城市,這使其具有較好的空氣質量和建成區綠化率。
五是在市場容量方面,蘇州工業園區市場容量指數居首。其后則是昆山經開區、北京經開區、廣州經開區、上海金橋經開區、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等。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報告》自上而下梳理全國各地經開區的營商環境優點和不足,對地方經開區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同時,各地經開區在比較學習相關指標體系時,能有具體“短板”可尋,掌握自身缺點和未來發力點。今后,能夠借助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手段更好地向智慧城市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病”問題。
“城市病”需要更多城市“智能”升級
現階段我國城市產業發展普遍存在缺乏頂層規劃、全局視野、精細化管理、先進技術手段等4大難題,由此帶來相對普遍的交通擁堵、公共資源缺乏、社會管理水平不高等“城市病”。
能否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電腦幫人腦管理城市、幫人腦節約資源、幫人腦治理擁堵、幫人腦解決諸多“城市病”?
在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智慧治理中心綜合展示應用系統”大平臺上,記者看到集合6大“畫像”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統正在密切“巡視”著整個天府新區,而一旁的工作人員省去了整日穿梭于城市街道的煩惱。
“過去,我們管理城市人口,走街串巷很辛苦,費事費力不說,掌握人口動向的精確度還不高。”該系統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在京東數科幫助下,通過政府數據和京東數據相結合,打造出‘人口畫像’系統,幫助城市管理者更清晰了解人口情況。人口畫像系統能提供人口流入地圖和人口流出地圖,人口流入地區排行和人口流出地區排行,流入人口分析和流出人口分析,流入人口排行和流出人口排行。并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分析,輔助政府清晰了解人才流向,制定更有效的人口政策、人才引進政策和合理規劃城市公共設施等,促進城市活力和經濟增長。”
截至目前,成都天府新區的“智慧治理中心綜合展示應用系統”已經擁有6大功能,包括“人口畫像”、“消費畫像”、“環境畫像”、“物流畫像”、“工商畫像”以及“綜合展示應用系統”等,并在京東城市幫助下繼續打造招商引資畫像、信用地圖等,助力城市管理者做出精準決策。
在呼和浩特,京東數科通過賦能地方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利用“線上+線下”相互協同的運營模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精準扶貧體系,幫助當地貧困地區頗具特色的農副產品提升了銷量、擴大了市場影響力,為中小企業打造了品牌知名度。
京東城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東城市作為成都天府新區智慧系統的承建方之一,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優勢,通過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對城市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對城市歷史情況進行數據挖掘,對城市未來發展進行預測預警,從而實現政府決策的全局實時化和智能化。總體看,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城市的產業發展提供頂層規劃,進行技術共建,使AI+產業發展實現1+1>2的效果,為智能城市建設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截至目前,京東城市已經與成都、宿遷等多個政府部門合作,為各地量身打造“AI+產業發展”綜合解決方案。未來,京東數字科技將繼續依托城市操作系統提供的數字科技能力,為城市管理部門提供AI+產業發展的服務與支持。
城市“智能化”契合國家發展戰略
在推動城市“智能”升級過程中,京東城市“AI+產業發展”綜合解決方案無疑為建設創新型城市提供了更好的選項。在宏觀層面,“AI+產業發展”綜合解決方案可為市長等城市綜合管理者提供“市長儀表盤”和針對本地城市的AI產業發展報告。
在中觀層面,“AI+產業發展”綜合解決方案依托京東城市操作系統,可以打破各委辦局的數據壁壘,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讓海量多維數據實現“高效對話”,以此針對財政管理部門、投資招商管理部門、經濟與信息化管理部門、人力資源和社保管理部門等,提供AI+財政劃撥、AI+招商引資、AI+企業扶持、AI+人才引進等“AI+”解決方案。
在微觀層面,“AI+產業發展”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對產業園區的發展方向、政策制定、企業幫扶等進行把關,結合京東的內外部資源為園區內企業進行幫扶,賦能產業園區的智能化發展。
同濟大學教授肖輝表示,智能城市解決方案的出現,與國家宏觀戰略、產業政策和社會發展需求相契合,本質上是利用科技創新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達到節約成本、提升利用資源率以及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目的。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臺風白鹿最新路徑 第11號臺風白鹿風力多大 202019-08-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